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路過茶水間,聽到兩妹子的對話。
A問B,你想找怎樣的另一半。
B說,兩個人聊得來,價值觀相近,對信仰認真,成熟有責任感。
A問,就這樣?年薪沒要求?學歷沒要求?房子呢?
B說,就剛剛那幾點已經很難了,再附加那麼多條件,我還能找到對象嗎?拜託,我可不想憑實力單身。
A說B沒出息,B回答:“這叫識時務者為俊傑。麵包可以靠一個人搞定,婚姻得兩個人努力,咱兩到底誰更沒出息啊?!
“你不切實際。”
“No,我是一個很現實的人。我見過人性的黑暗,所以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那長相呢?”
“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長相普通的。再說,審美這個東西是很主觀的。有一種美,叫做,我看著覺著美。“
“那學歷呢?”
“交流沒障礙就好了。他要覺得我學歷低,那他去找學歷高的。”
“房子呢?”
“房子我也喜歡啊。不過,房子不是首要考量的。他有2套房,你倆沒看對眼,有用嗎??”
“那異地問題呢?“
“隔壁家的王小二,跟你離夠近了吧。那為啥沒成呢?”
“話不能這麼說。很多異地戀都分手了。”
“分手因為兩個人溝通出了問題,不合適。但又不面對,就怪給”異地“了。”
“那你要求這麼低,為啥也單身呢?”
“他們都想找才德的婦人,還要她有車有房。但我不是。”
“What?”
“所以我現在覺得遇到了稍微正常點的,能說話說到一起的就值得去了解一下。”
B問A,那你想找什麼樣的人?
“顏值還是有要求的,長得太滄桑的肯定不行。”
“看不出來,你這麼注重精神追求的人對顏值要求這麼高啊。”
“學歷不能比我低。”
“那他對你很好,要是個本科畢業,就不行了?”
“這女生學歷比男生低還好。男生比女生學歷低,就不OK了。”
……还好你不是博士……
“年薪八萬十萬吧。不然生活成問題了。精神交流還是需要的,能談談文學啊,電影啊。”
“他時間都給了年薪十萬,還要有心情聊文學,聊電影,也是有點難。”
“那年薪八萬吧。屬靈生命不能不能差距太大。”
“你這要求……你真的想找對象嗎?”
“那當然。”
“你說的這種男人,如果存在,十年前應該就被人挑走了。”
……
當我開始認真對待交友戀愛這件事情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身邊不少人對“要愛情,還是要麵包?”這個問題上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在此之前,我的時間大都專注與如何賺得麵包,無暇顧及愛情。
在我接收到的教育里,麵包不會從天下掉下來,只有自己努力賺來的麵包才是麵包。
而愛情雖然可遇不可求,但卻可以通過學習,快一點在人群中將“愛情”識別出來。
那那些結了婚的,都是嫁給了愛情,不擔憂麵包的嗎?當然有擔憂麵包的時候。前陣子還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現在沒錢,希望以後可以開著房車去旅行。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我說,兩個人一起努力,錢以後一定會有的。如果你們只是追求簡單的生活,其實生活所需要的錢,并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多。
這個朋友只要偶爾逛逛街,偶爾出去旅行,可以不去那麼遠的地方也會很滿足。我想,她真正所嚮往的,是和愛人到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風景。哪怕沒有房車,她也一樣會很開心。或許,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有一種我沒試過,就不甘心的心情。但慢慢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發現,最真摯長久的愛是“陪伴”——不論患難中,疾病中,快樂時,得意時,都沒有缺席的陪伴。
毫無疑問,所有的人都想魚與熊掌兼得。不過,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的是:兩樣(甚至三樣、四樣……)都想要,卻無法同時擁有。
如果是你,你會做什麼選擇?你知道自己的人生要什麼嗎?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找某種類型的另一半嗎?
怎麼知道一個人是否值得託付終生?我想到了約翰福音15:13——人 為 朋 友 捨 命 , 人 的 愛 心 沒 有 比 這 個 大 的 。在感情里的捨命,不是讓對方為你去死,你為對方去死,那都是連續劇劇情需要那麼演的。
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先生需要沒有聲音才能入睡,太太需要有“背景聲音”才能入睡,但先生等太太睡著了,把電視聲音關了再睡。先生說結婚的頭兩年真的很痛苦。我問他,那你怎麼做到的?他回答我,沒辦法,愛她啊。愛她就願意犧牲。
我相信,那個太太在其他方面也是做出了犧牲,畢竟,美滿的婚姻一定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