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館唐代文學史分享
2017/08/11 14:01
瀏覽7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唐代文學史
唐代文學史
唐代文學史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什麼樣的情況,能在窄小的房間
感受大地的寬廣、天空的遼闊
歷史時間亙古更迭?
這就是我喜歡閱讀的原因。
尤其是文學。
只有閱讀的內容、設定,
能讓人暫時跳脫現實的重複與煩悶
某方面來說也是殺時間的好辦法啦XD
由書中的世界關、思想來帶領自己
想都沒想過的事情、經歷和體驗
這次要跟大家推薦我愛不釋手的唐代文學史
內容我就不大說了,相信書衣目錄的
介紹就能讓大家知道這是不是自己
的天菜囉!
另外附上金石堂的折價卷
供諸君使用囉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唐代文學史
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1895-1945) ![]() |
中國詩學的關鍵流變:宋代「江西詩派」 ![]()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唐代文學史》
唐代為中國古典文學的輝煌時期,其時詩歌蔚為大國,開創黃金時代;文起八代之衰,肇啟唐風宋采;詞開宋詞之源,盡呈婉妙之態;小說則有唐代傳奇,已有自覺之勢。本書以清晰明瞭之線索,簡潔淺近之語言,盡呈唐代文學之精華,既有對歷史背景、作家生平的生動介紹,作品思想內容的深入剖析,更有對作品藝術及風格的準確體悟與傳神描述。既吸收學界近年之成果,又融入作者研究之心得,雖僅三十萬字之篇幅,而含唐代三百年文學發展之豐富內容,為大學本科及一般自學讀者學習唐代文學之必備書。
作者介紹
傅璇琮
浙江寧波人。一九五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工作。二十世紀九○年代,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同時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專著有《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翰林學士傳論》(盛中唐卷、晚唐卷)、《李德裕年譜》等,主編《全宋詩》、《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等。
盧盛江
江西南康人。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駐訪學者,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常務理事,曾為日本立命館大學及早稻田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韓國濟州大學、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魏晉六朝至唐代文學及古代文論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四卷本《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二卷本《文鏡秘府論研究》、《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正說三國》等,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發表論文八十多篇。
盧燕新
陝西柞水人。二○○六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師從傅璇琮先生習唐代文學、古籍整理,二○○九年受聘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二○一一年博士論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獲評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二○一五年八月至二○一六年八月,獲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資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學。目前兼任中國唐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孟浩然研究會副會長。在《人民日報》、《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專著《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等。
唐代文學史-目錄導覽說明
序
導言
第一章初唐文學 一
第一節貞觀詩壇 一
第二節初唐四傑 一○
第三節律詩體制的完成與「文章四友」及沈、宋 一七
第四節陳子昂 三○
第二章盛唐初期文學 三九
第一節張說和張九齡 三九
第二節吳中四士等詩人 四五
第三章盛唐詩人(之一):孟浩然、王維等 五三
第一節孟浩然 五三
第二節王維 五九
第三節盛唐其他山水田園詩人 六九
第四章盛唐詩人(之二):高適、岑參和王昌齡等 七七
第一節高適 七七
第二節岑參 八六
第三節王昌齡 九五
第四節李頎及其他詩人 一○○
第五章李白 一○九
第一節李白的生活思想與創作歷程 一○九
第二節李白詩的精神風貌 一一五
第三節李白詩的浪漫色彩 一二八
第四節李白詩藝術美的境界 一四二
第六章杜甫 一四九
第一節杜甫的生活思想與創作歷程 一四九
第二節杜甫詩的現實精神 一五八
第三節杜甫詩的寫實藝術 一七○
第四節杜甫詩藝術美的境界 一八一
第七章中唐詩歌(之一):大曆詩風 一九九
第一節韋應物和劉長卿 一九九
第二節大曆十才子和李益 二○六
第三節元結和顧況 二一九
第八章中唐詩歌(之二):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二二七
第一節韓愈 二二七
第二節孟郊和賈島 二三七
第三節李賀 二四五
第四節劉禹錫和柳宗元 二五二
第九章中唐詩歌(之三):白居易、元稹及其他詩人 二五九
第一節白居易 二五九
第二節元稹 二七八
第三節張籍、王建及李紳 二八五
第十章中唐散文 二九五
第一節韓柳之前的古文家 二九五
第二節韓愈現金券的散文 三○八
第三節柳宗元的散文 三二二
第四節中唐古文的影響 三三一
第十一章晚唐文學 三三五
第一節杜牧 三三五
第二節李商隱 三四○
第三節皮日休、陸龜蒙等詩人 三四六
第四節溫庭筠、韓偓等詩人 三五三
第五節鄭谷、韋莊、羅隱等詩人 三五七
第十二章唐代傳奇與俗講變文 三六五
第一節唐代傳奇 三六五
第二節俗講與變文 三八一
第十三章晚唐五代詞 三八七
第一節詞的起源和民間詞、文人詞 三八七
第二節溫庭筠及其他花間詞人 三九二
第三節李煜及南唐其他詞人 三九八
附錄
唐代文學簡表 四○五
序
這本不算太大的書,從二○一○年至今,經歷六年時間,凝聚了不少人的心力。
首先是尊敬的傅璇琮先生。還在五年之前,臺灣三民書局就與傅先生商量,寫一部《唐代文學史》。傅先生以其崇高的學術聲望和地位,在主持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等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之餘,還關注這樣一部小書。本書以簡明淺白的語言,意圖讓臺灣的大學本科生,及一般自學讀者了解唐代文學的歷史,這體現了三民書局的遠見,也傾注了傅先生對青年讀者的關心。
傅先生畢竟年事已高,且正主持前述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不可能親自寫作,於是找到我和盧燕新先生。這是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對我們的提攜。盧燕新先生是傅先生的開山弟子,得傅先生精心培養,盧燕新先生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這是大陸博士論文的最高獎。傅先生也是我的恩師,二十六年前,蒙傅先生主持我的博士論文答辯。後來我做《文鏡秘府論》,又蒙傅先生始終關心,大力提攜。我們自然放下其他工作,義不容辭地承擔了寫作任務。傅先生作為顧問,雖未親自命筆,但仍時時關心書的寫作,直到近期,傅先生因病多次住院,在病榻上仍過問書的進展情況。
臺灣三民書局的先生們為此書花費了很大心力。著書之事初議,他們即精心設計書的綱要,並與我們反復商量。書的初稿完成,他們細緻審讀校對之外,還外請專家審稿。外請專家細緻而在行。從文字語句的表述,到內容的安排,乃至觀點的確立,所提意見極為深入,甚至核對了引文。從所提意見看出,這是一位很有學術水準的先生。外審是匿名的,無法知道這位先生的大名,但我佩服這位先生,感謝這位先生。我很有些感觸。因為大陸出版這類著作,還未見過這樣認真這樣在行的外審。從三民書局的工作,從這位專家的審稿,我學到不少東西。按照外審專家的意見,我們對全書作了全面修訂,有些作家所有材料重新讀過,一些基本問題重新思考,個別章節重新編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書的品質。
還要專門說到盧燕新先生。他師從傅先生,一直研究唐代文學,唐人選唐詩的研究成果尤為特出,這使他在本書的寫作遊刃有餘。他在非常艱難的時間裡完成了本書的修訂。前面說到,傅璇琮先生因病多次住院,後又病躺在家。我和燕新都在天津,傅先生在北京。但安排傅先生住院,在醫院和家裡照顧傅先生,基本上都是燕新從天津跑到北京去做。那段時間,為看望傅先生,安排傅先生因病的一些事情,我也好幾次跑北京,但燕新跑得最多,基本上每週都要跑北京,有時一週兩次,甚至在北京住,一住就是一週甚至更長時間,後來也是每週至少跑兩次北京。我們衷心希望最最敬愛的傅先生早日痊癒,為了傅先生,我們覺得付出再多也是自然的。我還可以,但燕新經數月奔波勞心,自己也堅持不住了,壯實如牛的燕新竟然也病倒住院,而且動了不算小的手術。醫生再三叮囑燕新,要他手術出院之後一定靜養,至少靜養一個月,不許做事。但他記掛著這部《唐代文學史》,雖病臥在家,仍堅持著把《唐代文學史》校改完成。從燕新身上,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弟子對恩師的深情,作為一個學者對學術的真情。
書很快就要呈現給大家。我寫初盛唐,燕新寫中晚唐。我們盡可能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讓大家真切地了解唐代文學。一些問題,融入了我們新的看法。本書的編寫,吸收了學界不少成果,限於體例,不能一一注明。真切地希望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
二○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盧盛江
第二節初唐四傑(節錄)
高宗至武后初年,上官儀稍後,活躍著另一群作家,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人稱「初唐四傑」,簡稱「王、楊、盧、駱」。
一、王勃、楊炯
王勃(六五○—六七六),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孫,王績侄孫。幼有神童之譽,曾為沛王府修撰,因作〈檄英王雞〉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二十至二十二歲漫遊蜀中。二十四歲任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曹達,犯死罪,遇赦革職,父福畤受到牽連,左遷交趾令。王勃渡海省親,溺水而死。
王勃宴遊贈別的序,寫得情致真切,文采飛揚。〈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其代表作。序開頭即以宏大的氣勢寫洪州「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形勢,接著寫滕王閣的壯麗和登臨所見勝景,繼寫餞別引起的羈旅情懷,交織著感慨和勸慰。全文以駢文寫成,絢麗典重而流暢自然,有奔放氣勢,尤其寫登臨勝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曉,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對仗工巧,色彩絢麗,而氣象開闊,頗富詩意。
王勃存各體詩九十餘首。其中吟詠風物之作,仍難免做作痕跡,宴遊賦韻的幾首詩自然也是如此,其他題材的作品,如〈尋道觀〉、〈觀內懷仙〉、〈對酒春園作〉,唯見文辭工巧,未見詩情流動,仍是宮廷詩人的寫法。但他幾篇七言古詩,如〈臨高臺〉寫都城宮觀的豪華宏麗,貴戚生活的縱情佚樂,用華美辭采寫宮廷生活,而暗寓諷刺之意;〈滕王閣〉由眼前滕王閣勝景想到物換星移,人事難久,雖辭采華美而流麗自然,感慨深沉;〈採蓮曲〉以樂府曲調寫思婦悲苦,都體現了宮體詩風的變化。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45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傅璇琮審/盧盛江、盧燕新編
追蹤
- 出版社:三民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6/8/14
- ISBN:9789571459301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唐代文學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