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只是因為台積電!台灣「3原因」中國不敢出手,美智庫:打下去全球GDP掉10%
2025/06/12 23:00
瀏覽1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不只是因為台積電!台灣「3原因」中國不敢出手,美智庫:打下去全球GDP掉10%

2025-06-12 14:09
6,084人氣
台積電掌握全球67.1%高階晶片製程,台灣半導體成為美中都無法失去的「矽盾」,也是中國不敢輕舉妄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示意圖/取自pexels)
目錄
顯示全部

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台海局勢備受關注的背景下,華府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近期發表一篇專文,直指儘管台海衝突頻傳,中國至今遲未出手的根本原因,並非單靠軍事嚇阻,而是台灣有三項深植全球經濟的非軍事變數,使北京對武力選項持保留態度,不敢輕舉妄動。

「護國神山」威力讓全球都不能失去台灣

根據專文內容,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建構出一道全球無法輕易跨越的「矽盾」,根據資料顯示,台積電在2024年第四季的市占率高達67.1%,幾乎壟斷全球高階晶片製程,無論美中或歐洲各國皆高度依賴台灣供應的晶片,用於從智慧手機到軍事設備、電網、汽車的關鍵元件。

若台海爆發衝突,晶片供應中斷將直接重創全球產業鏈,美中皆無法倖免,彭博研究更指出,一旦台灣晶圓廠受損,全球GDP恐在首年萎縮10.2%,經濟衰退可能持續十年以上,即使美國積極推動台積電赴亞利桑那設廠,但先進製程仍集中於本島,無法短期內取代其全球地位。

台灣海峽不只軍事熱點,更是全球貿易命脈

其次,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夾在台灣海峽與呂宋海峽間,為全球海運樞紐之一,台灣港口處理的貿易總額在2022年達到5860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而經由台灣海峽的航運總額更高達2.45兆美元(約新台幣78.7兆元),不只台灣,連中國自家港口也高度仰賴這條路線。

若發生軍事衝突或封鎖,不僅船舶必須繞道,還會使中國東部沿海港口失去轉運與維修功能,造成連鎖效應,打擊全球供應鏈與中國本身的出口貿易,此外,對許多仰賴該航道的全球南方與金磚國家而言,若中國以戰事阻斷貿易,恐怕會引發外交災難,重挫其拓展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經濟疲弱壓力大,北京難承受戰爭代價

第三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中國本身正面臨經濟成長放緩與內部困局,長期受房地產泡沫、消費低迷、青年失業與貿易戰餘波影響,中國經濟處於高度脆弱的狀態,據統計,中國GDP37%來自出口,貿易與台灣晶片依賴程度極高,台灣供應就占其晶片進口的60%

若動武造成國際制裁或貿易中斷,將會對中國自身構成巨大的反噬,而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很大程度也依賴經濟表現支撐,一場導致經濟崩盤的戰爭,極可能動搖其統治根基。

台灣如何保持「難攻之島」地位?關鍵在戰略姿態與經濟結構

昆西研究所建議,台灣應持續維持「高風險、低收益」的戰略形象,即成為讓中國無法輕易下手的目標,其中,台灣不走向法理獨立、配合實施所謂豪豬戰略,強化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能力(A2/AD),部署大量反艦飛彈、水雷與防空系統,可以進一步加深北京的顧忌。

文章也指出,即便中國要動手,還得確保不破壞晶圓廠、不損害關鍵人員,否則就等於失去開戰的戰略價值,再加上近年軍中貪腐與整肅頻繁,也使得其戰備能力與軍心士氣都備受質疑。 (相關報導: 中國不可能2027發動武統?美媒稱解放軍「內部弊病」繁多,貪腐讓他們沒有足夠能力攻台  更多文章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贊助風傳媒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