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劉芳村講師詳解:五八六七果因轉
2015/01/23 01:39
瀏覽4,07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劉芳村講師詳解:五八六七果因轉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六祖壇經裡六祖講:『智就是不生不滅』,所以我們把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轉成四智,智通問六祖:「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六祖說:能夠了解三身,自性具備有三身,然後發明成四智,都不離開見聞緣,能夠超然登佛地,智通就問四智之義,六祖說:了解三身就能夠知道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轉成四智就是這樣,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所以這一段就是作功夫的方法,後學把它詳細解說,我們就會知道怎麼做。

 

   我們從五八六七果因轉認識,那個五就是眼耳鼻舌身有五個,八只有一個阿賴耶識第八,六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那是第六,七就是末那,也就是潛意識,五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有五個,八是大圓鏡智阿賴耶識第八,六就是意識,七就是意根,末那識就是意根,所以五八就是果,六七就是因。果因轉,有沒有?果因轉,五八是果,六七是因,那果上面是轉不動,比如說我這邊是因,台北車站是果,那我們在因地的地方想買車票,我們這邊沒有,一定要果地車站才有,這樣了解嗎?我們果上轉不動,要從因轉,了解意思嗎?

 

   我們什麼事都要從因做,因已經種了,果它就會呈現。我們從因地這邊開始走,走到台北車站就果地了,這邊算因地,所以因的時候,可以做,可以轉,果就不行,果要等到那個地方了,你才能夠達到,才能夠知道,才能夠呈現,那個因果整個圓滿了。那個五八是果,所以先放著,眼、耳、鼻、舌、身跟阿賴耶這先放著,先從第六跟第七下手,下手做功夫,那第六意識就是我們面對凡塵的萬相、萬事開始接觸,一接觸的時候,那個呈現的那個叫意識,那第七那個末那,是我們深思的時候,皺起眉頭在想,那個就是第七啦!所以我們日常都在用,我們第六、第七日常都在用,最接近的、比較淺的,那個就是第六的意識,比較深的就是意根,就是我們的潛意識,它叫末那。

 

    我們在修道的時候,從第六意識,我們不要用意識,我們用妙觀察智,把那個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意識是因緣聚會才呈現的因緣聚會才呈現意識,所以這個意識不要用,我們用我們那個佛性本體出來的妙觀察智。用我們那個妙觀察智,來觀察凡塵的萬相、萬事,這樣的話叫做始覺智,開始覺悟的智慧。那我們能夠改變,就從這裡改變,我們從眾生改變要進入修道成佛,就是這個地方。從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意識是主觀,妙觀察智是客觀』,因為我們在生活的時候,都是主觀認定,然後主觀生活,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是意識,這個不要用,這個用了我們造業,我們用妙觀察智,那事情一來的時候,我們都深入的去觀察,觀察它怎麼形成的,怎麼變化的,這樣的話就已經開始覺悟了。

 

   那你開始覺悟的話,我們人生的整個行為都改變了。我們人生的整個想法、我們的作法,整個從這邊改變。從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已經進入真理世界。所以從這邊開始下手,那我們已經可以了,要一直勉勵自己,一直勉勵自己做,一直做,做到熟悉,那做到很熟悉的時候,我們時時刻刻都是在用我們那個直心,直心就是道場』。因為那個妙觀察智不是因緣聚會呈現的,是我們佛性本身出來,它本身出來的,所以我們就用它,用它的時候就不會考慮自己的自私自利啦!考慮到真理,那考慮到真理的話,沒我們去做的事情就沒有業,就不造業。你都行善,沒有善業,都不會行惡,沒有惡業。那個時候,我們了解都是已經從佛性出來,從佛性出來,我們用佛性來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這樣這很理想。我們馬上就改變整個人生,新的業已經不造,舊的業我們就一直了,就好了,所以從這裡改變。

 

    所以不知道怎麼做?研究很多知道很好沒有用,知道怎麼做很重要啦!就是從這個第六意識,因為我們在凡塵都是用第六意識啦!那第六意識已經用了很習慣了,根深蒂固,所以要轉過來不容易。那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要用意識,不要用意識,一定要用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的妙觀察智,那我們用熟悉了以後,你自然而然都在真理世界,都已經在了。

 

    然後已經可以了,我們再來轉第七的意根,就是末那識。那個末那識就是「恆審思量」,我們皺起眉頭一直在想、在想,所以做最善的事、做最惡的事,都從這裡出來,你要做害人害到很淒慘,也是從這裡出來;你要幫助人幫助得很理想,也從這裡出來。所以那個恆審思量,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那個裡面就是有一個很難消除的『』,就是我相。就是很根深蒂固的我相,就是在第七的末那識。這個我,各位前賢!很驕傲!都很驕傲!看不見的,不知不覺它就會冒出來,那冒出來我們也都不知不覺。要把第七的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一切都平等,不管有相、無相、有形、無形都平等,不管身份地位高、低、有錢、沒錢都平等,平等性智,所以六祖就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現在的人,德都很缺欠就是因為不平等,都是有分別心

 

    分別心很強,一看了那個人沒錢就看人不起了,一看了那個人喔!做大官你就想去攀緣,那個叫分別心,不平等。所以我們就沒有德性,建立不起來。那我們要了解都是平等,不管什麼樣再怎麼卑微的動物啊!也跟我們一樣平等,這樣的話那平等性智一出來,那個我,很驕傲的我,就沒有了,就不見了。那我不見了,不會造業啦!我們造業都是這個我,都是沒看到、講不出來的那個在造業,都是它,所以我們把它變成平等性智,這二個最重要,這叫做因,五八六七果因轉。

 

   六七的因轉了,因一轉了以後,我們現在就用那個第六的妙觀察智、第七的平等性智來指揮,指揮我們前面眼、耳、鼻、舌、身,指揮就是你聽我的命令去做,你不能自己作主張啦!你不能當家,你就是使用人,就是奴婢,就是要聽話,所以叫成所作。完成我的命令你去做成所作智,全部都是佛性,成所作,然後眼、耳、鼻、舌、身已經轉過來了。

 

    最後阿賴耶識就變成大圓鏡智。變成我們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物來則現,物去不留』。五八就是果,六七就是因。那我們從因轉因轉了以後,果就轉,那整個就進入佛世界。各位前賢!這樣聽懂嗎?懂不懂?(懂)會做了沒?把它反覆聽,聽得很熟,然後再去做。因為在轉這個地方,六祖就講:『轉處不留情』,不要留情。因為我們都習慣性,它已經非常習慣,叫做既得利益啦!那你不把它斬斷,你還留一點情,喔!那個習慣性去不掉啦!所以轉處不留情,一定要走真理,這個叫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那伽就是龍,天上的龍。繁興就是很繁華的地方所在,就是你面對所有繁榮的地方、很吵雜的地方,你都在大定裡面,為什麼?在真理世界,所以繁興永處那伽定,很熱鬧的景象,你在菜市場裡面沒有看到一個人,菜市場不是很多人,很吵雜嗎?可是你在龍定之中,你看的只有大定而已啊!沒有看到那麼吵雜的景象。你看那個理想,修到那個程度「大定」。

 

    你要做萬緣放下,那個是時時刻刻都可以做,做這個五八六七果因轉,這是很切入要點,很切入要害。這改變我們的那個習慣性是很快,萬緣放下是比較和緩,温和緩慢。這個是很快,因為你一下子要把它改掉,意識我不用,我要用我們佛性的本體。所以改變最大就是五八六七果因轉,萬緣放下是我們和緩,你有空閒的時,那個時間不是很長,就可以做了。不是很長的時間啦!比如有二十分鐘或十分鐘空閒的時間,我就可以做了。這個五八六七果因轉,要持之以恆,時間要久一點,它才會養成習慣,那養成習慣就成功了。那你聽多久了(五年六個月)那比她還長啦!她也很努力,非常努力追求,那也有心得,她也都會跟大家共享,知道了就要傳播,要把真理傳播,不然我們說道很殊勝,到底殊勝在哪裡?都不知道,沒有研究不知道,研究了以後才知道喔!真的很殊勝,可以修證,我們可以修證到成仙作佛,可以千百億化身,可以變化無窮。雖然我們不追求那個方向,可是那個自然功能都會呈現。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檔案分享
自訂分類:性理心法─其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