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陳雲林來台,比不上阿扁的貪污
引用文章那是日據時期以前台灣人的原貌
在那是日據時期以前台灣人的原貌 那篇文章中提及「台灣原本在朱一貴事件中能夠脫離滿清而獨立建國的機會因而化為烏有(幾乎已將清軍趕下海)。」
從整部台灣史來看,朱一貴事件起事之初,全台震動,讓據台清軍幾乎被趕下海,可以說是因為當初清廷吏治腐敗引發全台不分族群的民怨所引爆的一場武裝運動。此時,台灣的確有很大的機會脫離清廷建立一個國家。
但為何最後卻會失敗了呢?起因於內鬨。話說當赤崁被攻陷,朱一貴與杜君英為了誰先攻入赤崁(清初台灣府的所在地)而為領導者引發爭端,之後因故引發赤崁血案導致三千客家兵被殺,杜君英率部出走,朱一貴派兵攻伐客家庄,導致客家庄需自衛,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堆軍建立,參與討平朱一貴之亂,並且打敗朱一貴,促使朱一貴的敗亡之後,清朝廷詔令敕建忠義亭(類似義民廟)。也就造成之後「義民廟見於客家庄」的現象,而台灣也就沒有如朱一貴事件時那種獨立建國的氣勢與機會了。
至於今日有無如綠營所主張的「獨立建國」的機會?其實,中華民國向來都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除卻外交外,並非如當初朱一貴起事時的滿清在台官吏一般無能腐敗、激發民怨。雖說自1949年之後退居台灣既部份島嶼,但卻也造就了不少台灣史上最好的成果。反觀,由強調獨立建國集團主政的八年之下,幾乎讓之前所奠下的成果消耗殆盡,執政團隊成員幾乎都是弊案纏身,反而是昔日起事被討伐之對象。由此觀之,縱有「獨立建國」的機會,也被消耗殆盡,更何況,把實質上消滅中華民國卻牽拖成老共的中國因素當成獨立建國的原因,來模糊社會的視聽的作法,也就說明了根本沒有其所謂「獨立建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