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牙科門診鎮靜101春季研討會與紀實
2011/12/12 14:04
瀏覽1,39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台灣牙科門診鎮靜101春季研討會紀實

范國棟1、宋志豪2 整理
1旗山醫院麻醉科醫師,2當代牙科醫療體系院長

緣起
  經過三個月的籌備,擁有兩家綜合醫院牙科部和兩家大型診所的當代牙科醫療體系,如期在2月26日北台灣春雨綿綿的桃園縣中壢市,順利主辦「台灣牙科門診鎮靜101春季研討會-牙科門診鎮靜與牙科診所的營運與發展」。作為大會會場的新當代牙醫診所,有著三層樓挑高且溫馨的空間設計,以及專業親切的診療團隊,距離桃園國際機場只有25分鐘車程,離高鐵桃園站更僅須10分鐘車程。藉由當代集團宋志豪總院長的努力,以及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王雙衛總經理的居中協調,終於讓兩岸口腔門診鎮靜領域的二十餘位與會嘉賓,共同分享這場緊湊紮實、內容豐富,又發人深省的春季聚會。
  在開幕致詞時,代表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謝尚廷常務監事、桃園縣牙醫師
公會的羅伯雄副理事長、台灣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會的蔡鵬飛理事長,以及代表對岸的中華口腔醫學會丁笑乙副秘書長,無不認為牙科門診鎮靜是兩岸口腔照護界相當重要的新領域,更感佩宋院長在台灣牙科診所部門,推動口腔舒眠鎮靜的毅力和促進兩岸交流的決心。
  此次研討會主題下設三個子題和一場鎮靜植牙(即拔即種)示範。第一場次的「兩岸對話:海峽兩岸牙科門診鎮靜的發展與未來」,由蔡鵬飛理事長擔任座長,與談人包括代表大陸的萬闊醫師(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暨無痛牙科治療中心主任),代表台灣的黃明裕醫師(台灣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接著上場的是,即拔即種鎮靜植牙示範,內容大致為植牙中途停止靜脈鎮靜藥物注輸,以降低鎮靜深度,好讓病患可被攙扶至電腦斷層室,進行X光拍攝定位植體初步位置,之後,再繼續靜脈注輸鎮靜,至植牙手術完成。該示範由宋總院長操刀,以及由完成進階培訓的牙醫師和助理護士協同執行鎮靜,並由范國棟醫師簡短解說滴定鎮靜的步驟和幾個注意事項。第二場次的「圓桌論壇:門診鎮靜如何成為牙科診所的營運要角」,由首都醫科大學的丁笑乙教授(北京口腔醫學會秘書長)和范國棟醫師(Abc牙醫聯盟暨當代牙科特約鎮靜醫師)共同擔任座長,與談人則包括擁有數家聯盟診所的Abc牙醫聯盟謝尚廷總院長,擔任東道主的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的宋志豪總院長,以及支身坐落在台北市大直地區的安美牙醫診所的謝懷得院長。第三場次的「經驗交流:如何培訓牙醫師成為牙科門診鎮靜醫師」,由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的陳信銘教授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分別是萬闊主任和范國棟醫師。
第一場次
  首先,由代表大陸的萬主任進行簡報。萬主任提及大陸的牙科恐懼症治療始於1990年代,先是「個別醫院的個別醫師在個別領域」(比如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開始嘗試。直到10年前,才有「個別醫院對此領域進行系統研究」;最近10年,口腔鎮靜則是「在商業機構的推動下,開始蓬勃發展」。以北京地區治療牙科恐懼症的院所家數為例,由於目前掌握口腔鎮靜基本技術的從業人員少,僅有「4家醫院已經開展業務;5家醫院(正)籌備開展」。但是,近年來試圖引進此技術與人力的商業機構,儘管其規模較小,卻已有增多的趨勢。
  在口腔鎮靜麻醉技術的圖譜中,大陸雖然強調口腔醫院應具備全方位解決(total solution)的能力,然而,門診鎮靜僅限於必須維持病患意識的幾類操作。換句話說,大陸的口腔門診鎮靜目前不會跨越到手術室麻醉醫師所專長的無意識靜脈麻醉或全身麻醉這個區塊。因此,仍以笑氣鎮靜為主,靜脈、肌肉注射意識鎮靜為輔,期間儘管「有一些技術創新,但仍缺乏國際交流」。至於照護對象包括兒童、種植牙患者,以及罹患自閉症的金字塔頂端病患。
  近幾年來,藉由醫學會和廠商的努力,治療牙科恐懼症的「普及培訓」已經達到「面廣、聽眾多、普及速度快」的效應,但是,卻不易具現「深入培訓」的「系統、全面、實用」的成效。總的來說,這樣的培訓模式由於「缺乏政府支持」,仍然使得口腔門診鎮靜的「深入培訓沒有普及」。大陸的口腔鎮靜「市場廣闊、需求增加」,特別是商業機構的發展會「反過來促進醫療需求」。因此,大陸絕對有必要增加這個領域的從業人員,也許下個階段得「透過專業學術機構的籌建」和「政府管理部門的介入」,才可能更有效率和安全地將這個市場建立起來。
  另外,萬主任也對台灣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或私人牙醫診所,能夠透過具有操作技術的麻醉科或口腔科醫護團隊,在門診為重度身心障礙或是一般病提供深度鎮靜,驚嘆不已。因為目前大陸口腔科部門尚無法像台灣這般,冒著較大的風險,在門診為病患施予深度鎮靜。在討論過程,蔡理事長請丁秘書長就中華口腔醫學會在推動口腔鎮靜領域的角色,作些說明。丁秘書長提及,中華口腔醫學會在2009年成立了口腔鎮靜鎮痛臨床技術規範、操作指南編寫專家組,目的在於規範和指導大陸笑氣.氧氣吸入鎮靜技術在口腔門診的應用,並於2010年底,在官方期刊「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發表「口腔治療中笑氣一氧氣吸入鎮靜技術應用操作指南」,制訂出口腔鎮靜領域的第一份技術規範和操作指南。爾後,醫學會將繼續針對門診鎮靜的其他技術規範和操作指南,投入更多的努力。
  接著,由代表台灣的黃理事長進行簡報。具有東京齒科大學麻醉學博士學位的黃理事長開宗名義地說,台灣牙科門診鎮靜照護的概念始於1970年代,是透過少數牙醫師和民間團體對台灣社會相對弱勢的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的關注,才得以發展起來的。藉由他們的努力,1980年代台灣政府才制訂這類弱勢者的口腔照護法案,牙科門診鎮靜的概念和技術,也就慢慢地開展起來。
  然而,二十多年來,台灣雖有幾家醫學中心牙科部願意常規提供門診鎮靜照護,或是極少數有齒科麻醉訓練背景的牙科診所牙醫師,偶而在門診進行鎮靜。而且受限於身心障礙病患的特質(或加上一些恐懼看牙的幼童),通常需達意識喪失的深度鎮靜,始可在診間完成診療,所以靜脈注射或是靜脈泵浦鎮靜反倒成為台灣牙科門診鎮靜的主要技術。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病患仍被安排住院,接受傳統開刀房式的全身麻醉。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麻醉學的教育和臨床訓練,一直不是台灣醫學院校牙醫系學生的學習重點,其學分數總是低於醫科學生。再加上醫科學生的臨床醫學教育和麻醉科醫師的住院醫師訓練,長期以來也一直未與牙科門診照護有所交集,這使得牙科門診鎮靜的知識和技術無法累積,相應地就無法大量培訓這個領域的醫療專業人員。
  近來年,靶控注輸泵浦被應用到牙科門診鎮靜,不僅與利潤率較高的種植牙相結合,有利開展民眾對牙科門診鎮靜的認知和接受度。同時,也相當程度地縮短和改善醫護人員的學習鎮靜照護的曲線,甚至吸引少數麻醉醫師兼職投入牙科門診。儘管如此,目前的牙科門診鎮靜的專業人力,多為一般植牙鎮靜服務,而非投入需才恐急的四大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示範中心,或是坊間習於以綁束方式診療牙科恐懼症的兒童牙科診所。
  在人力如此欠缺且分配錯置的前提下,到底該由牙醫師或是麻醉醫師主導台灣的牙科門診鎮靜,這個課題可能還不值得爭論。不過,牙醫學界若不能在教育牙醫學生的課堂學習階段增加麻醉鎮靜的學分數,以及為踏入口腔照護領域的臨床牙醫師,提供更紮實的門診鎮靜麻醉訓練,台灣的牙醫師不僅不可能在門診鎮靜取得主導權,更遑論要仿效美日牙科麻醉醫師,擁有自己的手術室和樹立牙科麻醉醫師的專業。
第二場次
  首先,謝尚廷院長提及在Abc牙醫聯盟雖然早在2006年就引進笑氣鎮靜系統,但是,直到一年半前引進靶控注輸泵浦靜脈鎮靜,聯盟才真正開始常規的發展門診鎮靜照護。在這一百例的鎮靜個案中,植牙病患約佔一半,另一半則是兒童牙科病童,至於根管治療、智齒拔除或洗牙僅個位數案例。為了讓聯盟各分院百餘名的牙醫師、助理和行政人員瞭解靜脈鎮靜的好處,謝院長也請范國棟醫師開辦牙科門診鎮靜基礎培訓班,以便讓同仁知道如何行銷牙科門診鎮靜。
  不過,從營運策略來看,Abc牙醫聯盟並不強制地向病患推廣門診鎮靜,而是透過整個聯盟的「五感」包裝和行銷,先讓病患打從心裡接受Abc牙醫聯盟的整體服務。之後,在問診或後續的診療過程中,由病患自主地意識到聯盟有提供鎮靜麻醉的服務品項,並主動要求鎮靜諮詢和照護。特約鎮靜醫師會依病患的鎮靜需求,解釋風險和鎮靜計畫,選擇適合病患的鎮靜藥物和途徑,讓病患體會到該次的口腔診療和鎮靜照護是個完美的結合,絕對值回票價。
  接著,宋志豪院長報告在該院一年三百例植牙鎮靜的推動經驗。當代牙科醫療體系早在2002年,就引進笑氣鎮靜輸送系統,由牙醫師提供門診鎮靜,但成效一直不如預期,病患滿意度也不高。當代集團遂轉而評估高壓氧在牙科治療的可行性,並在2009年購置台灣牙醫界第一組專業高壓氧艙治療照護系統。接著在2010年底,從廠商處聽聞台灣牙科診所已有使用靶控注輸靜脈鎮靜的零星案例,在蒐集科學證據的同時,得知Abc牙醫聯盟謝院長也引進靶控注輸靜脈鎮靜,並成功地應用在不少困難植牙與躁動的兒童牙科病患。2011年初,當代集團決定結合高壓氧,發展植牙舒眠鎮靜照護系統,不僅申請專利,並以每週固定一天的方式,由熟悉靶控注輸泵浦的專業麻醉醫師提供植牙舒眠鎮靜照護。
  過去一年來,植牙鎮靜個案已達三百例,舒眠鎮靜門診也由每週一日增至三日,特約鎮靜醫師增至兩位。當代的特約鎮靜醫師,在術前訪視時,會針對病患對看牙焦慮的程度(denta anxiety scale)和治療內容,提供不同的鎮靜計畫和適切藥物。然而,比較不同於台灣其他舒眠鎮靜牙醫的地方是,當代的植牙舒眠鎮靜和配套的高壓氧治療一樣,並不向就醫民眾另立收費項目,目的是為了先讓植牙鎮靜普及,然後評估具規模的牙科門診鎮靜市場的反應,再來考慮收費策略。
  此外,當代也商請范國棟醫師參考英美牙科門診鎮靜培訓模式,為集團內有興趣此一領域的牙醫師和助理護士進行教育訓練,目前已有兩位牙醫和三位助理護士能夠在鎮靜醫師的間接監督下,視情形搭配笑氣誘導,來執行各種藥物的靜脈鎮靜。對於未來的期許,宋院長計畫2012年在集團內積極推動兒童牙科鎮靜照護,希望此一區塊也能發展成植牙鎮靜的規模。同時,開放外院醫師和牙科助理護士報名第二期鎮靜培訓班,進而成為政府認定的靶控注輸鎮靜專業訓練單位,讓當代牙科醫療體系成為兩岸的指標性牙醫診所,甚至為兩岸牙科鎮靜人才培育及教育的訓練中心。
  最後上場的謝懷德院長,謂其診所規模實在無法和先前兩位總院長的集團比擬,並謙稱自己為小謝醫師。雖炙安美牙醫診所加入靶控注輸靜脈鎮靜治療牙科恐懼病患的行列只有半年,但是其鎮靜診療內容已包含了植牙、拔牙和提竇等多種術式,至今已累積二十餘例的經驗。值得敬佩的是,小謝醫師自認不因廟小,就可以把應有的鎮靜照護流程東扣西減,造成病患的權益損失或危及病患安全。小謝醫師術前必定向有牙科門診鎮靜經驗的麻醉醫師進行術式說明,之後,再請鎮靜醫師以電話訪談方式,對病患進行風險評估和鎮靜計畫解說。只是礙於診所規模,無法像Abc牙醫聯盟和當代牙科醫療體系那般,在鎮靜團隊培訓方面投入資金與人力。至於收費方式和病患來源,小謝醫師選擇私下與有興趣這個區塊的小型診所牙醫師進行交流和說明。
第三場次
  萬主任一開場便說明,以中國大陸的人口數和對口腔鎮靜的需求,是不可能靠數量有限的麻醉(醫)師來充擔口腔門診鎮靜醫師。所以,一定得從口腔科醫師中培訓其鎮靜照護技能,以因應牙科治療恐懼的市場需求。萬主任從個人十餘次的全國巡迴講座經驗中總結出,儘管「在大陸各省市大範圍推廣了無痛舒適牙科治療的理念」,但也因巡迴講座的「時間短,不可能真正學會如何做到無痛、舒適的牙科治療」,必須思考新的培訓策略。

  此外,中國大陸雖曾在北京協和醫院辦過兩次國家級的專門培訓班,不過,由於「缺乏法規上的管理;對於真正要開展相應業務的門診來說,只須具備簡單的無痛牙科治療和笑氣鎮靜的基礎,若想開展進一步的業務,還需深入培訓和後續的交流」。目前大陸口腔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口腔科,其門診鎮靜人力多依醫學會公布的笑氣鎮痛鎮靜指南,選取口腔科醫師和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至於人力缺乏者或某些時段,某些醫院也會由麻醉科派遺專科醫師至口腔科門診協助鎮靜,但由於麻醉醫師習於鎮靜/麻醉深度較深的操作模式,有時反倒不利鎮靜病患的口腔診療,所以,常須要一段時間進行磨合。

  總的來說,不管是口腔科鎮靜醫師的養成,或是麻醉科醫師,均須接受培訓制度-特別是後者,更應由熟悉口腔鎮靜操作的麻醉醫師來培訓麻醉醫師,使其瞭解口腔科醫師診療所需的鎮靜深度。因此,相當程度地需要政府部門提出配套的教育和培訓政策,才能夠更平順地在口腔科門診推展鎮靜照護服務。
  最後,由范醫師簡報為何台灣也需要訓練牙醫師成為牙科門診鎮靜醫師。首先,范醫師提及台灣五十年來的的麻醉專科醫師訓練,雖然陸續增設至內外科門診學習胃腸內視鏡檢查鎮靜,放射診療科的攝影鎮靜,或是外科病患術後的自控止痛術等課程。但是,麻醉科醫師仍不便到牙科門診協助鎮靜病患,台灣麻醉醫學會亦未考慮在專科醫師培訓要點中,增列牙科門診鎮靜的學習時數。更重要的是,麻醉科在台灣醫界屬於冷門科系(人才羅致困難科),專科醫師的教育培訓相當耗時,各級醫院手術室欠缺麻醉醫師的問題已不是新聞。所以,培訓麻醉醫師成為專職的牙科門診鎮靜醫師,反而可能會招來負面的社會觀感,有礙專業形象。
  至於台灣大學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障礙牙科二十餘年的門診鎮靜照護,也未轉化為常規培訓牙科鎮靜醫師的場域,頂多成為牙科研究生論文寫作,或僅止於讓牙醫系實習醫師知曉確有牙科門診鎮靜此一領域。台大醫院牙科部的門診鎮靜作業,甚至因經驗傳承的中斷,如今必須仰賴麻醉科派遣專科醫師協助。即便近幾年來,關心身心障礙特殊需求者口腔健康的專業團體,陸續開辦牙科門診鎮靜的培訓課程,但也因為沒有國家/專業認證的訓練中心,缺乏有能力培訓鎮靜牙醫師的師資,以及讓受訓牙醫師累積常規操作經驗,其最大的培訓成果僅是讓少數牙醫師瞭解如何診療鎮靜病患,而非為特殊需求者提供鎮靜照護。換句話說,台灣並未因此培訓出專職或兼職牙科門診鎮靜牙醫師。
  接著,范醫師分享其投入牙科門診靜脈鎮靜一年多來,在兩家大型診所的培訓經驗。他仿效英國牙科麻醉促進會(SAAD)的門診鎮靜訓練課程,已為Abc牙醫聯盟植牙中心培訓出1位鎮靜護士,外加1組兒童牙科鎮靜團隊(含1位負責泵浦藥劑調控的鎮靜護士和3位協同操作的牙科鎮靜助理);同時,也在當代牙科醫療體系培訓出兩位可獨立執行中度鎮靜的牙科鎮靜醫師,和三位負責泵浦藥劑調控的鎮靜護士。目前范醫師還設計出一套兩日(16小時)課堂教學,外加連續12週(每週1日)的臨床鎮靜操作,以教授稍具規模且有意發展門診鎮靜的牙科診所,建造出一組可以提供一般植牙、兒童牙科與特殊需求者各種鎮靜深度照護的專業團隊。
  但是,范醫師仍表示其培訓方式緩不濟急。台灣的牙科門診鎮靜團隊仍需集結醫學院校牙醫學系紮根教育(好比台灣大學陳信銘教授的角色),受到專業醫學會和醫師公會支持的培訓計畫(好比蔡理事長和謝常務監事的角色),乃至於政府的鎮靜人力配套政策(如進一步強化全台四大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示範中心的功能,成立培訓中心和認證制度),才可能慢慢具現大陸推動牙科門診鎮靜的成果,並建立具有台灣特色的牙科門診鎮靜人力培訓體系。


當代牙醫診所:桃園縣中壢市中央西路二段45號

中壢天晟醫院牙科部:桃園縣中壢市延平路155號2F

楊梅天成醫院牙科部:桃園縣楊梅市中山北路一段356號B1

新當代牙醫診所: 桃園縣中壢市民權路175號

協辦單位:中華高壓氧暨鎮靜植牙醫學會

日  期:2012年2月26日

地  點:桃園縣中壢市民權路175號,新當代牙醫診所(當代牙科醫療體系)一至三樓。

人  數:50人。

報名費用: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會會員-2000元;一般醫師-2500元,2012年1月31日前滙款;現場報名:3000元。

報名專線:黃淑怡護理長-(03) 494-8311。

匯款帳號:50216258,戶名:宋志豪。

報到註冊:

8:00~8:30:新當代牙醫診所一樓報到處,晴天:在戶外;雨天:在室內。

賓/與談人

持人/座長

備註

8:30~

8:40

開幕致詞

衛生主管機關代表

牙醫師公會代表

 

志豪 總院長

 

8:40~

9:40

兩岸對話

海峽兩岸牙科門診鎮靜的發展與未來

萬 闊 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暨無痛牙科治療中心主任、「實用口腔鎮靜技術」編者-人民軍醫出版社


 

 

 

 

 

 

 

黃明裕 副理事長

陽光牙醫診所院長、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東京大學齒科博士

鵬飛 理事長

 

 

 

蔡牙醫診所院長、臺灣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會理事長、臺灣特殊需求者口腔照顧學會理事長

1980年代後期,台灣的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和台大醫院開始發展牙科門診鎮靜照護。
2000年代的中國大陸,第四軍醫大學、北京協和醫院與其他口腔醫院均陸續開展口腔門診鎮靜。
未來10年,海峽兩岸的牙科門診鎮靜將會展現出什麼樣的面貌,又會有何異同之處?
9:40~
10:00
茶敘
 

10:00~

11:30

圓桌論壇

門診鎮靜如何成為牙科診所營運的要角

謝尚廷 醫師

Abc牙醫聯盟總院長、牙醫師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


 

 

 

 

宋志豪 醫師

 

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總院長


 

 

 

 

謝懷得 醫師

安美牙醫診所院長

 

 

 

丁笑乙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口腔學系教授、北京口腔醫學會秘書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棟 醫師

署立旗山醫院麻醉科醫師、Abc牙醫聯盟及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特約鎮靜醫師

Abc牙醫聯盟在高雄市擁有七家診所,當代牙科醫療體系在桃園縣經營二家診所和二家醫院牙科部,安美診所隻身座落在台北大直豪宅區。
2011年,三家不同規模的診所集團將門診鎮靜常規地應用在牙科診療,並吸引不少民眾特地前往。
到底這三家院所的院長,是如何地將鎮靜照護技術融合在牙科門診,並成功地創造出新的藍海市場?

11:30~

12:30

經驗交流

如何培訓牙醫師成為牙科門診鎮靜醫師

萬 闊 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暨無痛牙科治療中心主任、「實用口腔鎮靜技術」編者-人民軍醫出版社


 

 

 

 

 

 

 

范國棟 醫師

署立旗山醫院麻醉科醫師、Abc牙醫聯盟及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特約鎮靜醫師

陳信銘 助理教授

 

 

 


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台灣大學臨床牙醫學博士

2010年,中國大陸開始辦理正規的口腔鎮靜技術的培訓班。2011年,台灣也有專門的研討會,當代牙科醫療體系更參酌英國SAAD(牙科麻醉促進會)課程,辦理了第一梯次的牙科鎮靜醫師培訓班。
到底海峽兩岸在培訓牙醫師成為牙科門診鎮靜醫師的方向上,是根據什麼必要性?又曾發生過什麼障礙?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12:40午餐   
 
 
廠商展覽(依筆劃順序-由少至多)
永甲興實業有限公司:
凱圖國際有限公司:
維多生技有限公司
研討會當日於新當代牙醫診所一、二樓舉辦展覽。展出與牙科門診鎮靜相關之最新藥物材料、靶控注輸儀器與生理監視設備。展覽閉幕時間與研討會同步,請與會者踴躍參觀交流。
 

茶歇餐飲服務
在研討會場特定位置,設立餐飲服務區,提供咖啡、茶,點心供與會者品嚐享用。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