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科展,幫?不幫?是個問題。(2014/11/07登聯合新聞網首頁)
2014/11/05 13:52
瀏覽3,873
迴響1
推薦25
引用0
相信家有小四、五、六年級的孩子,
近日都如火如荼地進行科展吧。
⋯⋯
親師會時,有家長提及:
「孩子的科展,真是一場夢魘。」
約討論,怎麼約?約哪裡?約不約得齊?
選主題,怎麼選?什麼都好,什麼都不行?
別組做這好酷、做那好好玩,
最常出現的就是曼陀珠汽水,孩子的最愛。
常常是主題討論半天,又全部推翻,
甚至有買了實驗材料,又換題目的。
孩子討論時,沒有章法,沒有方向感,
一心想著玩耍,時間到,就草草結束。
最後家長看不下去,只好出手,
有找安親班幫忙,也有找大學生專案外包,
真不知是家長的科學競賽,還是孩子的科展?
對四年級的孩子而言,
實在沒有團隊分組合作的能力,
誰當主席、誰做會議記錄,
如何追蹤上週進度、如何進行這週計劃,
這些基本訓練的缺乏,讓孩子完成一個科展報告,難上加難。
不諱言,魚蝦四年級時,我的確出手協助過,
因為實在看不下去。
於是,引導孩子討論,帶著做實驗,
教孩子製作紀錄表格,撰寫報告,
希望小朋友在過程中,習得一些方法,
到魚兒六年級再做科展時,則能夠完全不插手,
孩子也為能獨立完成而自我肯定。
蝦米目前五年級,再度面臨科展,
幫?不幫?
其實很想瞭解孩子的能力,能做到什麼程度。
於是,決定提供討論的場地,
歡迎小朋友到家裡討論,好過去速食店、咖啡館,
孩子同時學習到他人家作客、擔任小主人的禮儀,
也多認識蝦米新班級的同學,
但上一週,還是忍不住出手。
五位小朋友剛開始認真討論,
中場休息,開啟了WII之後,就回不來(開WII就是個錯誤呀!)。
此外,討論的方向分散,天馬行空,難以收斂,
研究動機、目標、假設更是無法扣連……。
最後忍不住了,請他們結束今天的討論。
帶小朋友讀之前魚蝦「經過指導」的兩份科展報告,
帶他們體會懂動機、目標與假設的關聯,和實驗設計如何驗證假設。
孩子讀完,似乎懂了一點點,
最後,請孩子為這兩份完整的報告評分,
再請他們,為自己所寫的報告評分(急著想玩耍的報告,是很敷衍的吧),孩子於是瞭解其中的差異。
最後,再告訴孩子們,在魚蝦家討論科展的規則:
1. 主題是討論科展,就請把預定進度完成,
並且滿意自己所做的,再開始玩耍。
時間是兩小時,就不拖延,兩小時到了,就請解散,因為我們有家庭的作息,科展以外,歡迎另外再約時間,專心地玩耍,但既是討論科展,什麼時間,就該做好什麼事。
2.在我們家裡,嚴禁說髒話和粗話。
「白癡、屁啦、好屌」都不行,他們剛講的,我都聽到,
我不知道是哪位說的,也不點名,
要說髒話、粗話,我們都會說,
但我們不願意,也不要讓不雅的話,從自己口裡說出口,要能管住自己。
最後鼓勵孩子:「今天前段表現得很好,認真討論,但休息後就分心了,很可惜,相信你們會更好,也會更有經驗。下次不管到哪裡討論,都記得做好該做的事,當然,我們家樂意提供場地,歡迎你們。」
私下則請小蝦米務必做好管理的工作,這對他也是一種練習。
孩子們大概覺得我很機車吧,但該教給孩子的,得不厭其煩地說,尤其是,孩子可能根本不瞭解,不要放棄告訴孩子的機會。
至於研究的內容,我選擇不干預。
及時幫孩子踩煞車,可以停止他們的天馬行空,讓實驗更有方向和效率,但,「天馬行空」不也是科學家的特質之一?
大人已經被現有知識限制,知道這行不通、那很難設計實驗,但回頭想想,我們究竟希望孩子在科展過程中,學到什麼?
讓孩子繞點路無妨,唯有去嘗試,才能瞭解謬誤之處,進行修正,但這過程,或許能透過孩子之眼,看到他們覺得特別的、有趣的、未曾想到的,就已是思考的練習。
這週,孩子到家裡進行第二次討論,我準備好茶點後,就關進書房寫這篇PO文,聽到他們降低音量專心討論,還是很想休息,但是知道克制,至少做到一個段落再休息。
途中,蝦米進來向我報告:
「馬麻,我們做得累了,預計休息20分鐘,我會用計時器。」
心想,有上週的經驗,不知他們這次是否真收得回來?
很高興,20分鐘計時器響,孩子們迅速回到電腦前討論。
如果問我,希望孩子在科展實作裡學到什麼?
對我而言,團隊合作、分工、計劃、討論、解決問題,以及自律,知道這些做事的方法,就是可貴的學習。
至於「科學」……,我會建議,四年級時,多花一些時間,帶領孩子「深入瞭解與討論」五件~八件科展作品,並請孩子分組,針對這些作品做報告,會比走馬看花、大拜拜式的班級欣賞科展作品,對孩子的幫助更大,小朋友從「逛科展」中的學習實在有限。
有了四年級基本的團隊合作經驗、並觀摩其它的研究後,
五年級再讓孩子製作科展報告,會更有概念與方向。
孩子的科展,幫?不幫?
家長可以提供安全的場地,
提醒做客、討論的規距與紀律,
至於內容,就讓孩子發揮吧。
得不得獎?
那‧絕‧對‧不‧是‧重‧點。
---------------------------------------
近日都如火如荼地進行科展吧。
⋯⋯
親師會時,有家長提及:
「孩子的科展,真是一場夢魘。」
約討論,怎麼約?約哪裡?約不約得齊?
選主題,怎麼選?什麼都好,什麼都不行?
別組做這好酷、做那好好玩,
最常出現的就是曼陀珠汽水,孩子的最愛。
常常是主題討論半天,又全部推翻,
甚至有買了實驗材料,又換題目的。
孩子討論時,沒有章法,沒有方向感,
一心想著玩耍,時間到,就草草結束。
最後家長看不下去,只好出手,
有找安親班幫忙,也有找大學生專案外包,
真不知是家長的科學競賽,還是孩子的科展?
對四年級的孩子而言,
實在沒有團隊分組合作的能力,
誰當主席、誰做會議記錄,
如何追蹤上週進度、如何進行這週計劃,
這些基本訓練的缺乏,讓孩子完成一個科展報告,難上加難。
不諱言,魚蝦四年級時,我的確出手協助過,
因為實在看不下去。
於是,引導孩子討論,帶著做實驗,
教孩子製作紀錄表格,撰寫報告,
希望小朋友在過程中,習得一些方法,
到魚兒六年級再做科展時,則能夠完全不插手,
孩子也為能獨立完成而自我肯定。
蝦米目前五年級,再度面臨科展,
幫?不幫?
其實很想瞭解孩子的能力,能做到什麼程度。
於是,決定提供討論的場地,
歡迎小朋友到家裡討論,好過去速食店、咖啡館,
孩子同時學習到他人家作客、擔任小主人的禮儀,
也多認識蝦米新班級的同學,
但上一週,還是忍不住出手。
五位小朋友剛開始認真討論,
中場休息,開啟了WII之後,就回不來(開WII就是個錯誤呀!)。
此外,討論的方向分散,天馬行空,難以收斂,
研究動機、目標、假設更是無法扣連……。
最後忍不住了,請他們結束今天的討論。
帶小朋友讀之前魚蝦「經過指導」的兩份科展報告,
帶他們體會懂動機、目標與假設的關聯,和實驗設計如何驗證假設。
孩子讀完,似乎懂了一點點,
最後,請孩子為這兩份完整的報告評分,
再請他們,為自己所寫的報告評分(急著想玩耍的報告,是很敷衍的吧),孩子於是瞭解其中的差異。
最後,再告訴孩子們,在魚蝦家討論科展的規則:
1. 主題是討論科展,就請把預定進度完成,
並且滿意自己所做的,再開始玩耍。
時間是兩小時,就不拖延,兩小時到了,就請解散,因為我們有家庭的作息,科展以外,歡迎另外再約時間,專心地玩耍,但既是討論科展,什麼時間,就該做好什麼事。
2.在我們家裡,嚴禁說髒話和粗話。
「白癡、屁啦、好屌」都不行,他們剛講的,我都聽到,
我不知道是哪位說的,也不點名,
要說髒話、粗話,我們都會說,
但我們不願意,也不要讓不雅的話,從自己口裡說出口,要能管住自己。
最後鼓勵孩子:「今天前段表現得很好,認真討論,但休息後就分心了,很可惜,相信你們會更好,也會更有經驗。下次不管到哪裡討論,都記得做好該做的事,當然,我們家樂意提供場地,歡迎你們。」
私下則請小蝦米務必做好管理的工作,這對他也是一種練習。
孩子們大概覺得我很機車吧,但該教給孩子的,得不厭其煩地說,尤其是,孩子可能根本不瞭解,不要放棄告訴孩子的機會。
至於研究的內容,我選擇不干預。
及時幫孩子踩煞車,可以停止他們的天馬行空,讓實驗更有方向和效率,但,「天馬行空」不也是科學家的特質之一?
大人已經被現有知識限制,知道這行不通、那很難設計實驗,但回頭想想,我們究竟希望孩子在科展過程中,學到什麼?
讓孩子繞點路無妨,唯有去嘗試,才能瞭解謬誤之處,進行修正,但這過程,或許能透過孩子之眼,看到他們覺得特別的、有趣的、未曾想到的,就已是思考的練習。
這週,孩子到家裡進行第二次討論,我準備好茶點後,就關進書房寫這篇PO文,聽到他們降低音量專心討論,還是很想休息,但是知道克制,至少做到一個段落再休息。
途中,蝦米進來向我報告:
「馬麻,我們做得累了,預計休息20分鐘,我會用計時器。」
心想,有上週的經驗,不知他們這次是否真收得回來?
很高興,20分鐘計時器響,孩子們迅速回到電腦前討論。
如果問我,希望孩子在科展實作裡學到什麼?
對我而言,團隊合作、分工、計劃、討論、解決問題,以及自律,知道這些做事的方法,就是可貴的學習。
至於「科學」……,我會建議,四年級時,多花一些時間,帶領孩子「深入瞭解與討論」五件~八件科展作品,並請孩子分組,針對這些作品做報告,會比走馬看花、大拜拜式的班級欣賞科展作品,對孩子的幫助更大,小朋友從「逛科展」中的學習實在有限。
有了四年級基本的團隊合作經驗、並觀摩其它的研究後,
五年級再讓孩子製作科展報告,會更有概念與方向。
孩子的科展,幫?不幫?
家長可以提供安全的場地,
提醒做客、討論的規距與紀律,
至於內容,就讓孩子發揮吧。
得不得獎?
那‧絕‧對‧不‧是‧重‧點。
---------------------------------------

2014/11/07 18:27
Dear 魚蝦媽咪_安淇(angelchung):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孩子的科展,幫?不幫?是個問題。」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消費|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孩子的科展,幫?不幫?是個問題。」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消費|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自訂分類:媽媽世界-愛的教養經
上一則: 用「家庭愛心存款」和「荷爾蒙」抗衡。(2014/11/14登聯合新聞網首頁)下一則: 比「學習成功」更重要的一門課─「接受失敗」。(2014/9/26登聯合新聞網首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一畝桑田2014/12/18 14:02家長有能力當然可以從旁輔導,
家長自顧不暇也只能由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