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中的怪字
訓詁學講話
「研六經以訓詁;括萬妙而為師。」
辭賦,是我國文學中的兩種文體,因為性質相近,所以合稱。其實辭是指楚
辭、賦盛於漢代,故稱漢賦。
楚辭盛於戰國時之楚國,代表南方文學,主要作品是屈原的〈離騷〉。其前
是《詩經》時代,盛於北方的黃河流域,代表北方文學。
到了漢代,新起的賦成為文學的主流。其實,都是近於詩、文之間的作品。
辭主要發牢騷,故又稱騷。當然也有不少民間氣息。賦是學者表演學問、誇飾功
勳、園囿、都城、狩獵……等,討好君主的貴族之作,與漢朝之盛世、勳業有關
。
辭賦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怪字特別多。楚辭的香草美人,不必論了;漢
賦的極盡誇耀之能事,當然更是怪字連篇。難怪有人說,漢賦的作者,大半是文
字學家。
所謂怪字,其實就是「罕用字」,很少用到的字。當然,我們現代人寫文章
不會用。但是,你讀楚辭、漢賦,這些字你都不認識,如何讀下去?現在我講訓
詁學,就跟你談談這個問題。
當你讀辭賦的時候,會有一大堆怪字呈現在你面前。所以字形是有了。問題
是,字音是什麼,字義是什麼?
關於字音,因為那時形聲字也漸多了,形聲字有聲符,那聲符就是它的音。
我老師文字學大師林尹說的,罕用字因為較少使用,所以字音隨時代變化也較少
。所以,擬就讀那形聲字的聲符,大概也不會錯得太多。所謂「有邊讀邊,無邊
讀中間。」不全是沒道理的。當初他們幾位大師,指導我的學長們編第一部世界
最大的《中文大辭典》時,許多讀不出的字都去問他,都由他一一判定。
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的講究,你如果多懂一些中國文字字音演變的原則,可
能就會讀得更準。另外,古書《楚辭》《昭明文選》的注,都有反切,或直音。
可以參考,但是不能死切。因為少數字、字音是有變化的。
還有,因為是韻文,有押韻的地方,那你抓字音又可得方便。至少一半(韻
)是確定的。有時,甚至要故意唸成那個音來湊押韻,所以念錯也是對,念對反
而是錯。
其次,是關於字義的問題。還是那句話,形聲字,一邊是注音,一邊是字義
的歸類。所以你看那偏旁,字義已經了解不少,不但不可怕,而且很好玩。是不
是?
另外,要知道,辭賦中的許多怪字,其實都是按類別聚在一起,像是「類書
」一樣、也像是「辭書」一樣。你只要讀下去就可以,像是看電影、看熱鬧的心
情,反正你又不是專門研究「名物」的。對那些怪字所代表的東西、動作等,不
必太花心思去深入研究,反而打斷了誦讀好文章的興趣。如果你想多知道那些名
物、字詞的意義,其實注中仍有許多資料,但是,太注重那些東西的相關知識,
反而打斷了文章的連貫欣賞,這就在乎您的抉擇了。
我也承認:辭賦確實不好讀。因為對現代人說,確實艱深。你沒有一定的文
言文程度,還是先讀《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一類的書,打點基礎、入個門
。像《楚辭》《昭明文選》的注,讀了以後,可能更糊塗,甚至比不讀還不懂。
因為你需要懂的,他不注;你不需要懂的,他注了一大堆,那真是累。所以,我
是不太看注,只看本文,大約能懂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正不懂的,看注,只思考
那我需要知道的部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