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壇經行由品(十)
2008/05/01 20:31
瀏覽1,716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六祖壇經行由品 

惟覺法師開示
(十)950820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次日,也就是第二天。「祖潛至碓坊」,五祖悄悄地來到碓坊。碓坊是指舂米的磨坊。「見能腰石舂米」,看到惠能在腰上綁著石頭來增加重量,辛勤地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五祖告訴惠能,求道之人的確應當如此為法忘軀。惠能為了求法,拚了命不顧自己的身體,實實在在是做到了這一點。

  人最重視自己的身體,假使現在有一個人,請他到碓坊去舂米,發現自己踏都踏不動,那他絕對會藉此因緣退下來,為什麼?為了保重自己的身體。認為踏這個碓很重,身體可能會累出病來!可是惠能不這麼想,即使是踏不動,也要想辦法克服,所以「為法忘軀」,綁石頭在身上。這不是一般人想得出來的,只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來求法,來愛護常住、供養大眾,才做得到。所以五祖大師肯定地說:「當如是乎!」真正應當像你這樣啊! 

  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乃問曰:「米熟也未?」於是問:「米熟了沒有?」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惠能回答:「米早已成熟,就是還沒有人為我印證。」舂米,要把米穀表皮舂掉,在這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細微的米灰、碎糠,必須經過篩子,把所有的米灰、碎糠統統從篩孔刷下來,才能成為白米。此處是用舂米的過程來譬喻開悟之理。「米熟了沒有?」五祖大師不是真正問這個米有沒有熟,而是問惠能開悟了沒有?見道了沒有?心性在哪裡?功夫保任好沒有?六根還有沒有妄想?心當中還有沒有煩惱?如果這念心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還有煩惱、妄想,還有貪、瞋、痴,這個米就還沒有熟!所以五祖大師是用米來譬喻心性。

  「米熟了沒有?」這句問話,沒有開悟的人就不懂,還以為真正是在問米。譬如說,開悟的人來參訪,問他:這位上座從什麼地方來啊?開悟的人絕對不會講:「我是從台中來。」「我是從外雙溪來。」而沒有開悟的人不知道從理上回應,必然從事上來回答:「我是從台北來。」「我是從某個道場來。」這種回答就表示沒有開悟。所以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這就是禪機。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米已經熟了,指這念心已契悟了無為法,契悟了心性,沒有貪、瞋、痴了。可是熟也好、沒有熟也好,只有自己知道。「猶欠篩在」,只欠還沒有人來證明。聽了這樣的回答,五祖明白惠能已經悟了道,真正契悟了本心,而且保任程度也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惠能悟了什麼呢?「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五祖知道惠能是初步的悟道,就再測試他一下,再激勵他,希望惠能大徹大悟。所以進一步,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五祖大師用禪杖「擊碓三下」。擊,就是敲打。碓,就是舂米的碓窩。碓窩中間有一個洞,米就是倒到這個洞裡面,然後用木棒或是石頭去舂,這稱為碓。五祖以杖擊碓,打了三下就離開了。這是什麼意思?假使不解祖師意,打三下也與自己沒關係,而惠能完全知道其中大意。即會祖意,當下契會五祖意旨,也知道三下是什麼意思。三下,是要惠能三鼓時分,即三更,到方丈室來。所以當夜惠能大師「三鼓入室」。 

【中台世界】>>師法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