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海盜系列(五):日耳曼蠻族大遷移
2010/11/03 22:43
瀏覽1,84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日耳曼民族是歐洲中、北部地區居民因文化等相近因素彙整而成的總稱,因此有許多支系,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民族泛指以部落形式居住於萊茵河、多瑙河一帶到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的居民,主要有斯堪地那維亞人、法蘭克人、歌德人等,日耳曼民族從冰與火的世界中出走,在歐洲大陸的歷史上,處處彰顯神話中征戰與開創的精神,為了爭得生存下去的領土,展開與羅馬帝國的爭戰,甚至不惜一切發動歐陸世界大戰歐、亞大陸本相互連結,民族因地緣而相鄰、因氣候而牽絆,自然彼此交流物品、技術等,從貿易到通婚,由制度乃至思想,因朝代興衰或開放或閉鎖或戰爭因素,產生民族內外巨大影響,文明與生存之交互消長,而在漢族大敗匈奴後,亞洲領地之戰回歸中原,而歐洲各民族間的領地之戰正無聲息的開始。 

      匈奴是早期生活在翰海草原之間,以遊牧維生的居民,是中國秦、漢時期稱雄北方的強大民族,因其戰馬優良、騎士矯健,以一身鎧甲,驍勇善戰聞名,中國朝廷內外皆視北方匈奴為一大外患,秦朝蒙恬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漢朝劉邦開國被匈奴兵困白帝城,黑夜緣繩墬牆脫逃,於是改採和親政策,經文、景二帝至漢武帝遣張騫出使西域,獲主要工具大宛國的汗血馬,於是改守為攻,遣衛青及霍去病二將大敗匈奴,於是匈奴開始陸續歸附或西遷,一直到東漢班固聯合西域諸國利用匈奴內部政權分裂,中原兵士與南匈奴(南下附漢,居於河套地區漸融入漢人生活之匈奴)合作夾擊之下才得以擊潰北匈奴(留居漠北地區之匈奴),恢復中國邊防之寧靜。北匈奴因敗於漠北而西遷,一路游牧亦一路掠奪,據歐陸文獻記載,三世紀時期一支來自中亞的匈人進入歐洲同時滅掉了阿蘭國(今伊朗),自此開啟了歐陸民族大遷徙的篇章,而首當其衝的即是居住於歐洲中、北部,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的日耳曼民族。 

      四世紀時期,日耳曼民族侵襲羅馬帝國,後方亦深受匈奴壓迫,一次趁羅馬帝國抵禦不了外族入侵的機會下,跨過萊茵河,遷至羅馬帝國境內,逐步瓜分帝國領土,西元476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向日耳曼首領投降,羅馬帝國陷落,日耳曼民族在原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起法蘭克王國,期間匈奴亦不斷發出攻擊,五世紀中葉,法蘭克王國境內、外日耳曼民族再受到匈奴東、西、北三面夾擊,相互兵戎的結果,致使日耳曼民族必須擴大遠征的範圍以取得更多資源來維持國內需求,而此舉正式引發了怒濤般的民族大遷徙,東至俄羅斯,西迄法國海岸、布列登島,南至西班牙、意大利半島、西西里、北非,遠至格陵蘭和部份美洲大陸等地區都受到日耳曼民族的襲擊、侵擾,一個民族(中國)的安全,造成另一個民族(匈奴)的不安全,使另一個民族(日耳曼)動盪,讓另一個民族(羅馬)等待死亡,亦有民族正準備崛起,如同撞球檯上,球不斷的在撞擊,世上強弱之爭正猶如日耳曼民族的標誌,英雄在戰鬥與開創的時代努力的發揮他們的影響。 

      自古大地即是北方與南方的爭奪,北方崛起的民族以日耳曼民族為代表,南方公認的大國以羅馬帝國為標的,不同地域所展現的民族性各有其優勢,然而日耳曼民族消滅了羅馬帝國,開創了日耳曼民族各系列的公國,在歐洲,北方贏過了南方,在亞洲,南方的漢朝贏過了北方的匈奴,關鍵點在於中國的漢朝取得了與匈奴同等優勢的工具,優良的戰馬,所以北方樸直的匈奴贏不過智巧的南方漢人,當羅馬帝國與日耳曼民族以力角力,自然贏不過殺熊、殺狼的蠻族,銅盔贏不過熊頭,自然走入歷史,現在歐洲地中海諸國如果沒有值得驕傲的實力,想要贏過自省奮發向上的北方諸國,恐怕歷史將又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