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之冠
你知道嗎?英文的「paper」其實源自古埃及的「Papyrus(莎草)」。
離開家約九十公里,在尼羅河三角洲的 Qaramus 村,一大片莎草田映入眼簾。遠望之下,彷彿是一頂頂綠色絨毛的王冠,在純淨的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裡,是全埃及莎草紙的主要產地。
開齋節假期的第三天,我們本不抱太大希望,卻幸運地遇見第一家願意為我們開門並示範製作的莎草紙匠人。他們熱情地展示這門傳承自古老文明的技藝。
據歷史記載,早在八千年前,古埃及人便已使用莎草製作書寫材料。莎草紙後來傳入地中海地區,成為希臘、羅馬文明書寫的重要媒介。然而,這種紙張不耐潮濕,容易變形,因此在十二世紀後逐漸被來自中國的紙張取代。莎草植物在埃及也因此消失,相關技術一度失傳。
直到十九世紀,莎草由法國重新引進埃及。1962年,埃及學者 Hasan Ragab 博士成功重現莎草紙的製作技術,一些農民也因此學得配方,使這項文明媒介得以重生。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早期的文字媒介,如羊皮、獸骨、竹簡與龜甲,既笨重又難保存,只有極少數的精英階層能夠擁有與使用。然而文字與圖像的記錄是文明延續的根基,莎草紙的普及使知識得以流傳至更廣大的群眾,讓文明的光芒不再只屬於少數人。它的出現,是造物主在這片95%為沙漠的國度裡,施予的一項奇蹟。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一位特殊的信使——戴勝鳥(Hudhud)。
《古蘭經》中描述它是一隻聰明又美麗的鳥,頭戴金冠。這種鳥在台灣罕見,卻在埃及草地間隨處可見。據說,它能幫助人尋找水源,也是一位睿智的探路者。
在《古蘭經》〈螞蟻章〉中,戴勝鳥是先知所羅門王的「眼與耳」。所羅門王能與人類、精靈與萬物溝通。有一天,他檢閱三軍,卻發現戴勝鳥不在,盛怒之下,正欲加罪,戴勝鳥才姍姍來遲。牠原來飛越沙漠,前往遙遠的示巴(今日葉門),發現示巴女王崇拜太陽而非唯一的造物主。所羅門王寫信勸她歸信正道,由戴勝鳥傳信送至示巴。最終,女王前來謁見,認識了先知索羅門王的智慧與真主所賜的權能,歸信了造物主。(古蘭經27章44節)
這也讓我想起波斯大思想家蘇非詩人阿塔爾所著的寓言詩《百鳥朝鳳》。
故事中,衆鳥決議尋找神鳥——西姆格(Simurgh),請牠為萬鳥之王。戴勝鳥成為帶路者,引領鳥群穿越七座象徵心靈修行的山谷:
- 求索之谷(Valley of Quest)
- 愛慾之壑(Valley of Love)
- 洞悉奧秘(Valley of Knowledge)
- 靜默超然(Valley of Detachment)
- 萬有歸一(Valley of Unity)
- 敬畏迷離(Valley of Bewilderment)
- 貪無寂滅(Valley of Annihilation)
戴勝鳥說:
「在到達終點之前,我們必須穿越這七重試煉。這條路漫長而隱晦,從無人能全程走完返回,因此無人能清楚說明前方是什麼。凡人怎能訴說自己未曾親歷的領域?」
最終,千鳥之中僅有三十隻抵達終點。祂們並未見到神鳥西姆格,而是在湖水中見到彼此的倒影。這才明白——西姆格,其實就是牠們自己。
這寓言象徵修行者必須經歷靈性蛻變,最終從自我中超越,方能窺見真我的本質。
畫為那重生的莎草、為那帶路的戴勝鳥、為那歷經七谷後仍不放棄尋光的旅人。
為那勝利之冠,不在他方,而是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