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的基本內容
(1)個體行為研究;
是行為科學分析研究企業組織中人們行為的基本單元。在個體行為這個層次中,行為科學主要是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兩大類問題,一類是影響個體行為的各種心理因素;另一類是關於個性的人性假說。
(2)動機與激勵理論:
社會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動機是由於人們本身內在的需要而產生的,能滿足人的需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獎勵。
(3)群體行為研究:
群體行為在組織行為學中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它主要探討群體是一種非正式組織、群體的特征、群體的內聚力等。
(4)組織行為:
行為科學家認為,一個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組織環境中度過的。人們在組織中的行為即稱為組織行為,它建立在個體行為和群體行為的基礎上。通過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為動機及在生產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研究,總結出人類在生產中行為的規律。
行為科學的理論
①早期的人際關係理論
這就是著名的霍桑工廠試驗指導出的理論,其代表人物為美國的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他們認為工人是“社會人”,企業中並存著“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必須從社會、心理方面來鼓勵工人提高生產效率。喬治·埃爾頓·梅奧也成為行為科學的奠基人。
②人類需要層次論
其代表人物為馬斯洛,他認為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應針對不同的人對不同層次的需求的追求使其得到相對滿足。
③人性管理理論
即研究同企業管理有關的所謂“人性”問題。其代表人物有麥格雷戈,他提出了“X理論一Y理論”,認為人不是被動的,只要給予一定的外界條件就 能激勵和誘發人的能動性;阿吉裡斯提出了“不成熟一成熟理論”,認為在人的個性發展方面,有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連續發展過程,這意味著人的自我表現 程度的加強等。
④群體行為理論
即研究企業中非正式組織以及人與人的關係問題。其代表人物有勒溫,他提出“團體力理論”;佈雷德福,他提倡實行“敏感性訓練,通過受訓者在團體學習環境中的相互影響,使其更明確自己在團體組織中的地位和責任等。
即研究企業中領導方式的問題。其代表人物有坦南鮑姆和沃倫·施密特,他們提出“領導方式連續統一體理論”;利克特提出了‘‘支持關係理論”;赫茲伯格,他提出了“雙因素理論”;布萊克和莫頓,他們提出了“管理方格圖”。
讓服務更完美的祕訣 運用行為科學研究顧客體驗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0242.html
科學引導小農戶合理利用土地 五種行為值得關注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705/27407618.html
持為之以恆的科學:運用行科學管理自己,讓一拖再拖的事變「想做的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8058
什麼是圖像思考
http://rightbrainthinking.strikingly.com/
用大腦行為科學玩行銷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399/neuromarketing-consumer-behavior
該怎麼對抗假新聞?行為科學的啟示 – 菜市場政治學
http://whogovernstw.org/2017/03/19/austinwang23/
每天都該問自己這4個問題!消除壓力、擁抱幸福的行為科學激勵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