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無我、無法
2015/03/21 09:51
瀏覽95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無我、無法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對「無我」的一番開示,很值得我們學習。大意是講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誤會有一個自己,於是分別自己、執著自己,因為這個錯誤的認知,才變現出六道輪迴。在輪迴中,這個知見愈來愈深,牢不可破,於是才會起惑、造業、受報。所以佛在一切經論,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講無我,也無法。

  《百法明門論》,就是解釋「一切法無我」。什麼叫一切法?什麼叫無我?彌勒菩薩將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又將六百六十法歸納成百法,便利於初學,百法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一切法。這一切法裡無我,不但是人無我,法也無我。所以,相宗一入門,就破我法二執,這兩種執著如果破了,就入大乘之門。

  今天,我們修學入不了門,也不知道門在哪裡,佛在經論裡講得很清楚,提起來我們好像都明白,為什麼依舊不能入門?就是沒放下。讀是讀到了,聽是聽到了,沒有落實。為什麼放不下?佛在經上說得好,無始劫來的習氣,生生世世的迷執。什麼人能夠放下?有兩種人:一是上根利智的人,一是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聽到了,真正相信,真正明瞭放下的利益,他就能放下。中下根性的人就難了,你說他不懂,好像很懂,你說他真懂,依舊造業,依舊受報,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這一類人,只有一個法子可以救,就是嚴持淨戒,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除此之外,沒救!雖然有無量法門,法門平等,不契我們的機,我們苦苦的修學,依舊不能得力;反而不如老實念佛的人。最近達拉斯的同修親眼看見的,佛七之中人家能夠安詳地往生,沒有病苦。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這幾年往生的人不少,瑞相非常殊勝。這些人念佛往生,這是作證明給我們看。佛在經裡勸導我們,現在又有這麼多人給我們作證,我們還能不相信?還能將這個因緣錯過嗎?

  修學的基礎決定是淨戒,《無量壽經》教我們「善護三業」,這是真誠的教誨。

  一心念佛,念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心願與佛相應就是念佛。我們看到《普賢行願品》,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他修的就是念佛法門,佛經裡也稱為「般舟三昧」。吉祥雲比丘對善財童子講解,就是念佛法門。說念佛,哪一法不是念佛?說坐禪,哪一法不是坐禪?說持戒,哪一法不是持戒?我們眾生在這一切法裡頭起妄想分別執著,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任何一法都具足圓滿的佛法,所以他才能成無上道。不像我們世間人,我們修淨,淨不是禪,禪不是戒,戒不是密,我們把它劃分得這麼清楚,所以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心都不清淨,清淨平等覺我們始終得不到。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清淨平等覺都得到了。清淨平等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究竟圓滿的大菩提、大涅槃。

  由此可知,我們的病根就是分別執著,《金剛經》講的「著相」,病根是在著相。我們必須要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用這個方法來對治。怎麼離相?所以我們用念佛,分別執著才起來,立刻一句阿彌陀佛把它伏住,初步功夫;更進一步功夫,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它化解了,這是第二步功夫;更深一步功夫,一句阿彌陀佛圓融了。同樣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各人功夫不相等!佛法裡排列順序是有意義的,不是隨便排的。善財五十三參第一位善友是「念佛法門」,最後一位善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什麼意思?徹始徹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不但要念佛,最後必須要求生西方淨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希望我們能從這個地方去領悟。

  (節錄九九年早餐開示無我、無法 檔名:20-14-0422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81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