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筍隨想
五月春雨多,雨後春筍頻頻冒!最近與同事午飯後踏青,採了三次竹筍,滿載而歸!因採竹筍,隨想憶往!
我出生在新竹,二十歲時,全家才搬到台北。新竹、新竹,顧名知意,竹林多、新鮮的竹筍多。
我家是在新竹的大煙囪眷村[註一],是一空軍眷村。早期軍眷生活困苦,1950年代,台灣的眷村,物資匱乏、生活克難,住屋劈竹編牆,塗上石灰,號稱「竹骨水泥」,庭院就以竹子編成圍牆,疏疏陋陋,也是面籬笆牆,"竹籬笆"也就成了眷村的代名詞。1985年有部鍾楚紅、費翔主演的電影「竹籬笆外的春天」,就是眷村的故事。之後,王偉忠用「光陰的故事」與「寶島一村」為眷村懷舊再創春天!
我是1960年代出生的,記憶中的小時候,竹籬笆已被磗牆取代,更沒有見過竹骨水泥的房子,磗牆的好處之一,是提供小小大俠練就飛簷走壁的練習場。小時候的眷村,三面被稻田包圍。我家後院門一打開,就是一大片廣大的稻田,往右前望去,稻田的邊界有一長排竹林,現在回想,在春雨過後,那一大排竹林肯定是雨後春筍、如報名答號般湧冒,記憶所及,並沒有任何家庭去那採竹筍,怪哉?(還是有人去採,而我不知道!)現在回想,大好的野生竹筍,竟無人去採,真是不可思議!
大人們給小孩的警告是,別去竹林,裡面有青竹絲。毒蛇青竹絲我可不怕、也沒有在竹林裡看到過,"請竹絲"(請吃竹筍炒肉絲)卻在教室裡老師常請吃,可不好吃!媽媽的"清竹絲"(清炒竹筍肉絲)倒爽口下飯,呵呵!這青竹絲的警告喝止作用似乎不大,童年時期,至少有四樣玩具取材於那排竹林:(1)風箏,風箏的骨架,就是取自竹枝;(2)燈籠,燈籠的立體骨架,也是由竹枝編成;(3)火把,火把的把筒,是粗長的竹筒;(4)ㄅㄅ槍,哈,這肯定少人聽過!其做法如下:割取指頭粗細的一節竹枝,中空,約25公分長,切成二段,一段約5公分,當槍把,槍把一端是洞、一端是封閉的竹節,另一段約20公分,當槍管,槍管中空,由一端通到另一端。另找一根更細的竹枝(或圓竹筷)當推管,其粗細略小於槍管之口徑,其長度約24公分,將推管塞入槍把,簡易的ㄅㄅ槍就完成了!怎麼玩呢?將溼的衛生紙,柔成小團塞進槍管前端與後端,手持槍把以推管猛推槍管尾端的紙團,另一端的紙團應聲彈射而出,射出時ㄅ的一聲,所以我們稱它為"ㄅㄅ槍"。
竹筍,在臺灣我是沒有採過的。我第一次採竹筍是1995、96年,那時在美國聯邦公路總署(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維吉尼亞州McLean的硏發中心做硏究,一群老中午 餐時常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五月春雨時,自然聊到正在冒出的春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吃完午飯,大夥(王博士、林排長與我等等)就趨車到波多渼可河(Potamac River) 對岸去拔竹筍。該片竹林就在馬里蘭州Clara Barton Parkway的路邊,林子很大、又隱 密,唯一不方便的是停車處較遠,在六號水閘欄(Lock 6),必須步行回走一段距離(二分 鐘吧!)這可是我第一次採竹筍呢,新鮮又稀奇!做硏究做了幾年,採竹筍也採了幾年,後來聼說,有採竹筍者被警察開罰單,依亂採自然公物而被罰五百美元,五百美元耶!一時"風聲鶴戾",大俠也就遠離竹林了!
今天五月春雨多、春筍頻冒!年輕的同事談起竹筍、看好場地,邀我"重拾舊業",我好像還可以提供些採筍的技術指導,也就跟去了!一夥五人、三男兩女,有領導、有規劃、有策略、有開車、有執行,午後踏青,採筍三回,回回滿載!回家就是竹筍大餐,大俠超愛筍子做的各式各樣的菜,尤愛排骨竹筍湯,排骨筍塊,兩相搭配,去油解膩,還可清肝降火氣。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有肉又有竹,不瘦又不俗。最新的"風聲鶴戾"是,被警察抓到,一根竹筍罰款6元!嗯,五人小組差一點要穿竹葉裝去採筍了!原本還要採第四回、第五回的,採了第三回後的週末深夜,吳同學發現手臂上有一壁虱(tick),小小壁虱愛吸血,常藏身鹿體而生,吳同學半夜立即趕去急診室拔出壁虱!為採筍而失血,太不值了,今年的採筍大業,就止於三回。
話說採竹筍的技術,其實隻手採筍,足矣!以一隻手握住竹筍底部(可能得將週圍的落葉撥乾淨),再逆著竹筍冒出的方向,將其由底部掰斷!當然,你要拿刀、持鏟或荷鋤,將更深的筍底挖出亦可!故,說去挖竹筍、採竹筍、拔竹筍、摘竹筍,皆可。竹子種類繁多,現已定名的竹子有六百餘種,其高度由2公尺到20公尺,稈徑由1公分到30公分不等,竹稈有十年到廿年的壽命。竹子生長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熱帶和亞熱帶,華府附近,隨處可見或大或小的竹林,有竹林就有竹筍。竹子生長的速度相當驚人,在最活躍的生長期,一天可伸長120公分,下午兩點長得最快,有時一小時可增加8到10公分。大多數的竹子於春天發筍後一兩月內,即可完全成長。原來有多粗,一生永遠就是這麼粗。然後開始不斷地伸展地下莖,到了晚秋,地下莖停止伸展,土中的芽則開始逐漸膨大,直到第二年春天再長出筍來。地上的竹和地下的根莖,就這麼輪流著,確保植物體一年四季均能無休止地活動。
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竹勵志,自勉勉人,不畏外在環境的艱困!竹子的生命力,此詩可見,其力量非尋常植物可比,竹子盤根伸展,在土中形成錯綜複雜的網絡,可無窮盡地萌發新芽、侵佔蔓延,有時能鑽入管道、穿透接縫、突破地板,竹子太靠近房屋,易對房屋造成損傷。
中國人實在是愛竹的民族,種竹、觀竹、賞竹、品竹、食竹、畫竹、頌竹、讚竹、寫竹、雕竹、用竹、詠竹,以竹勵志、以竹為師,歷史上的詠竹之作成千上萬,我愛宋朝錢樟明的《水調歌頭·詠竹》:「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幾經狂風驟雨,寧折不易彎。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艷,揚首望青天。默默無聞處,蕭瑟多昂然。勇破身,樂捐軀,毫無怨。樓臺庭柱,牧笛洞蕭入垂簾。造福何論早晚?成材勿計後,鱗爪遍人間。生來不為已,只求把身獻。」
反觀美國人實在不是懂竹的民族,多數美國人知道熊貓愛吃竹子,卻都不知道竹子會生竹筍,竹筍是可供人吃的!其實美國的植物學家、植物探險家David Fairchild(1869-1954年)很早就引進了上萬多種外來植物、農作物入美國,竹子、竹筍也在其內!美國還有個「美國詠竹協會」(American Bamboo Society)[註二],成立於1979年,僅七百多會 員,詠竹文化,勢力仍微!一般美國人只會煩惱竹林的侵佔蔓延,一般美國警察(至少是華府附近的警察)只會對採筍者開開罰單,他們卻沒有深思David Fairchild所言:「控制 竹子的最好方法是吃它。(The best way to control bamboo is to eat it.)」
大俠我詠竹‧‧‧
雨後春筍冒,友朋去挖寶,新篁滋大地,煩囂盡可拋。
詠竹文化好,老美豈知曉,防篁侵蔓延,鼓勵採筍早。
《2014年5月21日於華府》
[註一]:軍人眷屬所住的村落。
[註二]:www.bamboo.org
Dear 金大俠(chin867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採筍隨想」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消費|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29樓. 金大俠2019/03/05 07:21
漢普頓路海軍博物館 艦比館還大(世界日報週刊旅遊版)
泡泡隧道探訪(世界日報家園版)
為老太太開車(世界日報世界副刋)
比白宮還要白宮(世界日報家園版)
小品「老師,我要請假」 - 28樓. 我愛臺灣2014/06/23 01:06The best way to control bamboo is to eat it, Great say!美國人說的,一般美國人卻都不懂•••
金大俠 於 2014/06/23 06:21回覆
- 27樓. L2014/06/13 20:54好小子!採了鮮筍也不向學姊報告?
我超愛吃筍,新鮮的,乾的都好,明年,別忘了我!
說到青竹絲,我在大學時和班上同學到曾文水庫健行,大夥兒在竹林中納涼,有人眼尖看見倒掛著的青竹絲,顏色與竹子一樣,真是嚇的我兩腿發軟,太恐怖了。 從此以後不敢進入竹林!哈哈,明年請早! 金大俠 於 2014/06/23 06:19回覆 - 26樓. 自在老師2014/05/25 00:29
更正:
前一則(25樓)留言,倒數第二行:「妥且」,打字誤,更正為「妥切」。
- 25樓. 自在老師2014/05/24 23:52
對於「茲」字的用法,本來我並不想說得太詳細,只是點到為止。看現在網友有所討論,我還是再說一說。
關於「茲」字的用法,辭典上當然列了許多,如22樓網友所列,就是網路「漢典」的資料。
但是,我原來所考慮的是,金大俠的「詠竹」詩,本來是首打油詩,以淺白趣味為主。在此風格之下,用字一般都是以「通俗常用字」來考慮。
「茲」字的「一般通俗」用法,以代名詞「此」為多,其他的用法,則沒那麼「通俗白話」。
所以我才「特別請教」金大俠「茲大地」為何意?
「茲」通「滋」者,乃是「副詞」的用法,意為「更加」。若是套在「新篁茲大地」句中,則為「新的竹子更加大地」,恐怕就說不通。
「茲」作為「動詞」,這個詞性歸類,僅見於「漢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沒有這個用法。至於出自《說文》,本義為「草木多益」,意思是「草木茂盛」,這恐怕更接近「形容詞」而非「動詞」。
中文詞性的用法,不是「規定、固定」用法,而是看其在句中的用法而定。若說引《素問》「青如草茲」,這個「茲」就是「茂盛」之意,不更像「形容詞」嗎?怎會是「動詞」?
所以,「茲」當作「動詞」,辭典中並未見到真正明確可視為「動詞」的例句,若有,也是「罕見用法」,故而教育部辭典沒有收錄。
若「茲」當動詞,表「草木增長」,則在「新篁茲大地」句中,意為「新竹子增長大地」,恐怕需用「倒裝語法」才能通:「大地茲新篁」,或「新篁茲(於)大地」,這是比較文言古典的用法,勉強可用,但對於「整首打油詩」來說,恐怕風格不太統整也。
其實,我原先就覺得,不管是「茲」或「滋」,「新篁滋大地」都是一句頗為勉強的句子,你說「新篁滋潤大地」?這樣通嗎?或是「新篁增長繁茂大地」?這個邏輯通不通?
以「整首詩」的風格與意思,可能要改為「新篁綠大地」以連接前後文,才比較通順恰當。
一個字的用法,不是說,查了字典怎麼說,甚至拿「罕用法」來牽強比附,
而是這個用法,放在整個句子,甚至整篇作品(詩或文)中,通不通,合不合,風格是否能統整,
如此才能說這個用法正確、恰當與否。
查字典人人會,判讀資料與用法的妥且與否,是需要專業知識能力的。
以上,給金大俠及網友參考。
古典詩聯精彩作:自在老師的《閒雲自在詩聯集》隆重出版!
自在老師的佛法心靈智慧書《自在點燈》,超越宗派,格局開闊,智慧啟發,為引領覺悟修行的明燈。各書店優惠中~謝謝自在老師詳加解釋,令我受益良多,「新篁滋大地」是牽強了些,「新篁綠大地」也真的在整體上較通順恰當。•••真是一字之師呀!
我還在為此一字在"鑽研"•••"鑽研"好後就去更正•••呵呵!金大俠 於 2014/05/29 20:37回覆 - 24樓. 瑩雪2014/05/24 20:08大蠕俠~!嘿嘿...這樣叫好玩些, 原先的會憋死人...沒辦法, 來這裡我就是正經不起來...呵呵~!今天怎麼 既沒PEARLZ也沒看到DOREMI...大家都睡覺啦...
- 23樓. WALK by2014/05/23 22:17how wonderful to pick up those bamboo shoots... and delicious too!Ha ha thank you 金大俠 於 2014/05/24 12:38回覆
- 22樓.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2014/05/23 11:15插個嘴
“茲”這個字可以做動詞、名詞、代名詞和副詞。只有在做代名詞用時,才是“此”義。特把“茲”的所有可能列於下,供作參考:
〈動〉
(1) 形聲。據《說文》,從艸,滋省聲。本義:草木茂盛
茲,草木多益也。——《說文》
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素問·五藏生成論》
(2) 又如:茲茲(增加繁殖)
〈名〉
(1) 年
今茲美禾,來茲美麥。——《呂氏春秋》
(2) 古代稱草席
蓐謂之茲。——《爾雅》。註:“茲者,蓐席也。”
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史記》
(3) 現在:此時
茲予大享於先生,爾祖其從與享之。——《書·盤庚上》
~聘請某先生為本校教員。
〈代〉
(1) 這個,此
總茲戎重。——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揮手自茲去。——唐· 李白《送友人》
茲遊快且愧矣。——《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而母立於茲。——明· 歸有光《項脊軒誌》
(2) 又如:茲事體大(此事牽連甚廣,關系重大)
(3) 這裏
文王既沒,文在不茲乎?——《論語》
茲,有此,這,這個,這樣:~日。~事。~故不言。 現在:~有。~定於今晚八時開始放電視錄像。
〈副〉
通“滋”。益,愈加
由由乎茲免。——《管子·小問》
行地茲遠。——《管子·小匡》
賦斂茲重。——《漢書·五行誌七》
大儒俠完全用對了,個人認為用“滋”反而較不妥。
謝謝DoReiMi的插個嘴,詳盡確實
我寫"新篁滋大地"時,是想著「大地藏無盡,勤勞滋有生、念哉斯意厚、努力事春耕」
茲、滋在某些狀況下,是互通的
可能自在老師隨意問個小問題,探試大俠根器底藴進展
一探盡出、底藴全露,糗!
幸好高人DoReiMi來補充,為我壯膽
呵呵金大俠 於 2014/05/24 21:01回覆 - 21樓. 自在老師2014/05/23 00:01
大俠文章有意思。
我也很愛吃竹筍,尤其是筍子湯。
大作最末的「詠竹」詩:「新篁茲大地」,
「茲」乃「此」的意思,
故特別請教大俠:「茲大地」的句意是啥意思?
古典詩聯精彩作:自在老師的《閒雲自在詩聯集》隆重出版!
自在老師的佛法心靈智慧書《自在點燈》,超越宗派,格局開闊,智慧啟發,為引領覺悟修行的明燈。各書店優惠中~ - 20樓. 瑩雪2014/05/22 10:34
看"採筍隨想" 感言:
感言1: 下標落得不錯>>>"隨想"...果然隨便想想就中獎.
感言2: 作品內容除豐盛精彩外, 作者的用字簡潔易懂, 也是佳作優點之一.
感言3: 難得一見的佳作, 其他優點就等大家去挖掘, 在此為大儒俠拍手叫好, 繼續努力~!以上, 如果還有意見, 再來補充~!
嗯,終於將整篇寫好啦!金大俠 於 2014/05/22 12:3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