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長不大,
這種可以撒嬌的心,似乎是孩子的權利,
要好好珍惜這份溫暖,享受這份幸福。
每每回娘家,總是當女兒賊,雞湯、滷肉、水果、餅乾、零食……大包小包的帶回家。
過年過節時,家中習俗祭拜的雞、豬、魚…不可免,
一來父母兩個人住,這麼食物怎吃得完?
二來,這些食物多油,帶走一些,長輩少吃一點點肉,偷偷希望照顧他們的健康。
三來呢,自己怎麼也煮不出這家鄉的好味道,還有家鄉的年味。
有部戲劇,叫「桔醬的滋味」,住在城市裡的年輕人吃不慣客家桔醬,一次母親來訪,發現桔醬被一瓶一瓶地堆在廚房底層的櫃子裡……。
也曾聽長輩提起,哪個婆婆送了媳婦魚、肉、菜的,因為婆媳不合,或是口味不同,媳婦回家後,把菜整批倒掉、丟掉……。
家人不住在一起,孩子不能經常嘗到父母的手藝,長輩總會希望這些裝滿愛心的菜,能夠多陪伴兒女幾天,就像幫孩子帶便當的感覺,便當空了,心中想像孩子吃得滿足的模樣,自己也感到辛慰。
然而現代的小家庭大多外食,開伙的不多,這些食物往往在冰箱一放就一星期、兩星期,最後還是倒掉的命運。體貼的孩子,把菜帶回家,吃不完也不敢說,性子直的孩子,就直接說:「拜託,我們也吃不完啦!而且小孩子也不喜歡吃這些年糕、發糕…有的沒的…。」讓長輩黯黯然,再把菜冰回自己冰箱。
記得小時候挺怕過年,每到過年,家裡至少會有四隻全雞,有永遠吃不完的雞,還有總是吃不完的長年菜,和發糕、甜糕…,一整個過年都吃這些,每每問媽媽:「這些水煮雞,可以改成烤的嗎?可以滷嗎?吃雞吃得怕了…」
嫁給老公後,老公家的年菜風味不同,自己也沒把家鄉菜好好學起,讓人懷念小時候的年味,和家鄉菜的滋味。而年味淡了,也擔心小朋友們漸漸無法獲得傳統年節的傳承。
今年初二回娘家,真是大豐收:
紅糟肉:孩子很愛,平常吃不到,我也不會做。帶回家後,炒了紅糟炒飯、紅糟湯底的湯餃,嘴纏就蒸個幾塊吃,滋味真棒。
長年菜+高湯:把長年菜和高湯熬成鹹稀飯,小時候的最怕,沒想到長大卻換了風格,讓人懷念,早餐總是三明治麵包,好久沒在早餐嘗到鹹稀飯的滋味了。
滷白菜:用雞湯的高湯滷的白菜,也是老公最愛,還可運用技巧,變成美味的什錦湯麵,簡單方便。
煎魚一大條:加些醬油、冰糖、蔥段,改成紅燒口味,小朋友配飯一級棒呢!
筍乾:一樣是用雞湯熬煮,說真的,我們小家庭不可能煮這樣的大鍋菜,有好朋友來,搭配其它滷味,做個拼盤,就是喝茶聊天的好夥伴啦!
燒酒雞:這是我的最愛,客家人的燒酒雞可是滴水不放,我在坐月子時愛上燒酒雞,也在那時候開始酒量功力大增,加個手工麵線,真是美味!這份麵線是我獨享啦!呵!
我過去對長輩送的菜也曾搖頭拒絕,但發揮些想法和創意,讓這些年菜適當的出現在餐桌,真有不同的風味!我也跟小魚兒、小蝦米說:「這些菜可是阿公、阿婆的私房菜,沒這麼容易吃到唷!」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很開心。
我當女兒賊,也樂當女兒賊。
這其中除了有阿公阿婆給孫子的愛,
還有一份……父母對女兒的寵愛。
Angel.
- 1樓. lilizaza2009/03/02 16:02女兒賊
女兒賊 女兒賊
老媽總愛這樣說給別人聽
但卻帶著笑意
這
就是愛吧
PS謝謝你的推薦與留言對ㄚ~
魚蝦媽咪_安淇 於 2009/03/02 22:04回覆
可以當女兒賊是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