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分手信,出自胡蘭成《今生今世》一書
張愛玲與胡蘭成,因仰慕彼此才情而惺惺相惜,這兩位在文學造詣、思想見解上旗鼓相當的才子佳人,幾乎是第一次見面就戀愛了。當年23歲的張愛玲,遇見了37歲的胡蘭成,不在乎他的年紀、不在乎他已有妻室、更不在乎他是偽政府汪精衛的機要秘書,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了她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就這麼愛上了,並嫁給了胡蘭成。
人在戀愛中,是比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狂野、也更放恣的,因此容易走偏鋒。女人一旦深陷愛情就沒有自我了,愛情讓女人美麗,好像突然之間,身體的感知全打開了,每天沐浴在幸福的光暈裡,什麼都可以是微笑。為了愛,為了胡蘭成對她的疼惜與慈悲,張愛玲一再容忍胡蘭成的情感出軌,而隨著日本戰敗,胡蘭成(漢奸)身分使他成為國民政府的通緝犯,長期逃難導致兩人聚少離多,張愛玲仍不時接濟逃亡天涯的胡蘭成。不過隨著每一次出現在胡蘭成身邊的女人,張愛玲的心也漸漸萎謝了,她選擇理性的分手,始終沒有惡言相向,只寫了一封離別信,自此不再提起胡蘭成,正如她寫給他的那句名言「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時間無涯的荒野裡竟能覓得良人知音,一生無憾了。
所以在張愛玲的小說裡,你絕對看不到像白先勇的《玉卿嫂》,情關度不過就玉石俱焚的女人,也看不到像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愛人變心,乾脆把自己扔了,朝鐵軌縱身一跳,就此終結。只有《金鎖記》裡精練世故的曹七巧,機關算盡尚且不致人財兩失,即便是把兒女的幸福都給賠上了。張愛玲不是說:「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所以她筆下的人物極有分寸,千方百計認真徹底地活著,絕不會為愛情玩火自焚。因為那種大紅大綠的配色,少了更深層的回味,而人生,不就像是蔥綠配桃紅,一種參差的對照,認真而未有名目的鬥爭?
愛情,讓人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然而正因這份相知相惜,讓塵埃裡也能開出一朵潔白的花。這朵民國初年的臨水照花人,自從抹去了愛情的胭脂狼藉,似是不能再愛別人,創作能量也隨之萎謝,不再綻放姿彩。
- 1樓. y25702100@gmail.com2016/10/27 00:25首图都配错了。。是钱钟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