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概是上了大學之後,我一直再重覆思考一件事情。
我發覺,上大學之後,無法提起筆寫下與自己心靈契合的文字。
是因為生活驟然變得多采多姿而無暇於天馬行空的幻想,抑或是本身心靈乾涸又沒有輸本灌頂而導致半滴感覺都擠不出來?
嗯,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難得回到家,我告訴自己:別坐在電腦桌前,多關注其他。
我有多久沒有讀書?
我有多久沒有寫字?
我有多久沒有閱覽報紙?
我有多久沒有爬山?
我有多久沒有增進英文能力?
結束了高三的苦日子,也連帶結束了刻意培養的習慣。
一個習慣,累積很難,打破不費吹灰之力。
這次回到家,嘗試做了些不一樣的事情。
我帶了一本書,家裡放了兩本書,買了三本書,借了四本書,看了不下五本書。
我有一個感想,我可以提筆了,因為腦中有文字。
給自己做了這個測試,順帶得到一個結論:
當我創作動力高的時候,也是我課業壓力大的時候。
寫作興致高昂的年代,在於我國三和高三的兩段時期。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兩段時間留下來的作品量最多。(不管是完結的,還是未完結的。)
心中開始佩服起那時候的自己,哪來這麼多鬼點子?
這時候,我有點了解自己當時的心情,將它命名為"內心波濤洶湧的叛逆"。
依稀記得媽說過,我們家的孩子算乖巧了,沒什麼叛逆期,或者是說,沒什麼令他們頭疼得嚴重的誇張作為。
回頭想想,其實是有的。(我在心理竊笑著)而且,三個孩子裡,我似乎是最嚴重的一個。
國三跟高三都不全心全意讀書,反而努力抓時間來看課外書、寫東西。
我不承認當我國三跟高三的時候有讀書壓力,儘管我真的有和旁人認為我應該要有。
因為哥哥姊姊,一個聰明,一個認真;一同進桃園第一學府;一個是未來的老師,一個是未來的會計師。
哇!聽起來多棒啊!
身為妹妹的我內心是非常矛盾的,不知道該驕傲還是該嫉妒。
常人的想法裡,因為哥哥姊姊優秀,所以妹妹理所當然也會優秀。(但事與願違)
也許看到這裡會發覺,我老是再拿同一個梗來大作文章。
沒錯,我必須要說,這種想法大概會跟著我一輩子,就像影子一樣,就像膽固醇小姐一樣。
中毒太深,連潛意識都會這麼想。
扮演這個角色,我的人生總是再做同一件事──追。
在我內心的想法,怎麼樣都不會是『超英趕美』,而是『迎頭趕上』,這還是積極時的想法。
消極時更慘,會抱持著『隔岸觀火』、『置身事外』的想法來逃避現實。
這正是我會死不承認有讀書壓力的原因,因為我壓根兒就不想面對。
噢,聽起來會很悲慘嗎?
而後來我會讀中文系,竟然也跟著這個想法緊緊連繫著!
不得不承認他影響我程度極深,如同癌細胞滲入骨髓般一輩子擺脫不了。
話說回來,我為什麼喜歡中文?為什麼對文字有一定的靈敏度?
這一切都要感謝我老姊並不是我所想像中的『完美』。
猜出來了嗎?
這輩子,我大概能夠肯定的說出超越她兩項東西:
身高 語文能力
所以我說,我總是拿同一個梗來大作文章。
*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