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THE TERMINAL 航站情緣觀後感【上篇】
2006/12/14 20:57
瀏覽1,262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作背書,還會不精采嗎?


故事概要:【維多納瓦斯基】(湯姆漢克斯飾),是個從東歐來到紐約的觀光客,未料,在他的飛機落地前,該國發生了政變;亦即所有的證件都無效,膯成為無國籍人,也就是俗稱的人球。在重新獲得身份之前,他只好把機場當成他的【中繼站】。(英文片名直譯)

本片終於在有線電視播映,也把握這良機觀賞。(謎之聲:要作者去電影院看溫馨喜劇,是很困難的事情!)回想二零零四年在戲院上映時,以【浪漫愛情喜劇】來宣傳?從頭到尾觀賞之後,才驚覺這部電影有不少絃外之音;絕非通俗浪漫愛情喜劇,所能一筆輕輕地帶過。既然有名導,史蒂芬史匹柏自己的幕後花絮,就聽聽他自己如何說的?

首先,他希望以這故事,營造出【美國是種族大熔爐】的意象;讓大家透過國際機場的縮影,來回頭正視每個人的先祖皆為【移民】。換言之,沒有什麼本省、外省、客家人、原住民的區分;恩、寫錯了,是說無論過了幾代,都無改於漂洋過海,披荊斬棘的移民身分;人口越來越多,大家也互相體諒與忍耐,才能讓美國地體制順利運行。導演就用更為濃縮的空間:【國際機場】,來強化世界大同的高尚理想。

而就拍攝的題材而言:史蒂芬史匹柏導演,說他同樣的電影題材,大概會拍攝【兩次】,例如:【外星人】與【第三類接觸】、【人工智慧】與【關鍵報告】、【神鬼交鋒】與【航站情緣】。之後對於同樣的題材,就不會過度戀棧;進而更進一步的拓展與突破,這也是金獎導演歷久不衰、時時推陳出新的最大原因。

而除了拍攝技巧與取景精確之外,導演還不忘記根本。那是什麼?就是不使用電腦剪接。他自豪地說:約翰福特、楚浮、大衛林區等等導演,都用同樣的工具;而將膠捲放在自己的脖子上,用膠帶接起片段,才稱得上真正的電影!創新之餘,還不忘了傳承與堅持,更讓人肅然起敬。

但真正嚴格地說起來,史蒂芬史匹柏先生,所拍攝的眾多電影有他一貫的主軸。從最早的自然災害(大白鯊)、外星人(未知世界),或是戰爭與其殘酷(搶救雷恩大兵,辛德勒的名單),還有近年強調政府監控、科技過度擴張的主題(關鍵報告、人工智慧);若綜合的觀察,就脫不了【政府】與【人民】的緊張關係,【人性】的光輝和考驗,以及【命運】的巧合與無奈。在航站情緣,看似庸俗、場景極度受限的條件下,他是如何達成拍攝的目標?又有哪些隱含的概念?且待下回分解!

圖片來源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