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井(Qanat)這項古代的水利工程,最初的發明可追溯至西元前8百年前,在伊朗的東北部礦區的工人為了抽出礦坑的水,就修築起了一條簡易的運河。後來逐漸被農人們廣泛運用其原理,修築成為卡里茲(Kariz) ,做為灌溉水之來源。
在2千多年前,住在伊朗乾旱地區的居民,即發明了利用坎井這項水利工程來取得用水。他們把山上的雪水利用渠道與蓄水池收集起來,再設立許多的豎井與地下蓄水池的坑道相連,利用水的壓力再傳送至地面,或利用簡易的轆轤來取水。
卡里茲(Kariz)是一種伊朗傳統的建築,事實上它就是一種小型的坎井(Qanat) ,利用這種設備可以將坎井的水運送到各個目的地。伊朗的工程師們還巧妙的把坎井(Qanat)系統與風塔和冰坑相互結合在一起,做為空調與冷藏的作用。
又經過了3百年左右,這項灌溉系統就慢慢流傳到中東其他國家如阿曼(Oman) 、沙烏地阿拉伯和非洲北部的埃及、摩洛哥、撒哈拉等地。到了西元1520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地區也引用了這項水利灌溉系統。再傳到南美的智利等地。最後亞洲地區也開始使用了這種古老的水利工程。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在20世紀的伊朗,仍在使用的坎井有 5萬個之多;現存最古老的坎井是在伊朗的東北部的 Gonabab,這裡的坎井系統深度超過
.
.
全球類似坎井(Qanat)的系統有20多種不同的名稱,例如在亞洲被稱為Ghundat、Kona、kanat、Karez---等等。在北非則被稱為Mayun、Negula、Khutara---等名稱。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則稱為Falai、Aflai。
.
.
本單元的所有的坎井照片皆拍攝於2009年1月的摩洛哥,伊朗的坎井出現在影片中。
.
.
.
.
.
.
.
.
坎井的參考網站:
http://qanat.info/SC.php?type=static&id=6
http://qanat.info/SC.php?type=static&id=7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4樓. CDOK 竹籬笆 野孩子的春天2010/06/16 16:21這兒也有一口井哪
HI日安
這兒也有一口井哪
- 13樓. VS Always2010/05/13 08:50好棒
太有特色了 !!
看Amanda 都繞了大半地球, 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啊!
謝謝您的肯定
酷愛旅遊的我
幸好終於擁有自己的部落格
才有機會寫下旅遊心得與大家分享
雖然起步稍嫌晚
但終究已經向前邁步
若您對旅遊有興趣
歡迎加入我們的團隊
只要一步步的累積
終有機會踏遍全世界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0/05/13 11:14回覆 - 12樓. 葉子~2010/05/10 15:26沙漠存水不易
想想如果地球暖化,冰山沒了,坎井也會沒水可取。
- 11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10/04/28 10:51坎井
感謝夢女郎精心介紹的新知, 解開了多年的疑問:千年以來的 伊朗 蘇丹 阿曼等地如何能在惡劣的土地上生存得下來. 三千年前即已得此智慧,持續發揚光大, 真聰明 . 承教了 ~. - 10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10/04/26 21:53與天爭水
相當深的井, 您說每井相連, 共用融雪釋出的水源。 如果只取礦坑地下水, 那水質恐怕含高度重金屬離子。 只是沙漠區地域, 不得不為的資源使用。 - 9樓. 芸之2010/04/25 15:59坎井原來長這樣子呀?
您把坎井介紹得好清楚,比之前歷史老師和教科書講得還棒呀!謝謝
對於坎井以前我也是一知半解的
自從去年到摩洛哥寫了一篇"坎井與椰棗"
才有了基本概念
這一次到坎井的發源地
當然要好好的研究一番了
所以參考了許多資料才能寫出如此詳盡的報導
如果這篇報導能讓大家對坎井有所認識
那真是我的榮幸了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0/04/25 18:36回覆 - 8樓. gladys992010/04/25 13:28Qanat
如所述 坎井 引用雪水,不知現在是否還繼續有乾淨的雪水?如今地球生態破壞太厲害
了。
NZ Christchurch,因拜南阿爾卑斯山之賜,居民仍能享用百年前的雪水,十分甘甜.
隨著地球暖化,山上積雪不如往常多,現在 在喝老本,我們很節約用水呢!
祝福您旅遊平安!
我曾在紐西蘭的Auckland住了三個月
蠻懷念那邊的自然環境
現在地球上的淨土越來越稀少了
以後我們的生存環境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
還是古時候的人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借鏡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0/04/25 13:41回覆謝謝
我搭今晚八點的班機先到曼谷
再轉機到Jordan的Amman
明早再從Amman轉機到Lebanon的Bayrut
It's a long trip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0/04/25 13:50回覆 - 7樓. 小樹rabenta2010/04/24 17:31
從摩洛哥到伊朗一路走下來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0/04/24 19:12回覆
著實增長了許多見聞
看到這麼偉大的工程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 6樓. 響聲2010/04/23 20:35親身經歷
我在書本上看到的知識和圖片
都讓妳親身經歷了~
- 5樓. 止善2010/04/22 23:55沙漠生存的智慧
沙漠中如果沒有這類地下水池儲水﹐地下水道供水﹐實在不可能讓人居住。
這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智慧和成果。是否有記錄說明當初花了多少人工才完成整個坎井供水系統?我只知道挖每一個豎井至少須要3至4人的工作團隊
一人挖土一人運土還有一人把土丟棄或堆在井邊
差不多每隔20公尺就設一個豎井
若一個坎井渠道10公里的話
那估計要動用數千個工人了
the dreamer girl 於 2010/04/23 07: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