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除易元吉擅畫猿,還有位畫僧牧谿(註1)。
但其畫風隨性自我、不墨守成規,
受後世部分文人批評,而被摒除於正統之外。
像是宋末元初莊肅所撰《畫紀補遺》對其記載、
「...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元代湯垕《畫鑑》又名《古今畫鑑》亦云:
「...近世牧谿僧法,嘗作墨竹,粗惡無古法。」
明代夏文彥《圖繪寶鑑》更承繼莊、湯兩人看法,
直批「誠非雅玩,粗惡無古法。」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也認同此說。
雖然牧谿在中國美術史上默默無聞也不得好評,
畫風卻很合乎日人喜好「侘寂」(wabisabi)的意趣。
再加上當時中日僧侶交流頻繁,
其作品流入日本甚多,
對室町、安土桃山時代的日本繪畫深具影響,
備受日人尊崇,還被視為日本畫的大恩人。
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川端康成也曾滿懷感激地公開讚賞過。
說起、牧谿最初流入日本的作品,
乃是其同門日僧、聖一法師(1208-1280)
於1241年返日時攜回牧谿與其臨別所贈畫作;
就是下圖〈觀音·猿·鶴〉這三幅一套的掛軸。
▼南宋 牧谿〈觀音·猿·鶴〉絹本水墨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日本國寶 款識「蜀僧法常謹製」
此畫直至室町時代一直為足利幕府所藏,
足利義政晚年在京都東山所造山莊,人稱「東山殿」,
專收足利家所藏含中國宋元書畫等古物珍品,
後世稱之為「東山御物」。
據說足利將軍是牧谿狂粉,
▼《御物御畫目錄》的記載也以牧谿作品最多。
▼〈猿圖〉更是中日畫家常臨摹的畫作。
▼局部放大
▼民國 溥心畬摹牧谿〈猿圖〉台北故宮藏 寒玉堂寄存
▼長谷川等伯(1539-1610)〈枯木猿猴圖〉
紙本水墨 日本京都妙心寺龍泉庵藏
重要文化財 京都國立博物館託管
長谷川等伯是安土桃山時代、桃山畫壇四大巨匠之一。
據傳他當時得千利休偏愛,
可隨意進出大德寺拜見牧谿的〈觀音·猿·鶴〉圖,
才得啟發畫下此畫。
掛軸裱褙後方另有墨蹟記載,
這原為前田利長的遺物,本是六曲一双的屏風,
但左側已毀,右側四片改成這兩幅掛軸。
▼海北友松(1533-1615)
〈猿柏圖〉紙本淡彩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藏
海北友松也是安土桃山時代、桃山畫壇四大巨匠之一。
淺井氏家臣·海北綱親之子,
其父戰死後出家,在此同時也入狩野派習畫,
具武士、僧侶、畫師等多重身份,
後受豊臣秀吉賞識,晚年專事繪畫,創海北派。
相較於國畫,
日本近世繪畫受禪宗東傳和牧谿的影響,
以「猿猴捉月」為題的畫作頗多。
▼南宋 牧谿〈雙猿探月圖〉絹本水墨 福建惠安榕溪園藏
▼長谷川等伯在京都南禪寺金地院的襖絵〈猿猴捉月圖〉
與上圖牧谿所畫猿猴便極為相似。
「猿猴捉月」是源自佛教《摩訶僧祇律》卷七當中的故事。
當時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逼宮佛陀,企圖分化僧團,自立為新佛。擁護提婆達多的六群比丘,不聽僧眾勸戒,執意為虎作倀。佛陀便說了以下這則故事:
古代波羅奈城,林中有五百獼猴,某日猴王見樹下水井裡有月亮,便召集群猴說:「月亮掉在井裡,我們一起把它撈起掛上天。」
但怎麼撈呢?群猴七嘴八舌商量著。這時猴王又說:「不如這樣,我捉住樹枝,你們捉住我的尾巴,大家互相捉著彼此,就能下井把月亮撈起來!」於是群猴照猴王所說,捉著彼此,一隻隻像接龍一樣,結果樹枝不堪負荷斷裂,群猴落水。這時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觀的樹神說了句偈語:
「是等騃榛獸,癡眾共相隨;坐自生苦惱,何能救世間?」
原來這猴王正是提婆達多的前生,撈月落水的就是六群比丘。佛陀以此告誡弟子,驕慢愚癡者,將虛幻不實以為真,不僅讓自己深陷五慾苦海,邪見的追隨者也必受其苦果。因此、後世對追隨邪見受苦者,便以「猿猴捉月」形容之,並引申其意為驕慢者不見己過而失策,只見虛妄、看不清真相。
其他以此為畫題的作品還有以下這些:
▼雪村 亦稱雪村周繼(1492-1589)
〈猿猴捉月圖〉紙本水墨 福岡市美術館藏
室町時代後期、戰國時代畫僧,擅水墨畫。
▼狩野山雪(1590-1651)
〈猿猴圖〉紙本水墨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江戶初期狩野派絵師,屬京狩野,狩野山樂的繼任者。
【京狩野&江戶狩野】
隨著京都朝廷、桃山豊臣、江戶德川之間政權的轉移,
自江戶時代後,狩野派分裂成京狩野與江戶狩野。
京狩野由狩野永德傳人、狩野山樂傳予贅婿狩野山雪,
最後傳至山雪之子、永納,可惜除編撰《本朝畫史》外,
永納在繪畫上別無成績,京狩野就此沒落。
江戶狩野則以狩野探幽為中心,在江戶發揚壯大,
後探幽一家三兄弟並發展成鍛冶橋狩野家、木挽町狩野家、中僑狩野家。
▼狩野探幽(守信)(1602-1674)
〈白猿採水月圖〉
江戶初期狩野派絵師,屬江戶狩野。
繼狩野永德後,被當世譽為天才,
是創造江戶時期繪畫基調之人。
▼狩野尚信(1607-1650)
〈猿猴捉月〉六曲一双 右屏風 出光美術館藏
江戶初期狩野派絵師,屬江戶狩野。
狩野探幽大弟,與其兄同為江戶幕府御用絵師。
▼英一蝶(1652-1724)
〈猿猴捉月〉
江戶時代中期(元祿期)絵師,
曾入狩野派拜狩野安信(探幽二弟)為師,
兩年即被逐出師門,原因不明。
以多賀朝湖為名活躍於民間,是狩野派風的町絵師。
與松尾芭蕉交好,47歲因犯罪流放外島十二年,
獲釋重返江戶的後期創作頗受好評。
▼白隱慧鶴(1686-1769)
〈猿猴捉月圖〉紙本水墨 永青文庫藏
江戶時代中期禪僧,臨濟宗中興之祖。
▼小原古邨(1877-1945)又名祥邨、豊邨。
〈猿猴捉月圖〉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明治、昭和時代日本畫、版畫家。
【註1】
牧谿(約1210-1291)宋末元初畫僧,俗姓李。
關於牧谿的生平,以現中國已無存、僅剩日本手抄本的元代吳大素《松齋梅譜》記述最為詳盡。全文抄錄如下:
僧法常,蜀人,號牧谿。喜畫龍虎、猿鶴、禽鳥、山水、樹石、人物,不曾設色。多用蔗查草結,又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粧綴。松竹梅蘭石具形似,荷蘆寫,俱有高致。一日造語傷賈似道,廣捕而避罪於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帳為之絕品,後世變事釋,圓寂於至元間。
另、現存日本的《佛祖正傳宗派圖》無準師範法脈中記載有「六通 牧溪 法常」。
▼南宋無準師範像(1177-1249)絹本設色 日本京都東福寺藏
有學者研究推測牧谿出家前可能是文人,因造語得罪賈似道,為避罪拜無準師範門下出家為僧。
也有一說、牧谿是宣和年間在長沙出家,南宋理宗、度宗時為臨安(今杭州)長慶寺僧。寶祐四年(1256年)法常住持西湖六通寺,無法無視於權臣當道誤國,咸淳五年(1269年)得罪賈似道,後避禍於紹興丘氏家。直到德祐元年(1275年)賈似道失勢才重新露面,彼時牧谿已年近七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圓寂於杭州長相寺。
另、從牧谿畫作中其它禪僧題跋亦可推論,其活躍年代大約是南宋淳熙年間到元代至元年間。現存作品國內收藏甚少,〈寫生蔬果圖〉卷藏於北京故宮,〈花果翎毛圖〉卷藏台北故宮,餘多為日本官方及私人機構藏品,被列為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的作品不在少數。
▼南宋牧谿〈叭叭鳥圖〉紙本水墨 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六柿圖〉傳牧谿筆 紙本水墨 重要文化財 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
看了東京國立博物館前副館長、湊信幸的文章才知,牧谿這兩幅知名的靜物水墨畫原是橫卷,畫有六柿、栗跟芙蓉,流入日本後被裁剪成現在這樣的掛軸。
日人對古書畫的保存維護極為用心,只是加工、改裝、添筆的似乎也不少。
▼〈栗圖〉傳牧谿筆 紙本水墨 重要文化財 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Path Walker2021/11/10 10:30偶感
畫僧牧鵒所作為 "禪畫一如" 寫畫的是禪修的意境
意境豈有好惡 粗細 優劣之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門外凡夫豈可任斷禪境?
畫僧開日本畫風之先河 功不可沒~
證明日本當時之官人文人皆懂得欣賞上乘佳作
其後又影響寺廟文藝雕刻 禪猴無眼耳鼻舌身 (如圖示 日本東照宮)
謝謝好文分享
- 1樓. Charles Lin2021/11/08 22:33謝謝,長知識了,以前對牧谿確實不了解。
可能是牧谿跟日人的緣份較深吧。
Yiro 於 2021/11/09 19: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