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2015/03/08 11:00
瀏覽676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印光大師在《了凡四訓》序文一開始就提醒我們,「聖賢之道,唯誠與明」。誠與明是性德,是一切眾生自性本來具有的,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在儒家稱之為本善,在佛法稱之為法性、佛性、自性。人迷失了自性,就把誠與明遺忘了,一直到今天,幾乎是完全不能夠覺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迷惑顛倒。

  「明」就是佛法講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誠」就是性德。我們今天沒有誠,沒有誠當然沒有明,沒有明當然就沒有誠,這兩個字是密切連帶的。沒有明,在佛法裡叫無明;沒有誠,見思煩惱就起來了,塵沙煩惱起來了。換言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誠就現出來了。聖人的教誨沒有別的,是讓我們從虛妄回歸到真實,從虛偽回歸到誠,從迷惑回歸到明,如此而已。

  可是聖賢人話說得很多,我們也聽得耳熟,為什麼功夫不能成就?原因是放不下。首先放下的是執著,可是世間人問:「我不執著不行,這怎麼可以放下?」他為什麼迷得這麼深,這麼樣執著?不瞭解事實真相。

  世尊當年在世講般若,般若就是講「明」,一個字講了二十二年,你就曉得眾生迷得多重。般若的總綱領是什麼?就是說明「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瞭解事實真相,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有什麼好分別!

  「你說這個我不相信,明明有,我怎麼可以放下?」可是今天科學家發現了,做了一個有力的證明。近代科學家不承認物質世界的存在。物質境界是什麼東西?他說是波動的現象。這個講法跟大乘教講的太接近了。美國太空總署最近科學的報告,說明時間是假的,空間也是假的,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跟時間都不存在。又說物質的來源是無中生有,這就是唯識講的,物質是相分,相分從見分變現出來。見分、相分的體就是自證分,自證分就是佛法講的法性。法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質都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所以《心經》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就是法性,色是法相,這講到根源。

  說到這個地方才曉得,萬法是自己,不是別人。整個宇宙,一切靈明眾生都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與夢中境界完全一樣。你喜歡一個人,你喜歡你的自性;討厭一個人,討厭你的自性。喜歡、討厭都是煩惱,所以佛法用平等心。平等心沒有愛惡,佛家不講愛,講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愛,裡面沒有討厭,沒有高下,沒有喜怒哀樂,完全是平等的。愛是凡情;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是愛,叫做慈悲。

  聖賢的教育,佛菩薩的教育,沒有別的,回歸自性而已。所以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諸佛菩薩、世出世間這些大聖大賢,為什麼不為自己去為別人,他們明白,為別人就是真正為自己的法性。你不明白,你永遠不能向上提升。要想向上提升,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

  今天世界這樣的混亂,人過得這麼苦,原因在哪里?就是執著。誰執著?我自己執著。我跟這個好,跟那個不好;這樁事情我認為對的,那個我認為不對的,實在講,沒有對與不對,一口氣不來,什麼都沒有。你只要能放下,你才能真正把事情看得清楚。你只要有一點點執著,你的眼睛就被障礙住了,怎麼會看清楚?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兩句話是佛菩薩的境界,是徹底覺悟的人說的,普通人說不出來。諸佛菩薩在世間示現,說老實話,無事,你不要以為他有事,他無事。所以他沒有一樣不是恒順眾生、隨喜功德。

  所以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別人。你要是能度別人的話,就不要修行,佛都把我們度去了。我們要學佛菩薩才能度自己,這叫得度。我們把自己那個妄想分別執著磨得乾乾淨淨,磨得一絲毫都沒有,你就圓滿成佛了。  

  (節錄早餐開示 20-19-02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67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