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伴[編輯]
八佰伴(Yaohan,在日本使用的漢字名稱為八百半或片假名ヤオハン)是一家已結業的大型連鎖零售商。
歷史[編輯]
- 1930年12月,農民出身的和田良平及其妻和田カツ(其名字多譯作和田加津,據信為日本電視劇《阿信》的原型)在靜岡縣熱海市創辦一家小型商店「八百半商店」(八百半商店),主要售賣水果。
- 1948年10月,八百半商店改組為「株式會社八佰伴商店」(株式会社八百半商店),和田良平自任會長(董事長)。
- 1950年7月,八佰伴商店改名為「株式會社八佰伴食品百貨」(株式会社八百半食品デパート)。此後八佰伴逐漸擴展成日本一家連鎖超級市場集團,分店集中於靜岡縣,並於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 1962年6月20日,「株式會社和田商事」(株式会社和田商事)成立。
- 1962年7月,和田商事繼受八佰伴食品百貨之營業權並改名為「株式會社八佰伴百貨」(株式会社八百半デパート),和田良平之子和田一夫擔任會長,當時和田一夫33歲。其後,八佰伴積極進軍海外市場。
- 1971年進軍巴西。
- 1973年則在新加坡開設百貨店,和田良平逝世。
- 1976年在美國及哥斯大黎加開設零售店。
- 1984年在香港開設首店。
- 1986年在汶萊開店。
- 1987年在馬來西亞開店。
- 1988年在泰國開店。
- 1992年在澳門新口岸開店。
- 1993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及英國開店。
公司結構及改革[編輯]
1989年,八佰伴成立「八佰伴國際控股」(ヤオハ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和田晃昌擔任社長,和田一夫擔任會長(董事長)。
1990年代,八佰伴大幅擴展其海外業務,全盛期在世界16個國家共有450家分店。
1990年,八佰伴在香港成立「八佰伴國際」(国際流通グループ・ヤオハン)總部。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八佰伴國際與上海第一百貨合資建立百貨公司,此後八佰伴在中國內地開設多家分店。
1991年11月1日,八佰伴百貨改名為「株式會社八佰伴日本」(株式会社ヤオハン・ジャパン)。
1993年4月,和田カツ逝世。
1995年,八佰伴在上海開設亞洲其中一家面積最大的百貨店上海第一八佰伴。
1996年7月1日,和田一夫宣布,八佰伴國際將總部由香港遷移至上海。
由於擴展過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的調整等多項因素影響下,八佰伴日本於1997年9月18日召開記者會,八佰伴總裁和田光正(會長和田一夫之弟)宣布:八佰伴日本由於負債高達1613億日圓,已經依據《會社更生法》向靜岡地方裁判所聲請破產,他與和田一夫都將引咎辭職。而社長和田晃昌偽造八佰伴帳目隱瞞虧損被捕,1999年判處入獄,但准緩刑三年。為當年日本最大的零售業破產事件。
1997年12月18日,八佰伴日本開始重整程序。
1999年12月,八佰伴日本向靜岡地方裁判所提交重整計畫。
2000年3月2日,靜岡地方裁判所裁定核准八佰伴日本重整計畫,八佰伴日本被日本零售商永旺集團收購並改名為「株式會社八佰伴」(株式会社ヤオハン)。
2002年2月22日,靜岡地方裁判所裁定八佰伴重整程序終結。2002年3月1日,八佰伴改名為「Maxvalu東海株式會社」(マックスバリュ東海株式会社),登記總部所在地由靜岡縣沼津市改為靜岡縣駿東郡長泉町。
大部份八佰伴分店已被收購及易名,只有幾間保留八佰伴的名稱——澳門分店以新八佰伴名義繼續經營、上海的分店則以原名「上海第一八佰伴」為名經營、大溫哥華的分店也以原名「八佰伴中心」為名繼續經營。
此外,在中國大陸的無錫、鎮江、馬鞍山、南京和南通等城市,還存在著由江蘇華地集團經營的以「八佰伴」為名的百貨商場;除了無錫八佰伴外的其它分店,都是華地集團收購無錫八佰伴後以「八佰伴」為品牌獨立投資興建的,與原八佰伴無關。
2009年6月,和田一夫在東京都接受臺灣《今周刊》的專訪,說:「母親的一生,並非全都與劇中的阿信一模一樣。」
香港八佰伴[編輯]
八佰伴1984年在香港開設首家百貨店,設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其後亦在紅磡黃埔花園、屯門屯門市廣場、荃灣悅來坊、元朗大興大廈及嘉湖新北江商場、藍田匯景廣場、將軍澳厚德商場、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及馬鞍山廣場等地開設分店,最高曾有10家分店。
八佰伴曾經在1990年把其總部設於香港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49及51樓,其會長和田一夫曾在香港開設及收購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八佰伴飲食、八佰伴食品、妙麗、聖安娜餅屋、歡樂天地及大滿貫快餐店等。八佰伴香港於1988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八佰伴國際(HKEx: 0700)則在1993年上市。1996年,八佰伴國際曾計劃把八佰伴香港私有化,但因第二大股東鄧普頓基金反對而失敗。
八佰伴於1997年11月20日9間分店全線結業後,遣散2,700人。原址騰出約96萬平方呎之零售空間,短期內未能完全為市場所吸納。然而,地理位置較佳及人流如鯽之商舖,被吸納之速度會較快。其中紅磡黃埔花園和屯門屯門市廣場的八佰伴分店都由日資百貨公司吉之島取代,新城市廣場分店分拆為多間商舖,其中三樓及四樓由馬莎百貨承租、二樓主要由C!ty'super承租,而地下原美食廣場亦分拆為多間食肆。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分店則由恆基兆業旗下的千色Citistore取代;厚德商場(現TKO Gateway)2樓其中約四萬平方呎亦已改建為美食廣場,1樓部分則分拆為多間商舖;匯景廣場4樓超級市場及美食廣場大部份已被百佳超級廣場所租用、5樓被分拆為多間商店;荃灣悅來坊曾由熊貓百貨取代,但人流已大不如前。元朗大興大廈、馬鞍山廣場及嘉湖新北江商場分店被分拆為多間商店,品流複雜。[1]
八佰伴國際於1998年8月11日被停牌;1999年2月26日,八佰伴國際按法庭命令正式清盤,飲食業務由香港飲食管理有限公司收購繼續經營;2002年5月6日起,八佰伴國際被取消上市地位。其後的八佰伴國際與和田家族已沒有任何關係。
臺灣八百伴[編輯]
八百伴於1986年7月14日登記成立臺灣子公司「臺灣八百伴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22170416。為了避開台灣百貨業一級戰區台北市,臺灣八百伴百貨選擇在台中市開業,在中清路興建百貨大樓,並引進裕毛屋生鮮超市。1988年12月,八百伴台中店開幕,是中清路第一家百貨商場,總面積2970坪,開幕當時蔚為風潮;但當地沒有大眾捷運系統帶來大量外來客消費,社區發展緩慢,周圍商圈沒有發展,市場佔有率隨著新鮮度降低而下降。1993年1月,八百伴台中店結束營業。八百伴接著又在桃園縣桃園市大有路興建百貨大樓,開設桃園店,總面積一萬六千坪。1995年1月24日,臺灣八百伴百貨登記解散。1997年3月23日,八百伴桃園店結束營業,整棟低價賣給新光集團,現為新光三越百貨桃園大有店;八佰伴至此撤出台灣市場。
澳門八佰伴[編輯]
八佰伴1992年在澳門開設首家分店,設於澳門新口岸區原回力球場停車場,毗鄰當時的港澳碼頭,成為全澳門最大型百貨公司。
八佰伴於1997年9月18日申請破產後,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現在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並取名新八佰伴繼續經營。現在新八佰伴仍然是澳門最大型的百貨公司,新八佰伴已遷至南灣繼續營業,新口岸商場原址現為海立方娛樂場。
上海第一八佰伴[編輯]
八佰伴在上海的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1995年12月20日開始營業,建築物命名為新世紀商廈,地址位於張楊路浦東南路路口,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其中商場面積約10萬平方米。從此『八佰伴』成為上海浦東新區的有名地標和重要商圈,多條公交線路以八佰伴為站名。
八佰伴的註冊資本結構為上海第一百貨占45%,日本八佰伴占19%,香港八佰伴占36%。[2]日本八佰伴於1998年倒閉後,中方收購了日本八佰伴持有股權,以『第一八佰伴』的名稱繼續經營。2003年,百聯集團接收了香港八佰伴持有的股權。
第一八佰伴如今依然是上海浦東新區零售營業額的領頭羊,2008年12月31日的新年購物,再創中國大陸單店單日零售最高紀錄。[3]
中國大陸其它地區的八佰伴[編輯]
除上海第一八佰伴之外,目前在中國大陸其它城市還有數家以「八佰伴」為名的百貨商店。其中開業最早的是「無錫八佰伴」,該店於1996年7月開業,當時為中日合資企業。日方母公司倒閉後,被中國江蘇華地集團於2005年12月收購,以「無錫八佰伴」之名繼續經營。華地集團此後獲得了「八佰伴」的品牌使用權,又陸續在其它城市投資興建了其它「八佰伴」商城,分別為:鎮江八佰伴、馬鞍山八佰伴以及南京八佰伴(位於南京市繁華的湖南路上,2008年10月開業)。最近華地集團又收購了位於南通市商業中心的百貨大樓,並以「南通八佰伴」之名於2010年9月29日重新開門營業,而原定開辦的崑山八佰伴因種種原因改由百盛集團經營。
除了「八佰伴」之外,華地集團還擁有「華地」和「大統華」兩個零售業品牌,在該集團的發源地江蘇宜興,至今仍以「華地百貨」為名進行經營。
加拿大大溫地區八佰伴超市和八佰伴中心[編輯]
1993年日本八佰伴在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建立了一家八佰伴中心,是一個專門提供亞洲和大中華地區式服務和零售的購物商場。商塲內有一家專門提供日本和亞洲食品的八佰伴超市也是屬於日本八佰伴所有。不過在1997年日本八佰伴結束在加拿大大溫地區的業務。八佰伴中心被台商統一集團收購繼續以八佰伴中心的名稱營運至今;而八佰伴超市則被當地的一家華人超市大統華接管並易名為大阪超級市塲營運至今。
參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 《不死鳥:八佰伴集團前總裁和田一夫自敘過去和現在》,百家出版社2001年,ISBN 780656408X
- 《八佰伴旳崛起與香港社會變遷》王向華 著,刊於《日本文化在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6年初版
- 《和田一夫:70歲從零開始》,《人民網》2001年8月22日
- 《八佰伴國際被香港交易所除牌》,《人民網》2002年5月6日
- 《八佰伴破產:淘汰超市時代的到來》應帥 著,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2001年10月31日
- 《企業案例:企業戰略管理精典案例─八佰伴的結業》,暨南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2006年3月31日
- 《獨家專訪「阿信之子」和田一夫》,《今周刊》650期,2009年6月4日
參考文獻[編輯]
- ^ 首季商舖租售銳減. 文匯報. 1998年4月25日.
- ^ 記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第一八佰伴」[永久失效連結]
- ^ 上海第一八佰伴再創記錄 日銷售2.58億[永久失效連結]
失敗成功學
名人專欄
2009-06-04
金融海嘯後,從天堂跌落地獄的故事層出不窮。阿信之子,日本前八佰伴集團總裁和田一夫,曾經主掌最大超市王國,卻在一夕之間破產,身價從千億日圓歸零。失敗後,他樂觀面對人生,《今周刊》獨家專訪和田一夫,告訴讀者失敗後如何東山再起……。
和田一夫自從宣布破產後,似乎從人間蒸發了。《今周刊》日前在東京採訪到和田一夫,發現他其實一直為再出發蓄積能量。
出生:1929年
1.復活和年齡沒有關係。
和田一夫大事紀
1929 出生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
1948 設立八佰伴商店株式會社
1950 大火燒毀蔬果店
1970 在伊豆半島開7家連鎖店
1973 進軍新加坡
1976 撤離巴西,美國第一家店開幕
1982 八佰伴商店株式會社在名古屋證交所第二類股上市
1984 香港八佰伴第一家店開幕
1988 台灣第一家店在台中開幕,香港八佰伴公司在香港證交所上市
1989 總部搬到香港
1990 移居香港
1993 母親加津去世
1995 上海第一八佰伴百貨店開業
1996 集團總部搬到上海,經營危機浮現
1997獲頒上海榮譽市民,同年日本八佰伴宣布破產,聲請重整Max Valu東海取代八佰伴
1998 決心當企業醫師
2000 移居福岡縣飯塚市
2006 成立和田總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