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3)
2010/03/31 08:41
瀏覽1,06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3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6、四攝同事,以身作則為作榜樣,此謂之「善護念」。

  「四攝」是佛接引一切眾生的四種方式。第一是「布施」。布施是跟眾生結緣,用現代話來說,與眾生建立關係。若不跟他結緣,他怎麼能心甘情願接受佛的教誨,所以先要跟眾生結緣。
第二是「愛語」。愛語不是說眾生喜歡聽的,是愛護眾生的教導,像父母對於子女一樣,有時候管教,也有打罵。真正愛護他,幫助他,成就他,這種言語方是愛語。

  第三是「利行」。所做的一切讓眾生得利益。世尊入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就是利行,讓眾生看到他的樣子,覺悟。能令一切眾生覺悟是最大的利益,所以這種行持是利益眾生的行持。

  第四是「同事」。世尊表現同事,跟一般凡夫完全一樣,沒有絲毫特殊。佛的生活方式跟弟子們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這就是以身作則。自己作榜樣,這是「善護念」。「善護念,善付囑」,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保佑、加持。佛是用這種方式保佑一切眾生,加持一切眾生。

  我們有沒有得到佛的保佑,有沒有得到佛的加持?如果我們像須菩提一樣,世尊對一切眾生無比智慧的善巧教誨,看出來了,明白了,就得到加持,就得到保佑。我們覺悟了,從今之後要跟佛一樣,心要清淨平等,要作眾生的榜樣,這就是得到佛的護念、加持。

  譬如家庭主婦,應當做的事,規規矩矩、安分守己,盡心盡力把它做得很圓滿;照顧一家人,使家人的生活愉快而和諧,那就是家庭主婦的好榜樣。佛菩薩就是好榜樣,六度萬行就在日常瑣碎的事情中修。我們的家庭不僅是這一條街上的模範家庭,而且是這個都會的模範。一個都會還不夠,是全國的模範,擴大至全世界的模範,再擴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的模範。但還不夠,因為三千大千世界還是六道的範圍,出不去。所以,要發大心,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模範,才行。如是方能超越,釋迦牟尼佛就是這麼做的。

  心量一大,把三界六道突破,才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這是我們要從《金剛經》學習的。若不能看出這一層,不能如此去學,那《金剛經》就白讀了。

7、佛法修證,即在尋常日用間,理顯三空,觀融二諦,此之謂希有。

  「佛法修證,即在尋常日用間」。修行,修菩薩行、行菩薩道,就在生活上修,就在穿衣、吃飯上修。「理顯三空,觀融二諦,此之謂希有」。在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要像世尊那樣,無我相,無法相,又無非法相。從穿衣上顯三空之理,從吃飯上顯三空之理,在走路上顯三空之理。點點滴滴無非如此,那就是真的學佛,才能成佛,方能作佛。

  「二諦」是真諦、俗諦。真諦講體,俗諦講相。相是緣生的,緣生性空,性就是體,所謂相由體悟,事由理悟。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融通。理事也是一。都在生活中表現無遺,那才是真正修行。

8、佛法即家常茶飯,一日不可離也。如來示同凡夫,奔走塵勞無他,欲令眾生,回光返照耳。持戒、入定、生慧,示眾幸福美滿之生活。如是!如是!

  「佛法即家常茶飯」,天天不能缺少,是「一日不可離也」。佛法的修學,此處講總綱領、總原則,即三空二諦。修學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還是在這個原則之中。果然能與三空二諦相應,就是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以念佛而言,即已經得一心不亂。

  「如來示同凡夫,奔走塵勞無他」。佛到世間教導我們,要現人身,這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在人間現人身,在天上現天人身,在畜生道,現畜生身。隨類化身,絕對不是為自己,因為佛沒有自己,無我相,怎麼會為自己。凡夫為自己,因為有我相。看到佛菩薩的生活方式,回頭想想自己,認真反省,這就是「欲令眾生,回光反照耳」。

  佛在此地很清楚的示現「持戒、入定、生慧」。「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世尊為我們定的規矩,我們要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規約,世間大眾所定的,我們也要遵守。其它沒有立文字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我們一律都要遵守。這些都包括在持戒的範圍中。一切時、一切處常常保持清淨心,這就是「入定」,就是回頭。譬如世尊能夠「還至本處」,就是回頭,回到清淨心。清淨心是我們的本處。「洗足」表示洗刷我們的妄想、分別、煩惱,把這些塵垢洗得乾乾淨淨。用什麼方法洗?用定、慧。心地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示眾幸福美滿之生活。如是!如是!」示現,表演給人看最幸福、最美滿的生活。事上講持戒、入定、生慧,都要用在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守住這些原則,在心上、在理上,就是三空二諦。顯三空,融二諦,全都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飯上,你過的就是佛菩薩的生活,不是凡人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是真、善、美、慧。真、善、美,還要加上智慧。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98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