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生物場導發現之3--人體電磁場紊亂是萬病之源
2009/01/16 17:46
瀏覽1,19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當今,醫學正處在一個重大的變革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症狀僅僅是疾病的被滯後的很粗糙的人體異常反應。當今一些重大醫學課題的研究,一開始就把著眼點放在探索導致疾病的生物資訊規律上,以控制生物邏輯資訊處於健康狀態,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生命的基本問題是資訊問題。”無論構成生命的物質多麽複雜,能量變化多麽頻繁,資訊始終控制著生物的物質與能量代謝以及生長發育。

水在人體中占體重的70%左右,它在構成人體結構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水在生物體內不只是起單純的填充物或提供細胞生物環境的單純作用,而是影響和決定生物大分子構象,活動中物質運送,能量的轉換,更重要的是還起到生物資訊傳遞作用。分子可分爲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其原子結合在三維結構上比較對稱,如甲烷CH4,H原子帶陽電荷,均勻分佈于帶陰電荷的C原子的周圍。而極性分子如水分子,則在三維結構上呈另一種形式,即帶陽電荷的H原子分佈在帶陰電荷的O周圍,水分子的OH鍵角爲104.5°,呈不對稱的排列,具有很強的偶極性。極性分子在旋轉時會産生磁場。水分子這種結構具有吸收、儲存磁氣的作用。

  所有的生物體,包括人體都帶有極其微弱的磁場。這種磁場可以形成一定的波形, 是由電子繞原子核旋轉而産生的,在人體發病之初,首先是構成原子的電子運動發生異常,隨後原子、分子、細胞的微觀結構、磁氣資訊發生混亂,甚至破壞。人體的皮膚、毛髮和體液等都處在這個生命的磁場中,並存有生命各個臟器的活動資訊。健康時,所儲存的是健康密碼,在發病初期,人體物質構造和結構要素會出現變化,構成原子的電子運動異常,磁場也相應改變,一些異常的代碼就會取代健康密碼。

  一個微弱的電磁資訊作用於生物後,可激發出強大的反應。跟普通無生命的導體、絕緣體及半導體不同,生命體系是個開放的耗散結構,新陳代謝的能量不僅使生命維持在非平衡態,也賦予了系統中有序結構的相干性和協同性。電磁資訊僅是一種觸發條件,經體內資訊反饋和放大,最後導致很大的能量變化,這就稱之資訊放大。這種觸發當然應達到一定的闕值,才能有效地啓動回應機制。

  利用高速運動著的生物孤立波對水進行轟擊的方法,可以在很短暫的時間能賦予水以很高的能量,通過飲用到補充人體。飲用能量水15——20分鐘後經過經絡能量分析儀的對比測試發現,一些能量較低的經絡的能量指數可以提高10%以上,而這個結果也只有一些名貴的補品才能達到。經常補充天然電磁可以及時清除人體內的電磁垃圾,糾正人體異常的代碼,防病于未然。
 

相關文章置放於奇恩讀讀趣,您若對生物場導的資訊有興趣,可以在奇恩讀讀趣看更多!http://efg.webdiy.com.tw  (原文作者為 田向軍)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