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二手書店/尋找回憶看這裡!舊香居 老書香滿溢
2011/12/31 21:16
瀏覽2,339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走進師大夜市,順著龍泉街蜿蜒到最深處,可以發現「舊香居」的招牌,打開門能發現牆上多幅真跡畫作,還有撲鼻的老書香。專賣明清時期到五、六零年代老書,在台北靜謐的小角落裡,舊書香為華文出版界守住那段最美好的時光。

舊香居自1970年代自信義路創立「日聖書店」,第一代老闆吳輝康經營古籍和字畫買賣,打破舊書店傳統「論斤批貨」方式,改用「論本計價」,造就小販們皆往日聖書店的景況,全盛時期開了三間分店。後來大安森林公園建立,國際學舍和矮屋眷舍拆除,舊香居遷居過多個地方,最後於龍泉街及興隆路開店。

第二代老闆吳雅慧六年級後段班,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顧店,同學都喜歡在下課之後跟她回家,聽她講關於舊書和藝術的故事。讀藝專一年之後,吳雅慧決定赴巴黎學習美術作畫和藝術市場,再回來接手舊香居,已經成為可以給玩家投資建議、為入門者講舊書故事的女老闆了。

美學不見得是難事 跨領域知識輕鬆讀

吳雅慧記得在小學二年級時,父親給她看一本明治時期的日本各地和菓圖鑑,讓她對海外生活有了想像,並且對書的美麗感到驚訝,「原來書本是可以這麼漂亮的!」從此她覺得藝術和美學不再高高在上,無關學不學得會、買不買得起,「藝術就是通識、生活,是看了心情會很好的事情。」

這樣的理念貫徹在舊香居整體經營,架上有一百元的書籍,牆上有價值百萬的真跡字畫,但來客會發現,不管介紹價格多少的東西,吳雅慧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絕對不會因此而有不同。

除了古色古香的氛圍,吳雅慧也喜歡蒐集公仔玩偶,可愛地點綴在書店各角落,這部分很符合大家對「年輕女老闆」的期待,但吳雅慧說真的沒有任何目的性,「喜歡就放上去囉!」

舊香居以明清時期到民國五六十年間的出版品為主,約占六成、為十五到十八萬冊,藝術類書籍有東西洋、有傳統也有現代,不管是電影、器物、油畫、水墨各類別都非常完整,每月約可賣出四、五百本,吳雅慧對此領域有相當把握,只要知道客人的需求,「客人找一,我們可以給十。」

字畫生意以熟客為交易對象,也進入兩岸三地的拍賣市場,鎮店之寶為傳統國畫裡渡海三家溥心畬、黃君璧、張大千字畫,還有許多名家作品也都是真跡,在舊香居裡輪流展示,讀者在逛舊香居時可以不經意碰見驚喜。

趣味書籍羅列 為讀者保留過往之美

文史類別在舊香居也是大宗,台灣史、近代史等書籍,是藝術之外的第二熱賣類別;櫥窗裡是舊香居蒐羅來的寶物,可以看到日據時代、政府剛撤退來台的刊物;獨立出版品、作者簽名書籍和香港文學,也使讀者趨之若鶩。另外還有傳統技藝、稗官野史等書籍,吳雅慧說,這類書籍就算不是專業人士,一般讀者都可以找到樂趣。

「可能是現代社會比較複雜的關係,」吳雅慧感嘆,現代人太競爭,很多東西發明的又多又快、反而不夠簡單,尋求溫暖記憶最快的方式就是靠舊書,「我們為人們保留一點回憶和溫度吧。」

(原文出自欣傳媒網站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興趣嗜好 收藏
自訂分類:誤闖文青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