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TVBS 徐沛緹
步伐飛快、踩踏有力,光看這腳程,你還以為是個年輕人在趕路,但這可是86歲老人家的活力。記者:「爺爺你這樣走會不會累啊?」李煥章爺爺:「不要緊啊。」
李煥章爺爺每個星期都有2天,會這樣西裝畢挺,背上背包,從三重坐公車到台北幫人上課去,才剛上車都還沒坐定呢,他就等不及立刻起身。國寶級剪紙老師李煥章:「小姐,小姐,送妳一個母親節快樂。」民眾:「謝謝。」
老人家的熱情,在防備心重的冷漠城市,顯得有些突兀,大家一開始都會有點被嚇到,但在知道這不是推銷,只是爺爺在送他親手做的剪紙後,才都露出笑容,欣然接受。
李煥章:「小姐呢,就送她喜字,年長的呢,就送他壽字,中年人呢,就送他福字。」記者:「通常大家拿到的反應都怎樣?」李煥章:「都感覺到很高興啊。」
他的出發點超級單純,只因為喜歡看到大家的笑容,遇上母親節這種特殊節日,他就會事先刻好百張康乃馨,至於平常時候他不嫌重,把所有可能的圖樣,都裝進他這百寶箱,見人就送。記者:「你隨身都帶這麼多啊?」李煥章:「對啊。」記者:「包包很重吧?」李煥章:「不輕。」記者:「大概幾公斤?」李煥章:「大概4、5公斤有。」
剪紙不只是李煥章的興趣,而是他的專業,他教剪紙的資歷,已經超過30年,是台灣難能可貴國寶級師資,桃李滿天下。李煥章:「這張給你來刻好了,給你張紙,好好好,這個我喜歡。」
這些學生,有的都跟了他8、9年,還有人每星期從嘉義專程來,很多人的年紀都可以當他女兒了,就像對自己爸爸一樣,遇上老師發太難的圖案,還會撒嬌討價還價。
李煥章:「來來,給你刻這個,先刻這個。」學員:「老師我不要刻這個。」李煥章:「不是,這個很好。」
學員徐翠蓮:「就是那種親和力,你會覺得說這個老師,你會很喜歡跟著他。」
李煥章:「她們說我的年齡應該手發抖了,但是不抖,不但不抖,而且沒有近視、沒有老花。」記者:「也沒有近視,也沒有老花,真的?」李煥章:「對。」記者:「老師看報紙不用戴眼鏡,小字看得到。」記者:「怎麼做到的啊?」李煥章:「多吃這個,青菜蘿蔔。」學員:「我每次問他,他都說吃五穀雜糧。」
學生們都說老師的耳聰目明,真是他們的福氣,因為跟著他可以學手藝,還能學養生、學習做人的道理。李煥章:「剪紙是手指頭末梢神經運動,對人的頭腦好,不會中風啊。」
還真的,不管是筆刀還是剪刀小到幾公分,細到幾公厘的線條,李爺爺下手沒半點猶豫。李煥章:「有的1秒鐘就可以剪出來了。」記者:「1秒鐘啊?」李煥章:「對,妳說開始,我就剪好了。」
他找來幾個學生,要向我們驗證他的1秒功夫。李煥章:「妳來說。」記者:「好,1、2、3。」李煥章:「好。」記者:「剪完了?」李煥章:「剪完了。」
打開一看,是顆星星,老人家就跟小孩子一樣,瞧李爺爺表情多得意。李煥章:「等一會我剪很多,每一個人都會,我說剪什麼,馬上就剪出來,好,開始。」
就這麼一個口令、一個花樣,櫻花、鳳梨、楓葉,還是立體的春、喜,還是更困難的圖中有字,人型葫蘆藏春,就像變魔術一般,得來全不費工夫,雕工細膩的圖案在他巧手下,栩栩如生。
大半輩子投入在剪紙藝術上,只因這是他與老家山東唯一的聯繫,裡頭藏有他濃濃的鄉愁,20幾歲國共內戰他,一路逃亡成了流亡學生,來到台灣,最讓他難忘懷的就是小時候,家鄉大娘們剪紙的場景。
李煥章:「他們那時候還是小腳,三寸金蓮,那鞋子上面都繡著花,繡了這個圖案就沒有了,所以就請在學校的學生,替她們先描一個圖案,照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圖案,來描一個她們來繡。」記者:「您那時候是在描這個圖案?」李煥章:「我給她們描這個圖案,順便也跟她們學了很多剪紙的圖樣。」
當「人體影印機」時,打下的基礎,讓李煥章愈剪愈上手,民國60年,一位教育局官員因緣際會,認識了當時在當老師的李煥章,發現他一手好功夫,特別編列預算請他教課,就這麼展開他剪刀手的教學生涯,從年輕力壯教到退休,對象從老師教到老少都有。李煥章:「忘記了,沒有關係,你做那個聖誕樹好了。」
有點懊惱是因為他把楓葉剪壞了,班上最小的成員今年讀國二,老師巧手幫他一修立刻改成聖誕樹,山不轉路轉,沒有什麼不變的定律,就像誰說年輕人只喜歡流行文化,排斥接受傳統文化。學生:「我們現在是割這種山水鳥畫,但是我,像我現在是可以跟電視上一些電漫去結合,可以割出貼紙。」
他刻的就是這海賊王,不比山水人物容易,線條也是又多又細,傳統創新間,一老一少間,擦出火花。李煥章:「他有青出於藍的感覺,哈哈,不簡單耶,將來可能是我衣缽的傳人。」
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造一個小世界,可愛的是,每剪完一個圖案,就怕我們沒看著,沒拍到,爺爺總會自己定格。李煥章:「好,來,對著鏡頭啊。」
從這個動作你也就知道,他對採訪、拍照一點都不陌生,從民國60幾年累積至今,他家中光是雜誌報導,就堆成高高一整落。李煥章:「這個英文的,還有到法國展覽的。」
他的作品跑遍世界各地,大陸還特別出機來拍攝他的人物專題,而全台首座剪紙主題,則是以他名字命名為煥章館。李煥章:「我把這個壽印出來,把八仙放進去。」
這幅萬壽無疆,八仙祝壽是他的創作,除了自己手繪,他手中蒐集到的剪紙圖案,不只全台最齊全,有的連大陸現在都失傳;為了畢生所愛,退休金也好,攢來的學費也罷,李爺爺全投注買紙買顏料上,簡陋的木造老房子,客廳不到2坪,唯一的迴旋空間,也被他DIY成了簡易工作台,就在這兒剪紙作畫整理資料。
李煥章:「3、40年了嘛,所以每年存一點這些資料。」記者:「太太沒有抗議,你都霸佔了她的客廳?」李煥章:「是有啊 有埋怨啊,她感覺很丟臉嘛,一個家庭主婦不把家整理得好好的,像今天這樣。」記者:「後來習慣了嗎?」李煥章:「後來多少有點收入,我也請她客,請她吃個飯啊,說這是賺的錢啊,呵呵,想辦法這樣就好了。」
家鄉帶來的回憶,豐富了他的人生,也因為畢生投入,讓他獲獎無數,民國80年,還得到國家級的薪傳獎。李煥章:「我就跟大家說啊,我得到這個薪傳獎,就註定這一生奉獻給國家,我無怨無悔。」
但他現在憂心的就是,這傳統文化很難繼續傳下去。李煥章:「我是希望我的有生之年啊,能夠教些能夠傳承的學生,我並不在乎金錢的多少,而是把我所知道的來教,但是國家要重視,要薪傳才可以,國家不重視也沒有辦法。」
教學也好、接受媒體採訪也罷,這都是他希望引起國家重視的管道,因為他始終認為除了保存傳統文化外,這也是非常好的國民外交橋樑;前身是日僑協會,現在改名叫台灣人日本會,是李爺爺一教30多年,教最久的地方。學生:「哇,漂亮。」
課堂不時就傳出連連驚呼聲,學員們佩服老師的手藝,李爺爺非常謙虛。李煥章:「你只看到我成功的這一面,沒看到我在家裡失敗的那一面,好,修一下,哈哈,修一下,妳這個地方,喔。」
日本學員:「老師很親切的感覺,我做的不太好,老師就馬上幫助我,所以一起做的時候我很高興。」
整堂課1個半小時,看他都幾乎都站著,隨時幫同學調整,李爺爺說他觀察日本人個性,到哪個國家看到好的東西,都會學起來再回去研究,2個跟他學剪紙的日本學生,都還在日本開個展。日本學員:「現在我就在這裡,所以我想學台灣的文化,很漂亮,可能一個龍的圖畫,看的時候我很感動。」日本學員:「我覺得他很有意思,看不出來他已經80以上了,很棒。」
他的生命,就像他收藏的剪紙一般豐厚精彩,教學相長的成就感,更是他每天活力的來源,他從不午睡,唯一的嗜好是畫國畫,看看政論節目,一有時間就往故宮央圖鑽,找尋最新圖樣,吸收國學常識。李煥章:「一個人得到這個快樂,你要把這個快樂送給大家,讓他們也高興一下。」
常常這樣搭著公車,背著5公斤沉甸甸的包包,到處趕課去,他從不覺得重,因為想讓文化傳承下去的使命更沉重;他說,在他能活動的一天,就算只有一個人想學,他都會一直教下去,國寶不是被供奉起來的,在李煥章爺爺身上,我們看到有夢就不老,有動就不會老的真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