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之「氣」,屬中醫學裡廣義的氣,泛指人體內精、氣、血、津液等正常的生命物質,向脾胃要健康:古木參天靠樹根 生命常青養脾胃 作者:李志剛http://www.21nx.com/c/am/pic/fxiong.swf
第一部份:溫補脾腎扶正氣,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四大穴位是靈丹
[日期:2011-04-16] |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李志剛 | ![]() |
你在生病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生病?生病的根本原因在哪兒?中醫認為,疾病的過程就是人體正氣和邪氣相互鬥爭的結果。外邪是致病的條件,但從養生保健角度來看,正氣不足是機體功能失調、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有人可能會問了,你一會兒說是元氣受損人會生病,一會兒又說正氣不足人也會生病,是不是有點亂啊?其實一點都不亂。正氣是什麼?從中醫角度看,正氣是表明元氣抵禦邪氣的功能,它是與病邪相對來說的。用現代話說,正氣包括了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這樣我們就明白了。
兩個人生活在同一環境裡,為什麼有一個人會動不動就感冒,而另一個人沒問題呢?就是因為後者的正氣足。《素問遺篇‧刺法論》中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個正氣旺盛的人,邪氣怎麼會侵犯我們的身體呢?
為什麼現代人動不動就生病?因為受諸多因素(如飲食不節、缺乏運動、情志不調等)的影響,導致正氣不足,才會讓邪氣有了可乘之機。而正氣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壽命的長短,全在於機體正氣的虛衰盈虧。有些人可能會說,你看我平時很少生病,我的正氣很足。是的,這樣人的正氣確實很足。但我要提醒這樣的人,你一旦因疏忽大意而生了病就會是大病。因為你把正氣的門檻設置得太高了,一旦邪氣侵犯就會是大問題,因為此時的邪氣是非常厲害的。《素問‧評熱病論》中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氣之所以能侵犯你,讓你生病,根本原因在於與你的正氣相比,現在的邪氣已經有所虛弱了,邪氣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過了你現有正氣的抵禦能力。
養生養什麼?其實就是養人體的正氣。因此,我們強調養生保健從根本上講就是如何扶養正氣,提高自己的防禦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後的自我修復能力。《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扶持我們人體的正氣,而扶正之中,又貴在於脾腎。
為什麼這樣說呢?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相對來說,中醫很多專家更主張補脾胃,認為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壽命的關鍵。《景岳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可以防止衰老。
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在這裡,「灸」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這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灸哪裡才能溫補脾腎呢?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以上竇材提到的4個穴位,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關元穴、氣海穴、中脘穴前面我們都提過。
我們每天可以對這4個穴位進行艾灸1~20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有人可能會問,這幾個穴位我先灸哪個,後灸哪個啊?有沒有順序啊?有,我告訴你這個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先灸陽經穴位,後灸陰經穴位。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門穴,然後再分別灸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只要我們掌握了這個順序以及方法,艾灸所帶來的一切恩惠,我們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
何謂正氣與邪氣
1. 正氣
「正」寓義為可與邪氣(致病因素)對抗的因素;正氣之「氣」,屬中醫學裡廣義的氣,泛指人體內精、氣、血、津液等正常的生命物質,其中以狹義的具防禦作用的氣尤為重要。
正氣的盛衰取決於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精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的盈虧;二是以精微物質為基礎而產生之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正常協調或失調。當精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的充盛、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正常協調,而呈現出人體自我調節、適應環境、抗病祛邪和康復自癒能力強時,我們稱之為正氣充沛。反之,則稱為正氣不足。
2. 邪氣
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在中醫的病因學概念,致病因素並不用細菌、病毒來歸納,而是源於自然,例如中醫常說的傷風、感寒、感濕等,實際上就是對我們熟知的自然界氣候的模擬。
自然界在不同的季節有風、寒、暑、濕、燥、熱的氣候變化,稱之為六氣。在正常情況下,六氣不會使人致病,因為人體有自我防禦與調節功能,但是如果當季的氣候變化出現過於強烈或反常的異象,例如夏天比往年還熱,或秋季時該燥卻反潮濕,這時若人體的正氣調節不過來就容易產生疾病,中醫將此病因稱為外感六淫。
「淫」有不正當的侵入或太過的意思,也有不正之氣的意思,然而六淫更深的含意,是隱藏著中醫認識疾病的方法學。舉濕邪為例,中醫學用「取象比類」的方式,先把自然界濕的特徵抽象出來,濕具有黏滯、重濁、趨下的特性,當人體出現具有濕的特徵之症狀時,便以濕來命其邪(病因);例如帶下多(水多而呈黏滯狀態,趨下)屬濕;小便渾濁(濁)屬濕;身體或關節有困重的感覺(重)屬濕。如此類推,其他的風、寒、暑、燥、熱等也是沿用這一方法,先將其特性抽象出來,碰到臨床症狀,與這些特性相比較,具有那些特徵,就歸為那種病邪。
正氣與體質的關係
體質是因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的偏差而形成的個體特徵,可以說與正氣的內涵幾乎一致,因此平和體質可以理解為正氣充沛,而偏差體質就是正氣的功能有偏差。
我們平時常習慣將體質與正氣相提並論;體質強者,正氣必定也充足,其抗邪、驅邪、調節、修復能力強,不易感邪發病;體質弱者,就容易生病,於是體質或正氣的強弱就成為人體健康與否的決定因素。體質不但反映正氣的盛衰,也反映了正氣的偏差。
不過細究起來,體質與正氣還是有所區別的。正氣著重在「能力」的差別,一般只有強弱之分,理論上較少出現類型之別;而體質則是形態、生理與心理整體表現特徵的概括,強調個體差異,著重在「質」的差別,既有強弱之分,又有不同類型的劃分。
邪氣與體質的關係
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均是邪氣與正氣相爭的結果,而體質是正氣的背景,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疾病的過程就是體質偏差傾向與邪氣性質之間的互動關係。體質決定了發病與否和修復、調節能力的強弱,還決定了發病的傾向性及疾病的病性(寒熱虛實)、病位和病勢。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9/8/253.html#.Vh_Au__osb4
![]() |
![]() |
命門-體表示意圖(點擊放大) | 命門-體表圖(點擊放大) |
(本文作者:顏炘、馬婭)
(摘自:求醫不如求己,體質調理自己來:調好體質才能健康不生病!,由臉譜出版社發行)
- 祈求台灣調查局駐加拿大法務秘書蔡佩汶惠助被藏匿溫哥華已27年多3溫哥華出生兒女們報平安及父子女再歡相聚!
- '星雲說偈'自心佛由於'眾生少信自心佛'才會遍尋佛卻無蹤跡!若能棄'執著'自我警示,自我覺醒,讓自心從貪瞋癡三毒裡脫身,當下就是佛了!
- 199202溫哥華生次女時,已有'溫哥華和台灣'家庭'當時我年齡恰同3兒女現年紀啊!想到此,應主副換位;該由'三成年兒女',回頭來'扶養老父,我'才是吧?!
- 遠離焦慮練習放鬆最有效的方法天才醫生的祕密''多吃蔬菜和水果,选择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健康脂肪,适量饮水,限制加工食品,和糖适量饮酒!
- 敬問'明心見性,隨緣不變,慈悲平等,無住生心'的修行'該如何起始?建立基礎知識.逐步閱讀重要經典.結合修行方法.參加佛學院或修行團體.不斷反思與實踐!
- AI時代榮神益人增智慧慈悲心的包容式複合型信仰:耶穌曾復活?但耶穌早又被戴'各式各樣'耶穌面具的'基督徒;和教會','誘綁,拐騙,貪害'等眾惡行,再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