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值得,誰不必,花了10幾萬學費,上 7堂短影音課後的純實戰排名
短影音⋯⋯幾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所謂「極速變現管道」
不管是 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還是 TikTok ,滑著滑著你就會看到別人拍出很吸睛ㄉ影片~賺到觸及、找到客戶、甚至搞到整個事業都翻轉起來!而我?就是那個每天看著別人的影片看得心癢癢,但一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邊開始的那種人...
一開始我其實只是單純想把自己的小品牌經營起來~那時候也沒預算可以請代操,就是想說自己學學看,可是⋯影片剪輯?腳本設計?完全是霧煞煞。
所以說我就開始自己找資料、看教學、爬社群、看網紅分享,報名課程什麼的⋯結果才發現現在網路上的「短影音課」超、級、爆、多,而且每一位講師都說自己的方法才對,看的越多我越搞不懂要從誰開始。
那個⋯與其繼續觀望,不如直接動手試試!我決定採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實際去上課、親身體驗。
我總共報名了7位不同講師的短影音課程!從線上課程到實體班、再到密集營、顧問式1對1教學、每種類型我幾乎都碰過了
目的很單純,就是想找出到底哪種課程,最適合像我這樣──「沒經驗、沒風格、只想搞懂怎麼開始」的短影音新手。
💸 我真的花了十幾萬的學費與器材費,就是想幫你找出:哪個短影音老師,最適合你!
這篇文章,是我這段學習旅程的完整紀錄,也是一個集合7位講師、影片與實戰淬煉過的心得彙整。
我會真實分享每一堂課的內容特色、授課風格、適合族群,然後會根據我的親身體驗,給出最真實的推薦(或不推薦)理由。那個~如果你也正準備要踏入短影音的世界,但還不知道該從哪裡選起,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少走一點冤枉路。
短影音老師推薦01:老獅說|從邏輯到實作,幫我真正跨出短影音的第一步
在8位講師中,老獅說的課是我最早報名、也是收穫最大的一堂。
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他不像其他講師只強調「拍得酷」、「剪得快」,而是強調內容邏輯、帳號定位、以及商業應用的整體策略。
同時他是全臺唯一聚焦在小班制的課程,強度極高,一整天只休息不到20分鐘,好幾次的一對一,非常有感。
對我這種不想只是玩影片、而是希望經營品牌的學員來說,簡直是剛好切中痛點。
📚老獅說課程規劃:從定位→內容→實拍→演算法,一環扣一環
老獅說的課不是單次講座,而是一套有結構的教學流程。我報名的是【短影音起手式】主題課程,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核心模組:
- 1. 短影音時代的內容邏輯:從平臺演算法演進談到用戶習慣,讓我理解為什麼有些影片明明不炫技卻特別有感。
- 2. 品牌定位與帳號規劃:老師會帶你釐清「你是誰、要講什麼、為誰而拍」,這對一開始還搞不清楚方向的我超重要。
- 3. 腳本設計與內容公式:教我如何拆解熱門影片的節奏、開場、CTA,還給了一套「5秒吸睛、10秒鋪陳、20秒轉折」的結構公式。
- 4. 實際拍攝與剪輯演練:手機就能操作,還搭配剪映示範,即使完全沒剪片經驗也能跟上。
- 5. 演算法理解與上片建議:這段我學到最多,包含標題撰寫、Hashtag邏輯、貼文時機等超實用技巧。
老獅說課後評比:最適合想走長期經營路線的人
老獅說的課,不是用華麗技巧吸睛,而是從底層邏輯幫你建立穩定產出能力。上完課我最大的感覺是:「原來短影音不是一場炫技秀,而是一場邏輯清楚的內容工程」。
✅ 老獅說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想經營個人品牌或小生意的人
● 希望學會企劃+拍攝+轉換的一條龍內容策略者
● 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只靠剪影片,而要學會說故事的人
❌ 老獅說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想短期爆紅、期待上完課就變KOL的人
● 完全不想思考,只想套模版做內容的人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9/10(10分最高)
老獅說是我整體評分最高的一位講師。對我來說,這堂課就像是打通短影音內容經營的「任督二脈」。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ionchung920/
短影音老師推薦02:蟬師|當內容不只是內容,而是「思考後的內容」
如果說其他講師比較像是在教你「怎麼做」,那蟬師的課,則更像是在教你「怎麼想」。
在一場約莫20多人的教室裡,他從沒有放什麼炫目的簡報,也幾乎沒有操作教學,但就是能在短短幾小時內,把你原本以為自己會的東西,徹底拆解、重構,甚至讓你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懂不懂內容這件事。
這堂課對我來說,不輕鬆,但很值得。
📖蟬師課程規劃:從思維、結構到創作意圖,讓你重新理解「內容是什麼」
蟬師的課程形式是小班制討論+案例分析,有點像內容哲學課+創作實驗室,沒有SOP公式,但每一句話都值得反覆咀嚼。課程大致分為幾個核心:
- 1. 內容本質的定義與再認識:透過九宮格分析自我優勢,並且發展出什麼是有價值的內容?誰在乎?為什麼?
- 2. 信息設計與敘事結構:怎麼鋪排一段話,讓觀眾不是「看過」,而是「聽懂」?
- 3. 切題 vs 切身:主題如何轉換為觀眾的感受
- 4. 反直覺式內容策略:有時候,不說你想說的,而是說對方還沒意識到的
- 5. 內容創作實作與互評:每個人都要現場提出1段內容架構,並彼此點評
🧭 蟬師課後評比:最適合想要升級內容邏輯與深度的創作者
蟬師的課不是給初學者的入門磚,而是給創作者的「轉型轉念」之課。他不會教你怎麼拍、怎麼剪,但他會讓你在下一次寫腳本、下主題、挑敘事角度時,做出更有思考過、更能打動人的選擇。
✅ 蟬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已有短影音創作經驗,但內容總覺得「沒力道」的人
● 希望在內容上建立獨特思維與深度的創作者
● 媒體人、寫作人、講師、個人品牌經營者
❌ 蟬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技術導向學習者(例如想學剪映、拍攝技巧的)
● 完全新手,希望直接套模組的人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9/10(10分最高)
蟬師不是讓我拍出最多影片的那一位,但卻是讓我「改變內容思維」最深的一位老師。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9673449919
短影音老師推薦03:安達老師|從零到會拍會剪,這堂課讓我真正動手做出第一支影片
如果說其他老師偏向策略、邏輯與說服,那安達老師的課程,則是短影音「技術面」的終極入門。
我參加的是他的實體操作課,一進場就是一排腳架、一堆燈光、還有手機支架,每位學員都要從設定畫面、調整光源、設置角度開始自己動手做。對我這種對器材和拍攝流程完全沒概念的純新手來說,這堂課真的非常實用,也意外地很有成就感。
🔧安達課程規劃:一整天密集實作,帶你拍出屬於自己的短影音
安達老師的課程主打「學了就能拍、拍了就能剪」,課堂流程很清楚,而且節奏抓得剛好,不會讓新手有太強的壓力。課程內容大致包含:
- 1. 腳本設計簡化法:用簡單的方式寫出「開場-內容-收尾」的拍攝腳本
- 2. 上片與排程建議:簡單實用的發片流程,降低拖延與卡關機率
✅ 安達老師課後評比:最適合完全新手,尤其是商家、個體創業者
這堂課沒有太多理論,也沒有演算法分析,但卻幫助我實實在在地跨出技術門檻,讓我開始能「自己拍、自己剪」。如果你是商家老闆、講師、工作者,想要自產影片、卻又對工具陌生,這堂課真的很適合你。
✅ 安達老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完全沒有拍攝經驗,但想自己製作影片的人
● 商家/講師/顧問等需要內容自產的個體創業者
● 希望當天就能學會拍剪流程並完成作品的新手
❌ 安達老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已有拍攝/剪輯經驗,希望進一步學習策略者
● 對單純實作課程不感興趣的人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安達老師的課,讓我從「完全不會拍片」到「自己拍得出影片」,對於剛起步的我來說,這是一個紮實的開始。
課程連結:https://drich01.com/anda/shortvideo/
短影音老師推薦04:酷炫|從百萬網紅的角度看短影音:不是教你怎麼拍,是讓你想清楚「為什麼拍」
如果你在 YouTube 或 TikTok 上混過一陣子,肯定聽過酷炫這個名字。作為百萬等級的網紅,他的影音風格誇張、直白、有記憶點,也因此吸引了一大票年輕粉絲。
參加他的課,說真的不像在上課,更像在聽一場「創作人的現場告白」。
我報名的是他開的分享講座+簡易操作班,現場人數眾多,氣氛熱烈,很有「網紅本人就在眼前講心路歷程」的感覺。
🔥 酷炫課程規劃:風格經營+創作觀念+平臺玩法分享為主
酷炫的課不太像一般系統性教學,比較偏向經驗分享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重點:
- 1. 創作者生涯的實戰故事:他如何從素人轉型成全職創作者,當中遇過的流量高潮與低谷
- 2. 爆款影片的共通元素:標題取法、節奏控制、情緒鋪陳的實例講解
- 3. 平臺玩法解析(特別是TikTok與YouTube Shorts):演算法觀察、熱門題材分析
- 4. 個人風格塑造與人設打造:如何讓觀眾一看就記住你
- 5. 如何維持產能與創作熱情:給長期經營者的心法建議
雖然課程中有簡單帶到腳本與拍攝流程,但更多時間是放在激發創作觀念、建立風格意識這件事上。
🎯 酷炫課後評比:適合正在迷失方向或追求突破的創作者
酷炫不是那種一步步教你做影片的講師,但他會讓你理解:「成功的短影音創作者,靠的不是技術,而是選對了角色與表達方式。」如果你正卡在創作動力低落,或是迷惘於個人風格定位,這堂課會是很強的補血劑。
✅ 酷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想靠短影音打造個人影響力、成為創作者的人
● 對創作流程與網紅思維好奇、正在卡關者
● 想經營 TikTok、YouTube Shorts 等娛樂導向內容者
❌ 酷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完全技術導向的新手
● 商業品牌方、企業用戶希望建立內容SOP者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5/10(10分最高)
酷炫的課更像一場「創作燃料補給站」,適合想找回創作熱情的人。
課程連結:https://startingedu.com/product/practical-guide-to-popular-short-videos/
短影音老師推薦05:穿透|比你更懂「品牌該怎麼說話」的短影音顧問型講師
穿透的課,是我這次八堂課裡資訊量最密集、筆記寫最多的一堂。
他不是創作者型的老師,也不像其他講師會有很多現場互動或創作演練,但他是少數能把品牌思維、行銷策略與短影音結合得很有邏輯的一位講師。
簡單說,他就是一位「懂行銷+懂品牌+懂影音操作」的顧問型導師,如果你是公司行銷人員、負責社群內容的主管或品牌創辦人,他的課幾乎是必修。
🧩 穿透課程規劃:邏輯導向、系統整合,不講流量,只談策略與轉換
穿透的課分成三大塊:品牌定位、影音策略、商業應用。我參加的是實體授課+分組討論形式,課程重點如下:
1. 品牌價值轉譯為影音內容的公式:怎麼把「我們很專業」拍成觀眾會想看的一段影片?
2. 顧客認知路徑與內容策略設計:如何讓影片成為「預約/詢問/成交」的引導工具
3. 平臺內容分發與佈局策略:一支影片如何延伸到 IG Reels、YT Shorts、LINE社群、部落格
📌 穿透課後評比:適合行銷人、品牌主、正在用影片帶營收的你
穿透的課程不炫技也不娛樂,但非常「扎實」像一本短影音策略白皮書。如果你是自媒體、品牌行銷、企業老闆,已經不只是想「有東西上架」,而是想打造有效率的影音營銷模式,穿透的課是你該上的那一場。
✅ 穿透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中小企業行銷主管/品牌經營者/內容策略規劃師
● 想讓影片「變現、導流、養粉」的人
● 已經會拍片但卡在成效不明、無法衡量轉換的人
❌ 穿透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剛入門、連帳號定位都還沒想清楚的新手
● 想要學剪輯、腳本操作、拍攝技巧的技術學習者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穿透是那種你上完之後,會回頭重聽錄音檔好幾遍的老師。資訊濃度高,建議有一定創作經驗或品牌背景的人來上更有效。
課程連結:https://xway.com.tw/
短影音老師推薦06:617行銷筆記 劉易蓁|最接地氣的創作者同行,教你用真實走進觀眾心裡
在這一輪八堂課程中,617行銷筆記的劉易蓁老師,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創作者圈的老大哥」-親切、真實、務實。
他沒有過度包裝,也不是靠炫技來教學,而是用自己一路經營、接案、帶社群、轉換的經驗,很誠實地分享「創作這條路的真實模樣」。
這堂課我收穫的,不只是資訊,還有很多「被理解」的感覺。
📘 劉易蓁老師課程規劃:從自媒體經營出發,給內容創作者最實用的提醒
劉易蓁老師的課,是以他自己品牌帳號的經營歷程作為主軸,搭配觀察數據、實戰案例,提供許多「內容創作路上容易忽略卻最關鍵的盲點」。大致課程內容包含:
- 1. 如何從0開始經營一個有靈魂的帳號(不只是發文,而是建立角色感)
- 2. 內容產製節奏與創作瓶頸突破法(產能管理+現實壓力平衡)
- 3. IG、Threads、Reels等平臺特性解析(以生活型、知識型帳號為主)
- 4. 如何從內容中「慢慢培養信任→形成轉換」
- 5. 個人創作者如何累積自信與永續經營能量
🧡 劉易蓁老師課後評比:適合想「慢慢把內容做出來」的創作者與接案者
如果你不是想當網紅、也不期待三週爆粉一萬人,而是想慢慢建立個人風格、說出真實故事,617行銷筆記劉易蓁老師的課就是你該去坐一坐的地方。
他就像一位創作者心理教練,不教你怎麼搶熱點,但會告訴你:「熱點燒完後,你還剩下什麼?」
✅ 劉易蓁老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IG經營者、自媒體初學者、個體創作者
● 正在面對創作焦慮、產能壓力、缺乏方向的人
● 想把生活經驗轉化為社群內容的人
❌ 劉易蓁老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尋求技術教學/剪輯操作課程的學員
● 商業品牌方希望獲得影音轉換工具的企業代表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劉易蓁老師不是短影音的技術教練,而是內容創作者心靈上的同行者。這堂課幫我重拾了創作的初心。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617bee/
短影音老師推薦07:串串李川|創意不是學來的,是被點燃的-風格型創作者的靈感加油站
串串李川這位講師的課,是這8堂中最跳Tone的一堂。
大量用案例、腦洞、現場發想互動,帶你進入「創作自由意識」的世界。如果你習慣邏輯式教學,這堂課會讓你靈感爆棚。
他本身就是一位用極具個人風格短影音內容在社群上引發話題的創作者,從生活細節、語言節奏到構圖風格,都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他。
🎨 串串李川課程規劃:內容破框訓練+靈感挖掘工作坊
這堂課的教學風格非常特別,內容不是線性安排,而是類似一場創意腦內風暴:
- 1. 案例分析:那些爆紅不是巧合,而是設計
- 2. 題材腦力激盪:透過「反差題材」、「角色反轉」、「無厘頭敘事」激發創意
- 3. 語感與視覺節奏的實驗訓練:如何剪出「看不懂但停不下來」的吸睛效果
- 4. 風格測驗+反饋討論:讓你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創作風格
🚀 串串李川課後評比:適合喜歡創意、風格強烈的創作者
這堂課幫我找回了創作初期的那份「自由感」。不是為了演算法、不是為了爆紅,而是為了讓我自己先覺得:這支影片我做得很爽、很真誠。
✅ 串串李川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想打造獨特風格的短影音創作者
● 喜歡創意題材、情境設計、實驗型敘事的人
● 走非主流、不想迎合市場的內容創作者
❌串串李川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尋求教科書式課程、新手需要基本工具教學者
● 商業品牌希望直接導流或轉單的實戰應用需求者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李川老師不是來教你「怎麼做內容」,他是來問你「你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這堂課適合腦袋想跳一跳的人。
課程連結:https://hahow.in/courses/6221a5a8b82e9300073a24df
我的Top 3推薦講師與理由:根據不同需求,推薦給不同的你
上完這7位老師的課之後,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沒有最好的課,只有最適合你現在階段的那一堂課。
所以我不單純選「誰講得最好」,而是從「誰最能解決我當下卡關問題」的角度,挑出我最推薦的3位講師,並依照需求分類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1. 想建立內容節奏與商業邏輯的人:老獅說
如果你是零經驗,但很明確知道自己是為了經營品牌、推廣服務、建立信任感才進來做短影音,那你絕對該先上老獅說的課。
他不會只教你「拍什麼」,而是一步步建立你的內容邏輯、平臺操作節奏與影片的角色功能。從定位、腳本到實作,全流程一次打通,非常適合經營者、創作者、接案者的起點課。
✅ 適合誰:想打造個人品牌、商業應用導向創作者、想穩定輸出內容者
⭐ 推薦指數:9/10(10分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想提升鏡頭表達力與舞臺感的人:酷炫
如果你已經會拍、會剪,但始終在鏡頭前「放不開」、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感與節奏,那酷炫的課會給你很大刺激。
他本身就是百萬網紅,課程內容偏向經驗分享+創作者心法,特別著重在「如何在鏡頭前自然地展現自己、創造記憶點與娛樂張力」。即使是講一樣的內容,他能教你怎麼「講得有感、有力、讓人記得住」。
✅ 適合誰:想打造個人特色、自帶風格的創作者/自媒體經營者
⭐ 推薦指數:8.5/10(10分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想升級內容深度、強化敘事邏輯的人:蟬師
如果你覺得自己拍得還行、剪得也會了,但影片始終缺乏穿透力、打動不了人,那你很可能卡在「內容邏輯」與「敘事設計」的階段,這時候,蟬師的課就會是你突破瓶頸的重要推手。
他會帶你深入探討內容的本質、觀點的選擇與資訊的設計方式,幫助你說出有重量、有思考、有情感厚度的內容。這不只是內容技巧,更是思維養成。
✅ 適合誰:創作一段時間、想突破內容深度的創作者/講師/顧問
⭐ 推薦指數:9/10(10分最高)
7位短影音講師特色彙整總表
講師名稱 |
教學風格 |
適合對象 |
推薦指數 |
老獅說 |
實戰派、邏輯清晰 |
想從0開始建立內容策略者 |
9/10(10分最高) |
蟬師 |
哲學派、內容有深度 |
已有基礎者 |
9/10(10分最高) |
安達老師 |
節奏明快、重實拍 |
新手~進階剪輯 |
8/10(10分最高) |
酷炫 |
網紅型、娛樂感強 |
想紅/想破圈者 |
8.5/10(10分最高) |
穿透 |
論述深入、策略導向 |
品牌或商業經營者 |
8/10(10分最高) |
617 |
經驗談豐富、接地氣 |
IG小編、自營商 |
8/10(10分最高) |
串串李川 |
創意取勝、風格強烈 |
喜歡玩風格、破框創作者 |
8/10(10分最高) |
你現在的短影音學習階段,誰最能幫你跨過去?
報名課程不是為了學得最多,而是為了「解決當下最困難的問題」。
這8堂課帶給我不同角度的刺激,有些讓我馬上實作,有些則在幾天後才回味無窮。
最後送你一句我在課程中最有感的話:
「你不是要變成最厲害的創作者,你只是想要被看見、被理解,然後說出你真的想說的話。」
希望這篇心得,能幫你選對你的第一堂課,或下一堂該上的課。
串串李川短影音課程值得報名嗎?
看完這篇完整的7位短影音課程老師評比,不知道你心中是不是也開始浮現出「我適合哪一位老師?」的念頭?
我知道,現在學短影音已經不只是跟風,而是每一位想建立影響力、經營個人品牌、甚至推廣事業內容的人,幾乎都必經的關卡。
這7位老師當中,有的擅長邏輯清晰的架構教學,有的主打超接地氣的實作訓練;有人像朋友陪伴你一步步拍出第一支作品,有人則直接給你商業變現的完整藍圖。每堂課我都親自體驗過,也從一個完全不會剪影片的門外漢,一步步找到自己適合的風格與節奏。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堆廣告、但遲遲不敢下手報名,或者上了一堂課後仍覺得無法真正產出內容,那我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少走一些冤枉路。
每一位老師都有其獨到之處,沒有所謂絕對「最好」,只有「最適合你當下階段」的課程。
與其猶豫觀望,不如開始行動。
如果你還在猶豫怎麼選、或想知道更多實戰學員的真實心得,歡迎留言或私訊我,我會真誠分享我的上課筆記與推薦順序,幫助你做出更適合的決定。
走進短影音世界的第一步,其實沒有那麼難。
你只需要找到一位讓你「願意開始、敢於嘗試、持續產出」的老師。
影片剪不好可以重拍,腳本不順可以重寫,但行動,不能一直等。
下一個「被看見的你」,可能就從選對老師的這一刻開始。
張曉風:人物篇 我在餐廳看書,那一年我大三。 餐廳四周是樹,樹外是曲折的杜鵑雜生的山徑,山徑之上交錯著縱橫的夜星。 餐廳的一頭是間空屋,堆著幾張乒乓球桌,另一頭是廚房,那里住著一個新來的廚子。 我看完了書,收拾我的東西,忽然發現少了一本《古文觀止》。我不好意思大叫,只好一個一個地去問,大家全說沒有看到,最后有一個女孩不太確定的說:“我看到廚子捧著一本書,在乒乓球桌那里,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我生著氣去找廚子,正好一眼就看到他拿著那本《古文觀止》,我一言不發地走過去。 半句吟哦嘎然而止,廚子慌張的站起來,他是一個典型的胖嘟嘟的廚子,勝上堆著油膩的笑容。 黯淡的燈光下,一個有名字的小人物在讀溫馨的《古文觀止》,淺碧色的絲帶停在“陋室銘”上,我真要責備他嗎? “是你的書吧?你不在,我就拿來看看,本來只想看一點的,看得太久了吧?”他臉上掛著卑微的歉意,說的是一口難懂的福州腔,“是看得太久了,我太久沒有看了。” 我要生氣嗎?那些古老、美好、擲地可作金石響的文章,只該放在一個中文系三年級學生的書桌上嗎?它不該哺育所有的不知名的山村中的人嗎?能看到一張被油垢染黃的臉燈下夜讀是怎樣美麗,我還能堅持書是我的嗎? “不忙,你要看就多看一下吧!” 他再三推開了,沒有了書的雙手在燈下顯得異常空蕩,他仍然溫和地笑著,那種古老的、寂寞的、安于現實生活的中國人的笑。 我忽然了解,從基本精神上看來,每一個中國人都是讀書人。 我自此更愛中國書,它們曾被多少善良的中國人的眸光所景仰啊!他們曾在多少低檐的屋角下薰染著耙上的土香啊!它們曾在多少凄寒的夜晚被中國式的平仄抑楊所吟哦啊! 中國人因讀中國書而深沉了,中國書因被中國人讀而優美了。 有一次,從羅斯福路走過,那天天氣很好,由于路拓寬了,竟意外地把某家人家的一架紫氣騰騰的九重葛弄到人行道上來了,九重葛未被算為“違章”,我不知這該感謝誰。總之,在一個不春不夏不秋不冬的日子,在高速公路旁黯淡而模糊的黃塵里,能看到一樹九重葛是一件愉快的事。 走了幾步,又看到一張“阿瘦露擔面在此巷內”的小招帖,紅紙條已經被風雨吹成淡紅色——其實也許甚至連淡紅色也不是了。我呆站了一會,竟覺得自己和阿瘦十分熟悉。我想他必是一個窄肩削臉的小人物,一雙長筷子,一把撈面的簍子,常常騰云駕霧的站在面鍋后面的水氣里。 能帶著自嘲的笑意叫自己“阿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世上有多少因為自己是禿子而怕聽人說“亮”的人。 連帶地,也想起那些堂皇的市招,如“唐矮擔擔面”、“周胖子餃子館”、“大聲公粥品”、“老頭牛肉面”。 連帶地又想起“王二麻子”,想起“麻婆”。 中國是一個和悅的民族,王二麻子是,阿瘦也是。中國人是一個能夠接受自己缺點而又能正視它的人,由于一種高度的自尊和自信,他們能夠坦然地照著自己的樣子接受自己。 一捆柴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學任教的醫生到臺灣南部極僻遠的小城去行醫,他醫好了一個窮苦的山地人,沒有向他收一文錢。 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回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醫生腳下。可笑他不知道現代的生活里,已經幾乎沒有“燒柴”這個項目了,他的禮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費。 但事實卻不然,在愛里沒有什么是徒勞的。那醫生后來向人復述這故事的時候總是說: “在我行醫的生涯中,從未收過這樣貴重、昂價的禮物。” 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于感謝的至誠,使它成為記憶中不朽的川富。 一條西褲 那年的夏令營真是難忘,尤其刺激的是男生的寢室被小偷光顧了。 小偷偷走了一些相機和手表,以及牧師的一條西褲。被偷的大男孩們雖然懊喪,卻不免有幾分興奮,這種興奮也染給了牧師的小女兒,她逢人便高高興興的嚷道:“小偷來啦!小偷偷了我爸爸的西裝褲啦!” 牧師是一個極淡泊的人,失去一條西褲并不會使他質樸的衣著更見寒酸一一正如多一條西褲也不致使他華麗一樣。 那天,他悄悄地把他的小女兒叫到面前,嚴厲地說: “你不要亂講,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小偷,這兩個字多么難聽。” “是小偷,是小偷偷去的!” “不是,不是小偷——是一個人,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條褲子而已。” 我永不能忘記我當時所受的震驚,一個矮小文弱的人,卻有著那樣光輝而矗然的心靈!盜賊永不能在他的國度里生存——因為藉著愛心的饋贈,他已消滅了他們。 一柄傘 微雨的車站上,為了貪看一本心愛的書,我竟騰不出手來撐傘,雨點打在書頁上,有如一行行娟秀的眉批和箋注。 忽然,左邊的一個女孩帶著她的傘靠近來,說: “我們一起打,好嗎?” 我一時竟木訥地說: “不,不用了,我有傘的,雨不大,我……” 忽然,我感到懊悔,我怎可對一個高貴的女孩如此說話?也許她也和我一樣,是一個羞怯而不慣于和陌生人講話的人,也許她也是鼓了極大的勇氣才來和我說話的,而我竟給她那樣的回答。 我將臉低下去,不敢看她是否有失望的表情。 每當雨季,滿街的傘盛放如朵朵濕菌,有哪一朵愿意讓我共同寄身?而唯一的這片庇護我競拒絕,我何其愚魯! 整個雨季,我仍常站在冷雨的街頭等車,仍然常常帶了傘而騰不出手來打傘,但那溫厚的聲音何在?那安妥有如故居屋檐的那柄傘何在? 一個聲音 丈夫帶學生到合歡山去的那夜,家里異樣的凄冷。寒流將夜色凝凍了,寂然如一塊黯黑的寒玉。 對著窗外古典的夜,小室中只有我翻書的聲音,從陶淵明到杜子美,從姜白石到馬東籬,只不過是簌簌然的幾聲冊頁的響聲罷了。 長夜未央,我忽然渴望有一點什么聲音,不是古人的聲音,也不是黑巷中賣餛飩的梆聲,而是更切近的聲音。 但這樣的夜里,我到何處去尋找這樣的聲音呢? 腕表已停,時間似乎也休止了,望著床頭小幾上那具茶色的電話,我想起“一一七”。 “下面音響一點四(www.lz13.cn)十七分十秒……下面音響一點四十七二十秒……” 我倚枕而臥,滿床零落的書香中,我久久不能放下聽筒,那樣簡單的報時的聲音,竟使我那樣激動! 其實,有時清早趕去上課,也常在匆忙中拔個電話對對時間,那時候從來沒有發現這聲音如此親切如此動聽。 在電話線的另一端是怎樣的一位女孩?雖然經過冷冷的錄音帶,仍能聽出她是一個極溫柔極有耐心的女孩,當她從事這項枯燥的工作之際,她可曾想到她的聲音會在某一個寒冷的冬夜里,成為另一個女子耳中最美的音樂? 曾經那么厭惡人群的聲音,曾經那么向往著索居的清靜,但此刻卻為一個在午夜殷勤報時的聲音所動,才感到同樣生而為人,而又同文同種是怎樣可貴的緣份。 宇宙的鐘漏上刻度無限,但我卻獨愛這個時辰——由一個陌生人口中所報出的人間的時分。 張曉風散文__張曉風作品集 張曉風:細細的潮音 張曉風:種種有情分頁:123
陳丹青:文憑是平庸的保障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么關系。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凡·高。 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凡·高就是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 受過小學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學教育而一事無成的人,也太多了。“學歷”與“成就”應是正比,不是這樣的。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懷疑“培養”這句話。凡·高誰培養他?齊白石誰培養他? 真的美術史是什么,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常識健全就是基礎,素描不是基礎,現在的素描教學是反常識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說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對。一棵樹,你能說哪根樹枝,哪片樹葉最重要嗎? 我沒有素描基礎,不是照樣畫創作?中國傳統繪畫從來就不畫素描,難道就是沒基礎了?想當年,我們一起畫畫的同學中,那些把大衛石膏像畫得好得無與倫比的人,現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么也攔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國人。我實在不忍享受“水淺”而“火不熱”的生活,遂毅然出國,“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來了。 我一回來,還在美國的不少中國同行就憂心忡忡誠心誠意追問我:適應么?習慣么?后悔么?那意思,就是怕我回來又“受苦”。 中國人大抵是慣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見美國藝術家,一個個憨不可及,做事情極度投入、認真、死心眼兒、有韌性,即所謂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 同人家比,中國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老實,要說踏實老實的憨人,中國不是沒有,只是少,例外,吃虧,混不開。 放松政治鉗制、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松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 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我為什么喜歡魯迅?他罵人、斗爭,不買賬,一輩子叫板,但是孝順、善良、心軟。西方一些知識分子、藝術家也是,很驚世駭俗,但私下很純樸、真實。中國這樣的人不多,要么驚世駭俗,人不可愛;要么人可愛,卻沒有骨頭、鋒芒。 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我看見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們千千萬萬的“好蘿卜”如今是英語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能力重要還是文憑學歷重要? 成功和平庸,有時只是細節的差別 龍應臺致青年: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分頁:123
深夜 這座城市已安靜地睡去 街頭 也隱去了喧囂的轟鳴 巡邏的警車 是一串串星星 在大街小巷亮晶晶 車巡 步巡 變換著城市的四季 夏暑冬寒 映襯著夜巡民警的身影 構筑著 平安和寧靜 閃爍的警燈 是我們的堅定與忠誠 星星 警燈 這座城市的眼睛 >>>更多美文:現代詩自創
EE515JIIOC787MKH
蟬師短影音課程一天可以學會嗎? 》短影音名師大評比:7堂課的課程架構與適合對象一覽串串李川短影音課程貴不貴? 》一場從模仿開始的學習之旅:7堂短影音課帶給我的成長蟬師短影音課程小資族適合上課嗎? 》想拍短影音卻不知道選哪位講師?這篇評比文幫你整理好了
下一則: 安達老師短影音課程值得去上嗎? 》想學會拍短影音?這7位老師的課你可以先參考看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