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永遠的盛陵學姊——追憶一位文字匠·園藝家·活動家的三重人生
懷著無比沈痛的心情,送別敬愛的羅盛陵學姊——那位繫著青花圍裙在廚房熬煮文字 羹湯,又戴著老花眼鏡在書房修剪語法枝椏的才女,華府成大校友會最溫暖的「文字工匠」與「活動魔術師」。作為早年長時間華府成大校友會的靈魂人物之一,她以溫暖的笑容、無私的奉獻和精益求精的執著,在許多成大人心中鐫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初識羅學姊(1968會統系)於校友會活動,那個在台前幕後忙碌的身影永遠充滿活力。從靈感創意、活動策劃到演講稿撰寫,從節目編排、聚會排演到現場執行,她總能用多方才華為每次相聚注入靈魂與滋潤。她維吉尼亞州Vienna的家是成大人最溫暖的驛站:前院她親手栽種的香草在陽光下搖曳,廚房飄著剛起鍋的素食清香,書房裡整齊碼放著她為中文學校準備的教材、活動的材料道具。每次拜訪,歸途時我總抱著她硬塞來的盆栽、食譜手稿,或裝滿醃漬小菜的玻璃罐。那方天地,承載著我們最珍貴的記憶——或是熱烈討論 活動的燈火通明,或是排練表演的歡聲笑語,更有她戶外室內親手栽種的花草、她在廚房精心烹制的佳餚美食,都化作時光裡最溫柔的饋贈。
成大人中我去最多次的地方就是她的家,數十次之多,有時是大夥一起在她家討論、聚會、練習表演活動等,有時是我一個人去她家拜訪,拿她捐獻的書,或她要給我的植物,或是她要送我她做的私房菜;或是閒話家常或社團活動。除了成大校友會,她也參加了許多其他的社團,例如:兩個中文學校、立人合唱團、元極學研究社、慈濟、中醫研究等,
二〇一三年我翻譯小說《偉斯泊奇探台灣》時,學姊雖已退休遠居康州含飴弄孫,仍堅持每晚為我的初稿在電話上逐字斧正。記得為「餃子」的量詞,我們隔空查遍字典、網站;為「鞠躬」的寫法,我們反覆推敲求證。她常說:「品質總在細微處發光。」這份對文字的敬畏,源自她會計職業的嚴謹,更源於中文教師的文化堅守。那些跨州的深夜電話,話筒雜音中傳來她翻動字典的沙沙聲,以及突然提高音調的「這個譯法可再想想!」更是對學問的虔誠。
她對完美的追求從不局限於文字。二〇一七年在華府舉辦的第十二屆北美洲成功大學校友聯合會的雙年會,是她藝術才華的璀璨綻放。作為總策劃,她既要統籌二百餘人的盛會,又精心設計節目單——堅持在歌舞中融入雙簧、模仿秀等語言藝術。當我在後台為即興 主持風格與她寫就的詳實稿本「較勁」時,她只是微笑:「隨你發揮,但要把流程卡給我背熟。」年會期間,她親手製作的剪紙與蔬果藝術更令全場驚嘆,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恰似她追求完美的生命注腳。
學姊的人生是會計賬本般嚴謹的工筆畫,亦是毛筆字帖般灑脫的行草。如今,我們再也接不到她深夜的修稿電話,但書房裡她贈送的盆栽仍在抽枝——那些綠蘿攀援的軌跡,恰似 她教會我們的生命姿態:在嚴謹中保持創意,於奉獻時不忘溫度。
親愛的學姊,您雖遠行,卻讓我們懂得:真正的告別,是讓逝者活成生者心中的常青樹。每當校友會的笑聲響起,每當中文詞彙的爭議再起,您永遠在場。
上聯:數筆精算 絳帳春風 剪雪裁雲留韻事
下聯:文心雕龍 芳園夜雨 種桃植李憶音容
橫批:懿範長存
告別儀式訂於七月七號上午十點
At the National Funeral & National Memorial Park
https://www.dignitymemorial.com/funeral-homes/virginia/falls-church/national-funeral-home/4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