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一本攝影書字字珠璣,讓我捧讀再三,而掩卷後,我又有股衝動,恨不得把書中每個字句刻劃在心理,而等著日後慢慢咀嚼、依循、演練。柯錫杰《心的視界》這書就是有如此的魅力。
現今照相機非常普及,幾乎大多數人都曾有透過鏡頭,去紀錄生活週遭世界的經驗。在高中時,我曾有過第一台單眼相機,那時透過這小小的視窗,只拍人物,單純僅只作為留念的紀錄。稍長,對那單調構圖感到厭煩,也開始嘗試用高感光度的底片,調整不同的快門,來控制光與影所營造出的效果。那時就已經不愛用閃光燈拍出來的照片,現在亦然。之後,稍稍涉獵印象派的畫作,對其捕捉光與影的呈現讚嘆不己;尤其,折服於莫內與秀拉的理念與技法。此點,柯錫杰也在書中強調,要學好攝影,必須能掌握光與影。在他的作品裡,例如:「觀海」、「米柯諾斯教堂」、「金海」等,都可以欣賞到那些在光影中所展現出的細微層次。那張「古堡」又跳脫出攝影的技法,約有1/3樹的陰影擱置在左上方。這大膽的嚐試讓人聯想起梵谷也曾將一顆樹幹置於畫中,而將人物等細節分割出來呢。
對一般人而言,談到攝影,僅是隨意按下快門,所以大多數拍出來的相片看起來都「了無生趣」,頂多是讓外行人驚訝那美感的呈現罷了。美,追尋鏡頭下的美並不是不好,問題是出在美景當前,你所拍攝的又與他人何異?能分辨出其中「質感」的差異嗎?然而,柯錫杰專業的訓練,以及他敏銳的思維,就是能「看」到與別人不同的美。例如拍沙漠、拍山水,他要的不是「大」,不是「巨觀」,不是「宏偉」,而是仔細體會出構成這些元素的線條,在廣域中其所呈現的生命力,以致於將意境延伸於影像的背後。例如:作品「區牆」隱喻著女體,「觀海」以一張空椅子所呈現出的孤獨感。雲南南方的元揚梯田列入聯合國的世界資然遺產,一般人在此美景當下會毫不猶豫,只會將鏡頭拉遠拉近猛拍,而這些照片縱然再美,也無法與柯錫杰所拍那張「雲起南方」相比了。
好的攝影師要找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攝影語言」,讓他人去識別、去肯定的語言。能建立出自己的語言體系,才有資格被稱為藝術家吧!這點柯錫杰相當清楚。年青時,他寧可捨去250美元的週薪,反而接受75美元的週薪,為的就是跟隨大師Silano學習。對他而言,拍照不將僅是攝影,而是應提升至藝術的層次。作品「白沙丘」、「藍與黃」以減法的觀念,以線條、形狀、色塊、面積來拍攝風景,所呈現出的極簡風格,令人驚豔與讚嘆。這就是柯錫杰!這就是敢用相機去挑戰自己,去勇敢嘗試開創,屬於柯錫杰獨特的「攝影語言」!所有的攝影家、藝術創作者畢生不應該只是扮演追尋者,扮演模仿的角色,而也要有像柯錫杰一樣的傻勁,透過自己的心眼,去開創一個屬於「唯我」的世界。好的攝影對象並不需要大山大水。Irving Penn是美國著名的時尚、人物、靜物的攝影大師。他於1953年在自己的工作室牆壁上貼著一句話:「每一塊蛋糕也可以是藝術」(Photographing a cake can be art.)。
帶著腦袋瓜去拍!這是柯錫杰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警語。但,如何帶著腦袋瓜呢?這就關乎我們個人的修為,也就是底蘊。什麼是底蘊?底蘊就是你的思想、人格、信仰、閱歷、美學的涵養等等。因此一張好的照片,就如同文字、色彩,可以從中了解你這人的「層次」(Level)。柯錫杰的助理在其工作室一段時間之後離開,而離開時他說,唯一沒有辦法學到的是「柯老師拍照的時候,根被拍的人是同一個Level」。我個人觀點那就是「底蘊」吧,而這是坊間學習攝影技巧也無法教導的。柯錫杰在書中指出,拍人像是最困難的,但人像含有豐富的趣味性。若沒有生活歷練過的人,就無法拍出好的人像。人像要呈現出這個人的特質,這個人的風貌,這個人的神韻,那些在他們眼睛、臉上、手勢等的點點滴滴,而這些在他們身後的故事若沒有人生的閱歷,又怎能明白這人的獨特性,而值得讓你去拍呢?柯錫杰年少至日本學習攝影,之後在美國藝術人文中心紐約奮鬥磨練。在人生五十出頭,結束一切,遊歷歐非洲國家,這閱歷讓他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所忽略的細節。
攝影的構圖本身就是一種演練。MBA課程以企業的案例去教導學生思考,找出最佳對策。著名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也曾說過,由於他平常養成對問題不斷地模擬演練,因此能很迅速地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同樣的,好的攝影師除了要具備人文素養之外,更需要多看好的照片,多「研究」好的照片,時時在心理演練:若在當下,換成是我,我會怎麼拍,而且要拍的更獨特呢?畢竟,有專業訓練的好攝影師除了要能直覺地嗅得出Camera View,當下即能判斷,如果能拍下,這會是張很棒的照片之外,還要能在當下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最佳的拍攝位置 Camera Position,這種種若沒有時時刻刻的演練,又如何能在瞬間捕捉到一張千載難逢的好照片?柯錫杰那兩張很棒的作品「白衣 1979 突尼西亞」與「金 1979 義大利西西里島」就是很好的說明例子。
很多人誤以為要拍出專業的照片,首先必須先購置專業的攝影器材,這真是誤導的觀念。在這本書中柯錫杰提到「Silano的攝影棚大概是全紐約最爛的,但是他的作品卻是第一流的。」Silano也經常對柯錫杰說:「不必花大錢在你的器材設備,拍照用的是你的腦袋。」所以寫這本書時,柯錫杰只有簡單的兩台相機,兩三個經常用的鏡頭。的確,「相機只不過是道具,重要的是心」。攝影者與被攝影者之間必須能對話、能溝通、能共鳴。若不能做到,縱然美景人物當前,我們不會有感知,不會對他們有回應,也因此我們拍攝的照片後,既使重複看一萬次,我們也不會對自己拍攝的照片有所感動,而當我們的作品都無法感動自己,我們又如何能感動他人?
書中最讓我難忘的是柯錫杰那顆赤子之心。在紐約參加上流社會的派對時,他可以因乾冰所營造出的美,當下脫光衣服,跳入水池。他也有過赴美前,因離別的愁思,與三五好友把酒言歡,難過的跑到路燈下,脫光衣服,暢快地痛哭一場。這件當年的往事還常被好友音樂家許常會拿來戲弄一番呢!柯錫杰在書中這段話讓我很感動,他說:
「我們人本身應該是很自由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社會上很多規矩對我們的限制愈來愈多,久而久之我們忘了盡情歡笑,盡情哭泣是什麼滋味,完完整整給別人擁抱是什麼感覺。這無形中對藝術家來說是很不健康的。藝術家應有一種原生的生命力,要把種種束縛放開、擺脫。」
台灣著名的企業家辜振甫曾問他「為什麼五十歲了,還能把一切通通丟掉。」柯錫杰笑著說,因為他有太多董事長頭銜,太多的包袱,但是「我通通都丟掉就好了,我就自由了,全然地自由之後,才能夠拍到那些好照片。」啊!原來我們太在意的是金錢,我們眼中只有名利的世界,若有選擇,我們仍只會選擇那250美元的週薪,而我們仍尚未預備好前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的勇氣,他曾告訴我們要Stay Fool, Stay Hungry,但前提是我們要先能「聽聽自己的聲音」,勇敢地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
- 4樓. elvismeng2013/01/31 11:04
- 3樓. elvismeng2013/01/30 18:20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語錄
語錄: 攝影最具決定性的還是在攝影家與其技術之間的關係 Atget 其影像預示了超現實主義攝影的來臨, 他下手的第一個對象就是"靈光", 也就是近年來藝術攝影致力追求的價值---把實物對象從"靈光"中解放出來, 他尋找那些被遺忘, 被忽略, 被掩沒的景物, 因此他的影像正與那些城市之名所挑起的異國浪漫虛浮聯想完全背道而馳. 這些影像把現實中的"靈光"都吸乾, 好像把積水吸出半沉的船一樣. Atget 對於美景和所謂的名勝地點, 幾乎總是從旁經過而已, 但是他卻會為了某些景象而佇足, 比如成長列的短靴 , 或從傍晚到次晨停歇在巴黎建築中庭院那的成排手拉車, 或者杯盤狼籍的餐桌 - 2樓. elvismeng2013/01/30 18:01植田正治《小傳記》語錄
植田正治《小傳記》語錄1:
語錄1:繪畫和攝影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我說的並不是那種繪畫的要素, 而是希望在每一張照片中都拍出某些只屬於攝影視界的東西
語錄2 :我發現, 歐洲其實很保守, 攝影也都是以古典攝影為主, 我告訴自己, 千萬不能受到影響, 但也覺得如何呈現照片這一點, 自己應該嘗試和之前不同的方式. 我希望每一張照片都可以作為攝影原作陳列很久, 說的白一點, 就是想拍出任人覺得"這張照片真不錯"的作品, 這是我的理想
- 1樓. elvismeng2013/01/30 17:52安泰永《回歸攝影的本質》語錄
安泰永《回歸攝影的本質》
語錄1: 如果要想拍出比別人更好的照片, 就必須以更快的速度, 去尋找別人不願拍攝的新鮮事物, 我想那就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吧.
語錄2: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想像".透過攝影這種創作活動, 將浮現在自己腦海內的抽象性想像具體化, 這樣必定可以感覺到更新穎, 且更新鮮的衝擊感. 然後, 某一天你一定會遇見往前邁進另一階段的自己.
語錄3:可以帶給我們深深感動照片, 現在已淪落為再平凡不過的照片了. 對於那些一再重複相同的場所與構圖的照片, 我們會感到厭煩, 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