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官方正式名稱為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 ,土地面積將近3百萬平方公里,海岸線有
全國大概可分為東北部的恆河平原與喜瑪拉雅山脈,西南部的德干高原與西部的塔爾沙漠,位於尼泊爾邊界上的金城章嘉峰(Kanchenjunga)高度
印度河流域之古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的疆域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與尼泊爾。早在西元前3千年前在巴基斯坦與西印度之間就發展出了著名的印度河流域之古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後來卻因種種因素導向由盛而衰的命運。約2千年前住在北方的高加索地區的遊牧民族亞利安人從裡海移居至伊朗,經過幾百年後漸漸的南移至印度河中游,並征服了原有居住在這裡的德拉維達人(Dravidian peoples)。
吠陀古文明(Vedic civilization)與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後來整個北印度全都被這些外來的入侵者佔領了。亞利安人所發展出來的文字稱為梵文(Sanskrit),這些以梵文紀錄歷史與宗教的文獻被稱為吠陀經(Vedas),亞利安人統治的一千年之間的歷史就被稱為吠陀時代(Vedic period)。他們自認為是高貴的民族,為了維護他們的純正之血統,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就在梨俱吠陀這本經書的「原人頌」中將人定為四等級:
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屬於最高階層的祭司;剎地利是原人的雙臂,屬於領導階層的國王與武士,吠舍是原人的腿,屬於平民階級的商人或公務員;首陀羅為原人的腳,屬於最低階級的勞動者;並嚴格規定職業世襲各等級不得通婚,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貴賤尊卑之地位各司其職。領導階層藉由宣揚這套理論來鞏固其既得之利益,這就是種姓制度產生之時代背景。漸漸的由吠陀經(Vedas)的宗教祭祀所產生之種種宗教之信仰就慢慢的形成了婆羅門教(Brahmanism)之雛形。婆羅門教其中的教義之一就是絕對服從婆羅門並且遵守種姓階級制度,以宗教來鞏固婆羅門地位這也是它初創的用意之一。
列國時代(Mahajanapadas)
在神權至上的統治下經過了一千年後,各部落逐漸發展成了邦國,群雄並起的結果印度進入了達2世紀之久的列強割據的列國時代(Mahajanapadas),其中勢力最強的是位於恆河的摩揭陀(Magadha)。長久以來被婆羅門壟斷的社會開始興起一股革新的思潮,佛教與耆那教(Jainism)就是在這時期創造出來。因為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央政權之領導,一盤散沙式的諸侯國遂遭到波斯與馬其頓帝國的入侵,西元前520年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大流士的統治下勢力範圍逐漸擴展至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後,西元前327年野心勃勃繼續揮軍西進至印度,因長年征戰馬疲兵困最後無功而返。
佛教
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 324BC~185BC)
到了列國時代(Mahajanapadas)的晚期,一位傳奇性的人物旃陀羅笈多(Chandragupta 340BC~298BC)推翻了摩揭陀的難陀王朝並自立為孔雀王朝(324BC~185BC)的國王,統一了列國時代分裂的局面,成為印度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強大帝國。旃陀羅笈多統一全國後,並力抗塞琉古一世的入侵,把殘留的希臘人趕出了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的國王阿育王(Ashoka the Great 304~232)是旃陀羅笈多的孫子,他在位期間文治武功皆達到顛峰,因受到感化信了佛教後把佛教定為國教,在印度各地建立許多的佛塔,他在位的第17年舉辦了佛教的第三次結集,並派遣傳教團到附近的國家四處宣揚佛教,斯里蘭卡之所以成為南傳佛教之始祖就是阿育王宣揚佛法的成果之一,所以他被佛教界視為佛教的護法。
倫比尼(Lumbini )的阿育王柱
鹿野苑(Sarnath ) 的阿育王柱
仿照的阿育王柱頂之雕刻
阿育王建造的達枚克(Dhamekh Stupa)的磚造佛塔
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 30~375)
阿育王之後孔雀王朝卻逐漸的走入衰敗期,印度又處於群雄並起之分裂狀態,公元30年左右居於中亞的大月氏人入侵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歷史上著名的貴霜帝國(30~375),迦膩色伽一世( Kanishka I 78~102)在位期間是貴霜帝國最強盛之時代,並極力的宣揚佛教,佛教也就在這個時候循著絲綢之路而傳入了中國的漢朝,佛教在這段期間分裂為大乘佛教(Mahayana)與小乘佛教(Hinayana),大乘佛教從中國再傳入日本,小乘佛教由斯里蘭卡傳入東南亞國家。
佛牙寺(Sri Dalada Maligawa)
斯里蘭卡的肯迪佛牙寺(Sri Dalada Maligawa)
待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哈姆斯特2013/08/20 11:26
介紹的好詳盡,圖片也很精美,看完收穫不少!謝謝妳精采的撰文分享!
西元2世紀時,世界從東到西有四大帝國:中國大漢帝國,印度貴霜帝國,波斯帝國,還有西方的羅馬帝國.發源於印度的佛教能在後來傳遍東方,確實有他獨特和迷人之處.雖然現今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無損於佛教的地位與光芒.只是當時大乘佛教只西傳到阿富汗就沒再往西走了,失去了與羅馬多神信仰與基督教的衝擊與互動,有些可惜 !
- 8樓.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2013/08/17 03:36
還好有孔雀王朝的阿育王
否則佛教就不可能保存下來了因為阿育王在位時積極的把佛教向周圍的國家傳播
所以當後來伊斯蘭教入侵印度進行滅佛的結果
佛教已悄悄的在斯里蘭卡與其他國家生根了
因為這樣阿育王才被佛教界遵為護法之地位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3/08/17 13:34回覆 - 7樓. 不一樣的羊2013/08/16 11:55瞭解歷史背景,遊歷古蹟勝景,意義更加深遠。
- 6樓. 通霄客2013/08/15 00:37淺談印度人
讀了大作, 我在 Google 上再查了一次印度人, 以確定我對印度人的粗淺認識:
1. Australoid 同澳洲的原住民可能是同種人 ─ 皮膚深黑, 頭髮大波度捲曲, 不像黑人頭髮的kinky 式捲曲。 你去過新機內亞, 看過很多澳洲原住民, 應有很深印象。 印度的 Dravidian應該是最大人數的原住民, 七月間我在馬來西亞的司機說他是 Dravidian 族,馬來西亞的印度裔佔人口的 10%, 人數應有 30 萬左右 , 他們被阿利安人征服, 在印度, 被歸類為低種姓, 真是不公平。
2. 錫金本來是一獨立的國家, 其政府被印度解散, 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吭聲, 我以前的一個印度同事, 卻問我中國幾時才會退出西藏。 印度人的國際知識很豐富且敏感。
3. 以古鑑今, 印度政府野心勃勃, 近日他們自製的航母剛下水, 看來南中國海將更吳寧日。
這世界永遠充滿了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世界文明史就是由一頁頁的戰爭史所串聯而成
在亞利安入侵印度後
原來的種族德拉維達人Dravidian peoples漸漸的就變成弱勢的族群
臺灣的移民史也出現這樣的狀況
而紐西蘭與澳洲或美國在歐洲的白人移民後
也同樣的原住民都變成了少數民族
以前歷史課讀過的錫金
等到我去旅遊時才知道它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了
- 5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3/08/14 05:00
清楚的印度宗教歷史延革!
待續. . . .
我以前老是搞不懂這些宗教尤其對印度教更是覺得陌生
經過這趟的深度之旅後才對佛教與婆羅門教產生的背景真正有了概念
這就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所在
親身經歷的知性之旅讓自己的人生閱歷越來越豐富
尤其經過寫作後知識層面也不斷的擴展與提升
- 4樓. abcteddy2013/08/14 00:59印度
圖文并茂的好遊記,謝謝。
印度也是一個文明古國。不過現在的印度已經不再是那個古印度了。
古印度的疆域涵概了周邊的幾個國家
都在百年左右的時間紛紛獨立
即使如此它還是擁有很多的資源
人口數還佔世界第二
不過同源同種的巴基斯坦在脫離印度而獨立後
兩國卻如同世仇實在很令人惋惜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3/08/14 11:22回覆 - 3樓. 呆媽(新舊電話情~udn手拉手))2013/08/13 15:40
謝謝您精湛的分享,UDN有您真好
要是學生時代能這樣讀地理、歷史該有多好
以前即時考了滿分的成績,未必能真的理解?而且想到背書是我最大的夢饜喔!
以前為應付考試而硬記的資料很容易忘記
但等到自己藉由旅遊機會而親身體驗後
所有的印象就變得鮮活而生動
永遠存在於記憶中
知性之旅的體驗可以說是一冊冊活潑生動又有趣的史地書籍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3/08/13 15:59回覆 - 2樓. 浮生2013/08/13 11:27
圖文並茂深入詳實
對於想多瞭解印度這個國家的歷史文物者
會是很棒的入門指南
您真是位有心的創作人
謝謝您的分享
也祝福您七夕情人節快樂
為了寫遊記我必須閱讀很多相關的資料
而寫過遊記後自己的知識領域或層面也不斷的擴展與提升
到各國旅遊瞭解該國的史地是最基本的步驟
遇到錯綜複雜的歷史我通常會把歷史放在結束的時候再介紹
因為看過各朝代的文物或建築後再來讀歷史就比較有具體的概念了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3/08/13 12:26回覆 - 1樓. 隨寫人◆ 展現完美自信的形象2013/08/13 09:41
像是讀了印度簡史
等待下一篇介紹
到一個國家旅遊歷史是很重要的一環
幾乎每個古蹟都有其歷史的背景故事
屬於文明古國的歷史都是既漫長又錯綜複雜
要弄得懂得花相當的時間與精力
不是一件簡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