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平仄與押韻
2010/08/15 07:27
瀏覽2,047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平仄與押韻

    「研六經以訓詁,括萬妙而為師。」

    平仄與押韻,是作詩、文時的一些規律。守了這些規律,能使詩、文在音律
上更加優美。西方文學因為沒有四聲,因而無法講究平仄。但是押韻仍然是有的

    例如欽定本《聖經》的《詩篇》23篇:

23:1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I shall not want.
23:2    He maketh me to lie down in green pastures: he leadeth me
  beside the still waters.
23:3    He restoreth my soul: he leadeth me in the paths of
  righteousness for his name's sake.
23:4    Yea,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for thou art with me; thy rod and thy staff they
 comfort me.
23:5    Thou preparest a table before me in the presence of mine
  enemies: thou anointest my head with oil; my cup runneth over.
23:6    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 shall follow me all the days of my
  life: and I will dwell in the house of the LORD for ever.
 
    第 1 節,末尾 d t 通押;第 2 節,末尾 s s 通押;第 3 節,末尾 th
th ness 通押;第 4 節,末尾 -ley -vil 通押 me me 通押;第 5 節,末尾
-ence -ies 通押,-ies -test 通押;第 6 節,末尾 -ss -cy -s -se 通押。

    押韻的秘密非常簡單,原則上就是前後兩句末一字的收音相同。當然還有許
多技巧上的講究。譬如在中文上,四句的詩,普通至少二、四句要押韻,第二句
押也可以,不押也行。第三句不要押,目的是求變化。如果沒有變化,押韻太厲
害反為不美。

    另外,在長詩中,如果一直押某一個韻,容易落到無字可用,而且也太死板
,那就容許換韻,也就是換另一個韻來押。換韻有許多的自由、解放,又能使長
詩多采多姿。

    我們讀唐、宋以前的詩,會發現有許多押韻其實在國音中並不能押的。那就
是古今音變的現象。例如王維的〈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第二句末「事」,應與第四句末「未」押韻,可是在國音,「ㄕ」與「ㄟ」
根本不能押韻。如用閩南語念,就有一點押韻的意思。這證明南方方言保留了部
分古音。如用音標,則「ㄕ」有 (si) 「ㄟ」有 (wei) 意味,都收 i 音,可以
通押。

    或問:押韻時,要不要顧到介音?答案是:顧到介音,則可選之字較少,謂
之窄韻;不顧介音,則可選之字較多,謂之寬韻。其實有時相近之音也可以押,
例如ㄣ(n)、ㄥ(ng)同為鼻音,相押,同樣有聲音之美感,

    作舊詩、古韻文,一些守舊的先生主張用當時的韻。例如詩盛於唐,救用唐
代的韻;詞盛於宋,就用宋代的韻……我頗不贊成。原因是現代人創作古典文學
,已經是很難、很要命的事了。你再要他押古韻,每一句都要查查韻書看是否押
韻,那不是逼死創作的靈魂嗎?何況古人「一東」「二冬」分成兩韻,在現在人
念來,這兩字根本是同一個音,分起來毫無道理。所以我主張,現代人創作舊詩
、古典韻文等,可以用國語的押韻,一方面嘴一念就知道是否押韻,很方便的;
另一方面,現代人念古典作品,用現代音就好了,同樣可以欣賞其聲音之美,古
音又不在你的唇吻之間,念起來多累!

    至於平仄的問題,古音平聲屬平、上、去、入屬仄。這四聲的特色,古人形
容如下:

    平聲平道莫低昂:平聲是平著念,不要有或低或高的變化;
    上聲高呼用力強:上聲是高聲念,要用點力氣。因為要由高而低再拉高。
    去聲分明哀遠墜:去聲是由高向下壓,有一種悲哀、向遠處墜落的態勢。
    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是短促急急收藏的音。

    在國音,第一、二聲屬平,第三、四聲屬仄。因為第一、二聲都有拉長的而
高低變化較少的意味,而三、四聲則都有強烈的高低變化。古詩詞、韻文因為要
求聲律之美,所以講究押韻之外,也講究平仄的調配,是句子的聲音起伏頓挫發
生變化。例如絕句等,就要求「仄仄平平仄」一類的句法。你體會一下,就會感
覺確實有美感。作對聯,尤其不能不重視平仄。有時把幾個字稍微調一下,就發
生很大的語調變化,非常警動的。關於平仄,古、今音也有不同。為了幫助現人
創作,及用今音念起來好聽,我同樣是主張用國音就行。至於有些新派的人,作
詩文時,一切押韻、平仄都不講求,固然是方便了,但是毫無藝術性、美感,失
去了文學的作用。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生活情報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