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段文字:「媽媽們都有個通病,只要你說了哪樣菜好吃,她們就頻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其實她這輩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覺得好的,給你,都給你,愛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看到這段話,我想起妹妹的婆婆,連續煮了七天的薑母鴨料理;朋友的母親為他買下所費不貲的藝術品,只因為她聽見兒子誇了這件作品,卻沒聽出來那是一句應酬的客套話。這兩件事表面上看起來南轅北轍,本質是一樣的,母親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力氣來愛孩子。
母愛找不到出口是最令母親傷心的事,這讓母愛很容易一遇上空隙就奮力向外流,泛濫成災,或用錯地方。當媽媽當到吃力不討好也只能認了。如果媽媽剛好是一個討愛的人,又遇上臺灣諺語中的「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的情形,親子之間不同頻率的互動,可能會造成自己和兒女之間的關係緊張,最終傷了彼此的感情。
孩子該怎麼愛本來就是一道難題,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愛孩子的難度也日漸增加。我的朋友想關愛她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卻被兒子認為侵犯隱私與剝奪獨立,搞得朋友在開口前要先察言觀色,視兒子的情緒再決定說話的內容,明明是與自己的兒子相處,卻充滿手足無措的尷尬。我不想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也這般生疏,可是一想起前幾年兒子正值青春期,拼命將我往外推,不讓我窺見他的生活與交友的往事,也不免感傷,曾經那麼親密的孩子為什麼一進入青春期,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而且愛越深,反彈越大。
我不願意和兒子的代溝越來越大。我審視和他的互動情形,看清兒子時常接觸新事物,閱歷早就超越我的見識。我告訴他我尊重他的生活,以及對他的信任,同時強調我不想太快被時代淘汰,請他多多與我們分享見聞。兒子已經脫離青春期的叛逆,也接受我的說法,慢慢的,又開始與我分享他身邊的人事物。我喜歡這樣的親子互動。
當然啦,我要求兒子的同時也要反求諸己,比如說兒子最怕我碎碎念,我就不要依老賣老時時挑惕他的作為,也給他表達意見的機會,最重要的是要記住聯繫母子感情的關鍵在於相互尊重。
希望有一天我不再愛得不知所措。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ANY愛妮2019/12/01 11:56以前誇贊婆婆煮的菜瓜好吃,然後每天桌上都有一碗公菜瓜,舊的沒吃完,又煮新的,再把舊的倒進去,每天新的加昨天剩的,越煮越多,冰箱還有6條菜瓜,我再也不敢講什麼了。這都是長輩的愛心。咱們心裡有數就好~ 沙漠之花 於 2020/03/03 05:27回覆
- 3樓. 東村James2019/08/25 23:01愛
看到樓下 VS ALWAYS 的留言, 我也看了OTHERHOOD. 您這篇, 很巧, 我剛拍完的影片"ORIENTATION"講的很類似, 大家都愛得不知所措
- 2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19/08/22 00:05您這篇寫到心裡頭去了,是挺受用的分享。
馬克吐溫 14 歳離家前,覺得他老爸無聊無知,待他 21 歳返家,他驚嘆他老爸幾年內進步非凡,變得不無聊不無知了。😅哈哈,不知道是兒子變了,還是老爸變了~ 沙漠之花 於 2020/03/03 05:33回覆 - 1樓. VS Always2019/08/09 07:53最近看了部電影 Otherhood , 我們都要學習適應從 motherhood 到 otherhood 這種關係的轉變😭是,漸漸的,已經把兒子當朋友了~ 沙漠之花 於 2020/03/03 05: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