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問:「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真實義?應如何才能真正達到這個標準?
答:制心一處有淺深差別不同,有世出世法不同,當然它的作用也就不一樣。《華嚴經》講「寂用無涯三昧門」,寂就是入定,就是制心一處,用是起作用。定有功夫淺深不等,以大乘法的標準,制心一處就是菩提心裡的真誠,至誠心。至誠心是真心,是你的本性。但是,你現在迷失了真心,變成了妄心,妄心不真,所以你的心是假的;妄心不誠,所以你的心是虛偽的。我們不看別人,看自己,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你的心是假的、是虛偽的,你的念頭剎那剎那在轉變,前念說是,後念說非。自己對自己都不誠實,自己對自己都不負責,你怎麼能把事情辦好?你怎麼能建立信用?這是顯而易見的。
真誠,真就不虛妄。你想想佛在三乘經教裡面講的,宇宙萬有,哪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不僅是物質,精神現象也包括在其中。講到法相唯識你就更好懂,阿賴耶都是假的。有為法就不是真的,無為法是真的。有為法頭一個就是阿賴耶,第二個是末那,第三個是意識,第四個前五識,心法是虛妄的,心所法是虛妄的,心不相應行法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色法跟物質是依他起的,也不是真的。所以百法前面九十四個有為法,包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虛妄不實在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無為。無為裡頭有相似的無為,有真正的無為,真正無為只有一個,就是最後一條真如無為。心安住在真如無為,就叫證得真如,這個人就成佛了,那是真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所謂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性就是真如。
證得真如是什麼樣?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太好了,簡單明瞭,他說真如是清淨的,不生不滅,具足萬法。這個具足萬法很難懂,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具足,整個宇宙就具足在真如裡頭。真心從來沒動搖過,妄心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來,所以妄念紛飛,念念不住。後面講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森羅萬象都是真如變現出來。真正如來果地制心一處,這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往下來講,《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是制心一處,也是真誠。真誠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等級?這個等級是無始無明習氣還帶著,是從這個地方講的,我們在《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
無事不辦,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他能夠與十法界的眾生感應道交,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身沒有定相,法沒有定法,應用什麼方法幫助他開悟、幫助他回頭,就用什麼方法,所以方法無量無邊,不止八萬四千。這是法身菩薩與如來的無事不辦,在四土裡面講這是實報莊嚴土。
再降一等就是方便有餘土,那就是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他們也是制心一處。他制心在哪裡?他的心是妄心,不能算真心,還是阿賴耶,但他覺悟。所以這裡頭有迷悟不同,六道凡夫迷,四聖法界悟。雖悟還沒有能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正在那裡用功夫來轉,所以他住的是正覺,念念覺而不迷。一般所謂住般若,他不迷惑。六道凡夫是念念迷惑顛倒,沒有般若,就是沒有智慧。也可以說是染淨不同,四聖法界的菩薩住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與真心靠得很近。你看真誠,下面清淨,靠得很近,他制心在這個地方,心住在這裡。
我們今天要學佛,特別是淨土宗,淨土宗修什麼?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哪裡是淨土,淨心感的就是淨土,這個道理很明顯。可是修清淨心太難了,清淨心到底是什麼也不曉得,所以淨宗法門有特別的方便,這就是楞嚴會上講的最初方便,阿彌陀佛,你把心就住在阿彌陀佛上。這不是口念,口念心裡還有妄念,不行;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用這個心你決定往生。沒有往生之前,在這個世界無論做什麼事情,你都會做得很圓滿,為什麼?你心是定的,你心不散亂,你心裡頭沒有妄想,事情來了一接觸是智慧處理,不是妄想處理。我要想想怎麼做、怎麼做,就是妄想處理;不需要想,一來自然就給你應付到了,做得很圓滿。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佛當年在世,你看多少人向他請教,提出問題,佛隨時馬上就答覆,就給你解決,絕對沒有說考慮一下,祖師大德亦復如是。
我親近章嘉大師三年,我們向他老人家提出問題,他不是馬上解答,他都是等很久才解答。那不是考慮以后才答覆,那是高明的教學方法,看你心浮氣躁,必須要等到你心定下來,這才能接受。心不定接受不了,給你講,所謂耳邊風,這裡聽了出門就忘掉了,那有什麼用處?我跟他三年都是這樣的。有疑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都是很靜,非常安靜看著我,讓我自己也靜下來,這才接受他的教導。他哪裡要想?看破、放下他還要想半個鐘點嗎?沒這個道理。所以從他的教學當中,我們就非常肯定學習一定要專注,一定要制心一處,才真能學到東西。我們所接觸很多這些學生們,心都不能專注,他心散亂,學不到。
所以阿羅漢、菩薩住般若!那我們六道凡夫,我們的心住什麼地方?我們學佛了,當然知道要住清淨平等。《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的「清淨平等覺」,覺你不要管它,只要清淨平等,覺就現前。清淨平等好像是水,覺是照,水乾淨、水平等,它自然就起照的作用;心不清淨、不平等,照的作用沒有,那就變成意識,意識就是分別執著。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分別執著會產生很多錯誤。執著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痴慢。你看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頭一個是我見,我見就是自私自利;我愛,愛就是貪;我痴就是愚痴;我慢,慢就是瞋恚;加起來就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我們現在講精神部分,有這個東西它就現行,就變物質,相分就起來。
所以貪瞋痴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是學的,只要一迷自然就起來了。到底什麼東西變的?給諸位說,智慧德能。你看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迷之後智慧就變成煩惱,德就變成造業,相就變成六道三途,剎那之間它就變出來!這個俱生不是說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染上這些不好的,這是第二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你迷了自性,把自性的智慧功德扭曲了,轉變成這些東西,這要知道。
我們今天學佛,希望這一生當中要有真正的成就、真實的成就,我們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一代祖師蓮池大師晚年就是一句佛號,任何人來向他請教,他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句話說。我們還有身體留在世間,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講最簡單的、最實在的,你把心住在十善業道就對了。不要瞧不起十善,十善太廣大了,深廣無際;最淺的人道,人間的聖賢,再提升天道,再提升聲聞,再提升緣覺、菩薩、佛,十善做到圓滿是如來果地。你怎麼能小看十善?心住在十善,你的心善了;你修淨土,你的心淨,你看我們把心住在清淨,把心住在善。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個善是菩薩善;凡夫做不到,凡夫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夾雜。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那最低限度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才能做到。
我們要努力盡量減少不善,怎麼個修法?頭一個你就要學六祖惠能大師教你的,「不見世間過」,你心才會善。見世間過就又有不善夾雜了。一切眾生,六道裡面的凡夫都是善惡混雜,你只看他善的那面,你不要去看他惡的那面,你才能修到善心,才能修到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要是常常看到這個人不對,那個人不對,你天天夾雜,你的善心這一生不能圓滿。管這個、管那個,管東、管西,管到最後自己還要入三途,你的果報還是餓鬼、地獄、畜生,你跑不掉。這實在太冤枉了!你管這些事情幹什麼?
普度眾生是自己做好了,感動別人,這是真的。感動在現代這個社會,不是短時間能見效的,快的也要十年。這個人常常毀謗你,常常說你的壞話,你怎麼樣?你常常說他的好話,決定沒有一絲毫怨恨心對他。這樣子十年過去之後,他會想到:我天天說他,他天天讚歎我。這樣他良心才能發現,他才會感到真的遇到一個好人。那我們要問,這個天天毀謗我,造謠生事陷害我的,是不是好人?是好人。為什麼是好人?他幫我消業障,學佛的要懂這個道理。他說我許多不是,我聽到之後,我要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決定不怪他。他是好人,他能說我,讓我能夠改過自新,真正是恩德,是恩人,你還能批評他嗎?你還去責備他嗎?你還去怨恨他嗎?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跟人家結怨,你就錯了。
我們無始劫以來一直都是錯的,今天遇到佛法才搞清楚、才明白,不再做錯事情。我們學了佛,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依教奉行。你看我這一生的冤枉、委屈很多,但是我很感謝。那些造謠生事、毀謗我的人,有不少真的回頭了,因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說他一句壞話,從來沒有批評過他,我都是讚歎,他替我消業障,我很感激。這就能化解衝突,化解矛盾。矛盾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過去生中的業因,一種是現前的誤會,都不值得放在心上。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定功,接受,自己來檢點、懺悔,這是自己修行的功夫,這是功德。你要會修,天天在積功累德;你要不會修,天天在批評人,把你所修的功德,火燒功德林全燒光了。問題在你自己會不會?你自己懂不懂?
我們今天學佛做人,心安住在純淨純善,安住在純淨,我們的淨土一定成功;安住在純善,我們能化解現前、宿世的冤親債主,全部能化解。純淨決定生淨土,與菩提心相應。往生淨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我們都具足,這就對了。從不記別人過下手。我們看到夏威夷土著的報告我非常受感動,它裡面講的與佛法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外面人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真沒有過失,無論他作善、作惡都沒有過失。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哪來的過失!「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沒有好醜,也就是說沒有過失,沒有好壞,沒有善惡;好壞、善惡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反應。我們用善心來反應世界,非常美好,沒有一樣不善;我們用不善的心,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好東西。在自己,不在外面,外頭沒有,這要懂。你要聽懂、要聽明白,聽了之後在生活上就用上了,你就很快樂,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真的,不是假的。你看天天消業障,天天長智慧,那怎麼不快樂!這個道理要懂。
(節錄自學佛答問 21-414-01)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