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知足的水充滿懷
2007/12/02 04:22
瀏覽1,491
迴響17
推薦113
引用0

96/11/30(五)

知足的水充滿懷,溫暖的情正展開,

慈悲的念在澎湃,智慧的力現形來。

(修行方法類,[961130a]:知足、溫暖、慈悲與智慧是漸進的,也是相輔相成的。

知足是第一步,世間的物質本來是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淪為「被物所用」。這是一個問題重重的世代,這個世代中最缺乏的是對知足的正確認知,人充滿各種的不足感,時間不夠用、錢財不夠多、地位不夠高、成就不夠大,幾乎所有的事都覺得不足。雖然,有一些不足感可以激發我們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有更多的不足感會讓我們的生命品質越來越差,這一次也許暫時滿足了,但下一次的需求會更大,對滿足的感覺會越來越麻木,最後就不知道還有什麼會讓自己喜樂。

不知足是一個極端,自滿卻是另一個極端,而真正的知足該是出於智慧的「中道」。「知足」與「惜福」都是美德,「知足」是消極的、被動的、保守的,而「惜福」則是動態的、積極的、理性的。真正的知足是純精神的,是「隨緣自在」的境界,而物質上的知足只是其表象。一個人知道「惜福」,就會活得充實、活得滿足,那就是「知足」。真正「知足常樂」的人生觀應該是「惜福」,所以,由惜福而知足,才是真正的知足。

++++++++

1C的溫暖」:

一對夫妻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變化,那一年的冬天,他的事業幾乎一敗塗地。

他們不得不搬出豪華溫暖的公寓,在市郊另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房內陰冷潮濕,一如他們當時的心情。

他對她說「相信我,會好起來的!」她相信。

白天,他在外面疲於奔命,有時一整天也不打一個電話回來.她理解他,知道他在外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的將來。

晚上回到家大部分時間裡,他總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查資料、整理訊息、打客戶電話,然後昏昏地睡去,他很少和她閒聊。

她理解他,知道他很累,需要休息。 

但不管怎麼累,他都要天天洗澡,那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浴室裡只有簡陋的沐浴,這讓她很懷念那套曾經溫馨的豪宅。 

想起以前的日子,她有些傷心,因為她突然發現他不在乎她了。

不再對她噓寒問暖,這從洗澡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在以前,他總是讓她先洗,他自己卻留著一身臭汗在客廳或者書房裡,直到她洗完。這樣的體貼曾令她自豪和感動。 

可是現在,他總是要先洗。每當她要走進浴室的時候,他就會突然說,我先來吧! 

然後她便聽見浴室裡嘩嘩的水聲,生活的艱難磨去了他的紳士風度,改變了他們的相敬如賓,更削減了他對她的愛戀,她想他為什麼不能繼續讓著她呢?

這是不是說明他已經不再愛她了? 

後來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了,問他為什麼。他楞了半天說,在外面跑了一天,一身的臭汗不舒服,所以急著沖一下。 

她幾乎絕望了.他終於不再疼她了﹗她不僅僅失去了以前那棟豪宅,並且正在失去丈夫的愛情。 

那一天,照例他出去了。她百無聊賴,打開了他的電腦。她驚奇的發現他竟然天天在電腦上寫日記﹗

她慢慢地讀著、讀著,然後眼淚股股留下。

她看到這樣一段文字︰

 

今天她問我為什麼總是要搶在她前面洗澡?

我沒有說實話,我怕她為我難過,浴室很冷。

但我知道,在沐浴完以後,那裡面的溫度會升高一點點,3度、2度或者1度。

我想,那樣的話,她在洗澡的時候該會暖和一些吧?在這段艱苦和寒冷的日子裡,我想,我至少還能送給她這1度C的溫暖吧?﹗

++++++++++++

慈悲與智慧:

廣欽老和尚幼年未曾讀書,所以不識字,終其一生,不曾高樹法幢,登壇講經,但他一生的行持就是經典,就是說法。有一次,佛學家藍吉富教授,帶著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的學生去參拜他,其中一位依嚴法師,首先問老和尚曰:

「請問老法師,修苦行是指做甚麼事情,纔算修苦行呢?」

老和尚答:「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心,就是修苦行。」

慧根法師接著問:「請問老法師,對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老和尚答:「沒有甚麼看法,我覺得很自然,你們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樣弘法。」

不錯,老和尚是以修行弘法,他的行持就是在講經說法,為世人樹立修行的榜樣,所以他對參訪者說:「我覺得一個新出家的人,應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飯,勤勞作務,不管是揀柴火、挑水、種菜、煮飯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開。一個初入門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辦法是一心念阿彌陀佛。」老和尚承擔宗門家業,卻一生念佛,也一生勸人念佛。藍吉富教授曾請問他:「您是否走禪宗路子?」

老和尚答:「不是,我偏淨土,念南無阿彌陀佛。」

慧根法師問他:「弘揚佛法,在現代這個時代,以何種方式較為中肯?」

老和尚答:「唉!我剛剛講過了,你們是以讀書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需要。」

老和尚也有其幽默風趣的一面,而他的幽默風趣皆含禪機。某日,有一位教授,自認禪定功高,一大早撞進老和尚禪堂,一語不發,自個兒坐起來,老和尚亦默默無言以對。過了很久,那位教授說話了:「老和尚,您看我這是第幾禪?」

老和尚說:「我看不出來。」

教授說:「聽說您的禪定工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禪,您怎麼看不出來?」

老和尚說:「我三餐吃飽沒事幹?」

隨手拿一張衛生紙,嘴巴動幾下,轉頭問教授:

「衛生紙跟我講話,你聽到沒有?」

教授猶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默然而退。

某日,一位清修法師來訪,對老和尚說:

「我修某某三昧數十年,今來臺覓地修行,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說:「您修某某三昧數十年,應該由您與我開示。我沒修過甚麼三昧,無法與您言說。」

某法師又說:「我想閉關,大約要幾十坪地,外面弄個小花園,您老看如何?」

老和尚說:「我們閉關,到底是心要閉關,還是身要閉關?若是心要閉關,我們這個四大假合之身已經夠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夠。閉關是關六根,修心是不入地獄。」

有一天,一個人提著「○○七」手提箱,上得山後,神秘兮兮的要求見老和尚,並且要單獨見。弟子們不放心,不許他獨見,數人陪他一同見老和尚。那人到老和尚身邊,拊在他的耳邊,鄭重其事的小聲說:

「老和尚!人家說您有神通,您老實告訴我,您到底有沒有神通?」

老和尚也神秘的鄭重其事的拊在那人的耳邊說:

「我告訴你,我有吃就有通,沒吃就不通。」

佛法的奧秘就是平淡無奇,決不是甚麼神通、通靈等光怪陸離的異相。

老和尚平時生活簡樸,日常以水果為食,故有「水果師」的稱號。八十歲以後,因牙齒全脫,不能啃水果,改以流質的牛乳及果汁為食。八十多歲以前,除雨天外,夜間恆在露天跏跌而坐,數十年如一日。有人發現,拂曉之時,滿山林木草叢上皆佈露水,惟老和尚跌坐之處,數尺的直徑內地面全乾。老和尚到了晚年,間或在室內或廊下過夜,仍是常坐不臥,即俗所稱的「不倒單」。

八、九十歲時,以至九十以後,圓寂以前,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攙扶,身體輕健,動作敏捷。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老和尚在高雄縣六龜鄉的妙通寺傳戒,戒期圓滿,以要看承天寺大悲樓建築為名,急欲回臺北土城。農曆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承天寺,四眾弟子聞知,蜂擁上山。數日後是丙寅年正月初一,老和尚召集各分院負責弟子及承天寺大眾,老和尚說他將「要走了」,對各人一一囑咐,並說明圓寂之後,屍體火化,靈骨分別供於承天寺、廣承巖、妙通寺。囑咐完畢,示意要返回妙通寺,眾弟子以老和尚堅欲南下,不敢強留,乃送老和尚回高雄。這天是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的二月九日。

回到妙通寺後,老和尚日以繼夜的念佛,有時親敲木魚與弟子們一起念。最後兩、三天,他猛力出聲的念。郭惠珍居士在<傾聽恆河的歌唱>一文中說:

那種「使盡每一口氣懇切呼喚阿彌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家輪班跟他大聲念,尚且聲嘶胸痛,氣力難支,何況他九十五歲高齡?‧‧‧有弟子恐他已近月不食,體力難以支持,故建議老和尚說:「師父!我們念,您聽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斬釘截鐵的說:「各人念各人的,個人生死個人了。」

農曆正月初五──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老和尚瞻視清澈,定靜安詳,毫無異樣。午後二時,對身邊眾人說:「無來亦無去,沒有事。」說完,還向徒眾頷首莞爾,在安詳中閉上眼睛。過了一會,眾人見老和尚不言不動,近前察看,原來老和尚已於眾人的念佛聲中安然入寂了。享年九十五歲,僧臘七十五年,戒臘五十四年。

老和尚一生並沒有高建法幢,陞座講經;也沒有妙筆生花,以文章度世,但他參禪念佛、平實無奇的行持卻感動了、度化了千千萬萬的人。老和尚一生沒有著作,圓寂後,弟子們把他平時的訓誡,輯為《廣欽老和尚開示法語錄》行世。

+++++++++

有了知足的心,才有溫暖的情,當慈悲的念生出來的時候,同時也是智慧力量展的時候。)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修行方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6) :
16樓. 牛兒
2007/12/13 00:54
.......

牛兒也是不知足的

有點貪又不會太貪

哈哈~~

牛兒已抓到重點啦~~

中道就是

有點貪又不會太貪

有點知足又不會太知足

ez2007/12/13 05:36回覆
15樓. Li-Li
2007/12/09 05:12
Content with life.

I really enjoyed  this video. And also the song made me peaceful.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The singers of this song is:

Elmo and Andrea Bocelli--Andrea Bocelli sings Elmo goodnight.

ez2007/12/10 01:22回覆
14樓. 黑豆花
2007/12/06 18:55
子曰:唯小人與女子難養
1'C造成的悲劇比喜劇多.世間不知足的遠比知足的多.

誤會的造成常因溝通不足所致

雖然不知足是進步的原動力

而惜福,知足是快樂的泉源

ez2007/12/07 16:22回覆
13樓. 台灣阿時
2007/12/05 22:04
滿益的收獲

一度C讓人很溫馨很感動 但也讓人很討厭

明明是件好事幹嘛不明講呀 男人是不是都這副德行

有時人的無知  而不知當下是有都麼的幸福

卻無知的計較 造成無知的傷害

是多麼的可悲  哎 ~~

老和尚:j無來無去 沒有事 

  • 本來無一物  何事惹塵埃

各人生死  各人了

  • 各人造業  各人受

面子問題有時會害死人

溝通不良或根本沒有溝通

常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讓好事變壞事,呵呵~~的確可悲

++++++++++

老和尚一生行誼,即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他所傳下的法是最真實,最自然也是最直接的入世解脫法門.

ez2007/12/06 00:05回覆
12樓.
2007/12/05 19:57
知足
對ㄚ我們一定要懂得知足不要太貪心這樣會不好,每次逛大哥家都會有意外的收穫呢?

呵呵~~

快樂的泉源不但來自知足,也有些是來自於成就.

雖然知足很容易帶來快樂,但辛苦耕耘成功之後所獲得的快樂,會更加甜美,甘潤.

ez2007/12/05 20:54回覆
11樓. 燁子
2007/12/05 18:44
增溫的暖意!
謝謝分享,多了幾度C的暖意!
http://blog.udn.com/win82892#

在這冷冷的冬季裡

確實需要增加幾度C的暖意

ez2007/12/05 20:36回覆
10樓.
2007/12/05 11:15
真好

讀你的文章 感覺真好

每次接收一些  生命會因此更近真 善美

謝謝

由惜福而知足,由知足而溫暖,由溫暖而慈悲,由慈悲而智慧.

所以惜福很重要,進來部落格,讀完了文章,感到很溫馨,當下產生慈悲與智慧,

這就是福報啦~~

ez2007/12/05 17:35回覆
9樓. 風乾的天真
2007/12/05 08:14
我也很知足喔

我是個無慾的女人.....外子如此對我說

或許是啦

因為我常會感謝

老天爺待我不薄

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

這樣子的家

是我從小的夢想

惜福即幸福

知足即滿足

幸福與滿足

做人如做仙

ez2007/12/05 20:07回覆
8樓. 小小123
2007/12/05 00:21
好感人的故事
好感人的1度C故事哦…。

在寒夜裡秉燭讀這一篇文章

雖然心裡頭有點酸酸的感覺

但也可以感受到一絲暖意哦

ez2007/12/05 00:42回覆
7樓.
2007/12/04 17:11
 

「1C的溫暖」我喜歡這個故事

就算只是1℃而已 也能讓她感受到丈夫的♡ ^^ 

關懷常在無聲之中

愛情常在無言之中

ez2007/12/04 19:0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