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罹癌風險高1.5倍、流產率增70%!空服員為何寧可抱病上班,也不敢請假?
2025/10/14 02:37
瀏覽1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罹癌風險高1.5倍、流產率增70%!空服員為何寧可抱病上班,也不敢請假?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點擊播放
00:00
07:10
播放語速 
0.25x 0.5x 0.75x 1x 1.25x 1.5x 1.75x 2x
1x
1x

國慶連假期間,一則不幸的消息在網路傳開,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抱病服勤,返台住院治療仍不幸離世,引發熱議。為什麼空服員幾乎都有有大小病痛纏身?抱病上班的決定,背後又有什麼隱情?

更新日期/2025-10-13
/邱宜君責任編輯/林均出處/康健編輯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強忍身體不適,持續執行勤務,這樣的場景,空服員都不陌生,甚至可說是業界常態。要理解空服員為何頻繁抱病上班,首先要知道,空服員這個職業的健康風險特別多,持續承受多重隱形職業傷害。

「空服員這份工作等於經常在熬夜輪班,高空中的機艙還有不同於地面的大氣壓力和紫外線,不少空服員都有免疫力偏弱,或各種大大小小的隱性病痛,」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周聖凱的短短總結,背後是無數科學研究證實的嚴峻風險。

空服員健康風險一籮筐,立即閱讀〈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 研究發現:空服員罹癌機率較一般人高

空服員罹癌、流產、睡眠障礙風險,均高於常人

空服員長時間暴露在宇宙輻射和高空紫外線之中,不僅容易流產,罹癌風險也不低。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研究發現,懷孕空服員若在第1孕期接受0.36毫西弗以上的宇宙輻射暴露,流產風險可能增加70%。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期追蹤的「空服員健康研究」發現,相較於社經地位相當的一般人,空服員罹患多種癌症的機率顯著偏高——乳癌風險高出1.5倍,黑色素瘤風險高達2.3倍,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更達到4倍。

2023年韓國法院也首次認定,一名資深空服員罹患胃癌而死,與其25年來持續暴露於宇宙輻射有直接因果關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針對長程航班空服員,最大的健康威脅是生理時鐘長期紊亂。2023年發表的大型文獻回顧發現,空服員疲勞盛行率高達63.5~77.4%,睡眠障礙風險是一般人的3.7~5.7倍。長期的晝夜節律紊亂,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可能致癌因子」。

空服員長時間暴露在宇宙輻射和高空紫外線之中,不僅容易流產,罹癌風險也不低。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抱病疲勞上班情非得已,困於高空無處可逃

既然空服員容易身體不舒服,為什麼生病了不請假休息,還要逞強上班?周聖凱表示,因為複雜的排班制度和福利設計,讓請假的「代價」變得很沉重。

首先反映在排班權益上。「空服員的班表很亂,這個月20日才知道下個月3日要不要上班很常見,但班表就是空服員的命!」周聖凱表示,空服員的工作非常講究準點和人力調度,公司都會強調「不要抱病上班」,但一旦請假,就要擔心選班、調班等各種資格被限縮,將來的班表和生活安排都受到影響。

為了掌握自己的生活品質、遵守與家人相聚的約定,空服員大多會極力避免請假。

然而,氣壓變化、紫外線暴露、疲勞累積,讓這種「撐一下」充滿風險,小病小痛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

「原本輕微頭痛,上機後可能變成劇烈頭痛,原本只是有點拉肚子,上機後可能腸胃炎爆發,而且開始發燒,」周聖凱說,但人都已經上飛機了,除非情況嚴重,否則不太可能為此轉降或返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複雜的排班制度和福利設計,讓空服員請假的「代價」變大。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如果真的撐不下去,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解除職務」—讓身體不適的空服員從工作人員變成乘客。周聖凱表示,這意味著原本12人的機組變成11人,其他同事工作負擔立刻加重。航空公司的人力配置往往抓得很緊,臨時少1人會很麻煩,每一個空服員都不可或缺,自然容易過勞。

「長榮整體過勞嚴重是確定的,而且疫情後更嚴重,」周聖凱根據勞動部官網資料指出,2025年長榮航空空服員超時工作,累計罰鍰已達265萬元,創下歷史新高,預估全年違法罰鍰可能突破300萬元。

周聖凱補充,就算帳面上沒超時,違反生理作息的長程勤務排班密度也變多,休息間隔嚴重不足,很令人吃不消。「我凌晨2點多下班,接近凌晨3點到家盥洗,下午3點又要準時上工,這中間就算想睡也睡不著,更不能吃安眠藥,因為會影響飛安。」

輪班工作健康威脅多,立即閱讀〈輪班、長時間工作非過勞死主因 一張表揪出致病「大魔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制訂空服員工時命令,才有可能創造雙贏

國籍航空空服員從請假、工作時間,長年缺乏制度性保障。專精勞動法,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直指核心:台灣長期只用一套勞基法去套用於各行各業,導致勞資雙方都陷入困局。

林佳和解釋,航空公司希望盡量公平對待勞工,但還是需要有標準去獎賞配合度高的勞工,於是把福利和權利給少請假的員工,反而造成員工不敢請假。對於少請假的勞工,如果沒有額外的好處,也會覺得不公平;但如果制度設計都偏向產業需求,勞工一定倒楣

面對這個困局,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提出3點核心訴求。首先是改善請假制度,不能讓請假直接影響考績和排班權益;再者是改善過勞問題,排班要有充足休息;最後是從制度面建立適合航空業的工時規範,包括改善排班原則、避免讓空服員超時工作。

林佳和建議,台灣可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由勞動部和交通部一起制定航空業的工時命令,再由各公司的勞資雙方,共同討論出雙贏的做法,「我永遠相信雙贏是可能的,現行法律沒有創造條件,但要創造條件,需要靠大家一起來談。」

(本文諮詢專家: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周聖凱、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

當期雜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你可能有興趣

其他疾病 罹癌風險高1.5倍、流產率增70%!空服員為何寧可抱病上班,也不敢請假?

熟齡生活 研究曾被嫌沒前途!翁啟惠如何靠「醣分子」逆襲,叩關諾貝爾獎大門?

情緒紓解 與伴侶聊天總是突然打瞌睡?研究發現:這是愛意與安全感的展現

推薦影音

每天宇宙毛巾操六分鐘,健康美麗護一生!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瀏覽數20,128
贊助

泡泡尿不是小事!糖尿病腎病變早期無聲,新藥nsMRA助你守住腎功能、遠離洗腎危機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點擊播放
00:00
06:26
播放語速 
0.25x 0.5x 0.75x 1x 1.25x 1.5x 1.75x 2x
1x

你聽過「泡泡尿」嗎?這可能是身體悄悄發出的警訊!台灣洗腎人口中,超過四成與糖尿病有關,但糖尿病腎病變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糖友除了控糖,也有值得關注的關鍵指標與治療策略,能幫助守護腎臟健康,不再讓「洗腎」成為潛在威脅。

2025-10-01/整合傳播企劃出處/整合傳播企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更可能悄悄傷害腎臟,演變成糖尿病腎病變。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洗腎人口中,有超過四成與糖尿病有關1。更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腎病變早期幾乎無症狀,許多病人等到出現明顯不適才就醫,往往已錯失最佳介入時機。

面對這個潛藏的健康危機,專家呼籲:關鍵在於早期發現與積極控制,特別是要密切追蹤「尿蛋白」這項重要指標。當尿蛋白檢測結果出現異常,代表腎臟過濾功能可能開始出問題,因而產生蛋白質含量異常的蛋白尿,是可以提早介入的重要時機點。

泡泡尿只是警訊,不是絕對

「尿尿有泡泡,是腎臟壞了嗎?」不少人對泡泡尿心生疑慮,卻又遲遲不去檢查。

「有泡泡尿不等於蛋白尿,有蛋白尿也不代表會洗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一語道破。他提醒,泡泡尿是可能的徵兆,但是否為腎臟問題,仍需透過尿蛋白檢查確認。「與其猜測,不如做個檢查,找出真相,才有機會及早介入。」

吳麥斯理事長提醒泡泡尿只是徵兆,確診還得靠檢查。圖片來源/吳麥斯理事長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也指出,糖尿病患者若再合併高血壓,是導致洗腎的最大族群,佔比高達七成。「糖尿病控制得再好,也不能保證腎臟就不會出問題,因為還有體質、基因、飲食等多種影響。」

楊偉勛理事長提醒檢查結果別只看一次,趨勢變化才是關鍵。圖片來源/楊偉勛理事長

他強調,觀察趨勢才是關鍵,不能只看某一次的檢查結果。「例如尿蛋白或腎功能數值,重點要看它是穩定、改善,還是逐漸惡化,這才是評估病情的基礎。」

治療不只一條路,「四本柱」讓腎臟更有靠山

過去治療糖尿病腎病變,大多聚焦在控制血糖與血壓。但現在,已有更多證據顯示,若能搭配不同作用機轉的藥物,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尿蛋白,進而減少洗腎風險。

2024台灣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照護指引(2024 Taiw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betic Kidney Disease),四大類藥物ACEI/ARB、SGLT2i、GLP-1 RA及nsMRA(非類固醇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被視為如今的核心治療,合稱「四本柱」,各有不同的心腎保護作用。

「四本柱不是用來嚇人的,而是用來守住腎臟的。」楊偉勛說明,這四種藥各自針對血壓、血糖、尿蛋白、發炎反應等不同層面發揮作用,有如多點防線,「多一項,就多一層保護。」其中,nsMRA 藥物近年在醫界逐漸受到關注。

楊偉勛表示,這類藥物能針對腎臟內的發炎與纖維化進行抑制,並且與其他藥物不衝突,可搭配使用。「研究發現,不只尿蛋白下降的幅度明顯,更有助於延緩進展到洗腎的階段。」

然而,由於部分藥物尚未全面納入健保,臨床應用上,仍需透過醫師與病人共同討論,視病人狀況考量選擇用藥。「醫師要幫病人評估風險、效益與經濟能力,找到最適合的治療組合。」吳麥斯強調。

藥再好,也比不上病人願意配合

對許多病人來說,「又要加藥」總讓人抗拒。但兩位理事長都認為,關鍵在於讓病人「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些藥」。

「很多病人吃了一堆保健品,卻對有研究支持的藥物充滿懷疑,這其實是一種落差。」吳麥斯認為,醫師需要用更平實的語言,幫助病人理解:現在多的是選擇,「不是壓力,而是機會。」

楊偉勛則用比喻來幫助病人理解四本柱的邏輯:「就像蓋房子需要四根柱子,不是越多藥表示越嚴重,而是越完整的治療,才能撐住更久的健康。」

四本柱治療就像房子的支柱,完整才能撐起健康,病人若願意配合、調整生活,醫療團隊就能發揮更大力量。資料來源:根據《2024 台灣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照護指引》整理繪製

除了藥物,兩位理事長都認為生活型態的改變才是治本之道,包括限鈉飲食、戒菸、規律運動、避免濫用止痛藥等,都是減緩腎臟惡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台灣也已推動「糖尿病合併初期腎臟病(DKD)整合照護方案」,由腎臟科、糖尿病科、心臟科與基層診所跨科合作,讓患者在治療上不再單打獨鬥。「只要病人願意配合,醫療團隊就能做更多。」兩位專家異口同聲,並提醒:「蛋白尿不是定罪,是提醒你該行動了。」更鼓勵病人主動與醫師溝通討論,以爭取更完善的照護方案。

面對糖尿病腎病變這場看不見的風暴,最重要的不應該是等待症狀出現,而要把握早期發現的機會;謹記泡泡尿只是起點,蛋白尿才是真正該關注的重點。及早檢查、積極治療,加上四本柱藥物與生活型態調整的多重守護,才有機會讓腎臟健康撐得更久。

 

 註1:積極掌控造成糖尿病患腎病變危險因子 有效降低台灣洗腎人口https://www.mohw.gov.tw/cp-3161-26578-1.html

你可能有興趣

其他疾病 罹癌風險高1.5倍、流產率增70%!空服員為何寧可抱病上班,也不敢請假?

熟齡生活 研究曾被嫌沒前途!翁啟惠如何靠「醣分子」逆襲,叩關諾貝爾獎大門?

情緒紓解 與伴侶聊天總是突然打瞌睡?研究發現:這是愛意與安全感的展現

活動看板

康健把關你的生活

立即加入會員

康健316期失智症帳單

最新雜誌

失智症帳單

康健 316 期 2025.10.01
產品與服務
訂戶 / 會員服務
業務合作
條款與政策
關於康健

Copyright © 2025 康健(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