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塔爾Mostar~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歐陸的世界遺產
2013/12/23 22:18
瀏覽1,317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巴爾幹半島之所以被稱為歐洲火藥庫,主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介意歐亞非交接之處,數千年來宗教種族在這的衝突從未斷過,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更可以說是火藥中芯,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的王儲槍擊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穆斯塔爾Mostar的輝煌就是個由鄂圖曼土耳其人OttomanEmpire建立起來的,穆斯塔爾Mostar位於內雷特瓦河畔作為礦物資源豐富的波士尼亞中部至亞得里亞海的貿易路線的中繼地得到發展起來。甚至莫斯塔爾Mostar這個名字由來便是「守橋人」(mostari)一詞,當時有一條自市場通往左岸的木製橋樑橫越內雷特瓦河,莫斯塔爾Mostar象徵的莫斯塔爾老橋Stari most修建於1566年,橋樑為石質,以替代之前的木橋。


莫斯塔爾老橋Stari most






莫斯塔爾老橋Stari most 古時過橋是需要付錢,現在免費通過。換成橋上勇士,只要你肯付錢,勇士就從24公尺高的橋上跳下河~ 水深4米多 ,非得有二下子才能嘗試的跳水
沒人付錢,就做做樣子,決不輕易跳下河~
在17世紀至18世紀初期,莫斯塔爾有24座清真寺。鄂圖曼土耳其風格城市的發展在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達到頂峰。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19中期後的衰退,奧匈帝國取而代之,天主教東正教徒共處於的山谷城市。
在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戰爭中,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與南斯拉夫人民軍(JNA)及克羅埃西亞勢力 對抗中,愚蠢的將莫斯塔爾老橋Stari most破壊1993年。在戰亂結束後,200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下重建,2004年重新開放。2005年該橋及周邊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走在穆斯塔爾Mostar老街,有濃濃的土耳其風,街上賣的是土耳其銅器飾品,穿的中東風服飾,喝的是土耳其咖啡,吃的是土耳其烤肉,拜的是清真寺,掛的是土耳其的星月紅旗。從亞德里亞海邊城市的轉進來這山中城市穆斯塔爾Mostar,即使是同一個種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差異,就像換了個世界,換了個天地。雖然觀光商業化越來越濃厚,但不再有愚蠢的戰爭,和平共處包容才有未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