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克納米斯
在臺灣,每一個產業和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應該被重視,也都很重要,絕不能偏廢。但是長期以來消費者一直被灌輸不動產業是經濟的火車頭,而業者也喜於利用這樣的呼籲來包裝自我,然事實上並非如此,當然也絕非如此,這抹滅了其它產業對於臺灣經濟的貢獻。
央行的打房政策是否有效尚未定論(效果真的有限)時,建商跳出來說如果政府真的把房地產業「打趴」,房產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與家庭都將失業,也詛咒GDP成長率也不會有3.5%。不知,這句話各位會相信嗎?坦白說,直觀上一定很多人會說建商「練囂偽」,但到底是不是,應該有證據支持一下才對,是不是呢?
我不習慣打嘴砲,這實在有礙健康,但臺灣房市的亂象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罪魁禍首不外乎是政府、銀行與建商共同支持下的共業結果,這三者是共犯結構,當然也是一丘之貉,最後倒大楣的表面上是銀行,但最終都是你我,所以豈可獲利的都是別人,倒楣都是你我呢?這似乎不符合公平正義!
所以我很不齒政府、銀行與建商這三者一起「演戲」,一起「練囂偽」,如果央行的政策說是「打房」,我想全世界的央行都會笑我們央行的打房政策簡直是玩「家家酒」一般(這說明央行根本沒「有心」打房)。
既然建商說打房之後經濟成長就沒了,那麼,我先從GDP說起,這兩者有何干係呢?
上面這張圖是依據名目價格繪出的不動產業生產毛額以及佔當年GDP比例的時間序列,好吧,各位看出什麼道理了嗎?嗯,不動產業生產毛額逐年升高,但對當年GDP的佔比在1996後平穩在8%到9%之間,之後就沒啥邊際可言了!
這樣對臺灣的經濟成長,算是有貢獻嗎?當然不能說「沒有」貢獻。
瞭解我的推論邏輯的朋友,一定知道我上述的說法埋有伏筆,沒錯,看看下面這張圖,不動產業對GDP成長率的貢獻怎麼看起來不高,還有點下降呢?
為了讓各位朋友看得更清楚一點,下圖我只保留不動產業對GDP成長率的貢獻,不知各位看清楚了沒有?自1993年的1.6%,降到近三年的0.11%、0.23%和0.33%,不用說0.5%,連1%都沒有,看起來房價狂飆了10多年,非但瘦了我們的荷包,還對經濟成長貢獻卓著,嗯,是「卓著」得少喔!
各位朋友,你是不是感受到所謂「火車頭產業」怎麼「倒退嚕」十多年了呢?
但我再告訴你一個事實,就是以上所言都是「謊言」,但我不是我說謊,而是主計總處的統計數字並沒有反映出事實,事實就是:「不動產業生產毛額,根本不是不動產業的生產毛額!」這句話大家一定看不懂,事實上是GDP中計算不動產業生產毛額尚包含了自用住宅的設算租金。針對這個解釋,主計總處的說明如下:
住宅服務指住宅用房屋提供服務的價值-即「租金」,家庭可以租房屋居住或購買房屋自住,不論租用或自用,SNA規定皆需計算其價值,另機關配住者亦應設算其價值;其中自用部分其房屋租金在支出面設算一筆支出,在生產面相對亦一筆租金收入,互為抵銷,對家庭所得未有增減。
而對自用住宅亦設算租金之目的,主因住宅房屋為具生產性資產,在不同國家或甚至同一國家短期內(如地震前後),自用住宅與租用住宅間比例可能有很大差異或變動,若不對自用住宅設算其服務價值,則各編算期或國家間比較將嚴重失真,亦失去其意義,故SNA規定,包括租用及自用,均設算住宅服務。
住宅服務不在「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之歸類下,此為SNA特別定義之項目,現行國民所得統計在生產面時,因與不動產業(按行業標準分類中業別分)內涵較為接近,故與不動產業同歸為「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按行業標準分類大業別分)」其下之項目「住宅服務」。
這下子大家應該瞭解了吧,GDP中不動產業的生產毛額,其實有一大部分是由「住宅服務」的設算租金所貢獻的,真實的不動產業的生產毛額,根本僅佔GDP中的「很小的一塊比例」!(屑屑可以嗎?)這才是重點!
按主計總處的「工商普查」資料中得知2011年建築工程業的生產淨額為84,681百萬臺幣,僅佔當年GDP的0.62%(不是成長率)而已,佔當年不動產業生產毛額的7.1%。
至於說不動產業是經濟火車頭這件事,就更容易解釋了,從主計總處的定義來看,一個產業要有帶動其他產業的效果,必須是該產業的向後關聯程度大於1,如此才能帶動其他產業;或者該產業的向前關聯度大於1,則可受到其他產業的帶動而發展。然不動產業的向前關聯度與向後關聯度均小於1,表示不動產業根本不是經濟的火車頭產業,連鎖效果均過低,產生不了產業帶動的效果。
這下子各位知道「練囂偽」的真實內容了吧!
已出版書籍:
- 《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華人世界第一本虛擬貨幣專書。
- 《巷子口經濟學》(二版)繁簡中文版及韓文版,博客來十大趣味經濟學選書,金石堂2008趨勢行銷年度排行NO.22,2010年簡體中文版獲大陸福建省政府選為年度100本推薦選書。
- 《搞笑經濟學》繁簡中文版,博客來十大趣味經濟學選書,與亞當斯密之《道德情操論》同獲選為大陸上海市政府2009年50本推薦書。
- 《火星人經濟學》繁簡中文版,大陸國家圖書館港澳臺文獻推薦書。
- 《老百姓經濟學》繁簡中文版,2010年正體中文本獲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推薦。
- 《經濟學下午茶》
- 《神鬼經濟學》(出版中)
怡克納米斯信箱:e-mail to m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Norma2014/09/12 02:47
其實政商勾結本來就是全球化的趨勢之一,台灣當然也不例外;政府每次都做半套,套句俗語:"放屁安狗心",要是相信政府有誠意為民眾做事就太傻了,台灣不是自豪有半導體高科技業嗎?美食產業?文創產業?那又何必靠房地產支撐經濟?央行的半碼總裁總是不敢升息,政客又為了自己和利益團體的好處把關,說要讓房價下來,完全是騙.
國外的房子有政府公開估價,每位業主每年都會收到估價單,依此政府來徵收地價稅,內容分為Land 和Property兩個價錢,買賣市場可依循此為參考值,一切都公開透明;自住者唯一一間房子如果賣出可以免收入稅,但如有投資房產變以兩倍的地價稅和賣出的收入稅要付,而自住者如果是65歲以上或殘疾人士等,期地價稅還可以打折,或申請緩繳.....;政府官員都親屬都在國外置產,一定有相關資訊,為何不參考不敢做?部就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嗎?
- 3樓. ski2014/07/02 10:06
国府在大陆惨败就是因为地主富农剥削农民
社会大不公
在台湾政府政策处处偏财团富人资本主
可以说社会不公大崩坏!
如果还无视于上班族年轻人心中怒火
台湾政府被百姓唾弃已经为时不远了!
- 2樓. 寧可檬2014/07/01 11:28
其實,
只要告訴大家:火車頭是會動的,不動產是不會動的,
就足以反駁那些說不動產是各產業的火車頭的笑話了。
如果要把不動產當作火車頭,那經濟就只好在原地不動了!
- 1樓. 方正平2014/07/01 09:58不動產不但帳面對GDP貢獻小,這幾年房價炒高後,造成資金排擠效應,其他投資及消費減少,對GDP貢獻應該是負數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