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北京法源寺』之隨想
李敖到了大陸,電視新聞的篇幅不小。誰叫李敖妙語如珠;還有老夫少妻的少妻首度曝光;還有女兒與少妻一樣歲數;兒女可以叫李敖這老子是爺爺;李敖的人生大戲,充滿了電視新聞少見的也急需的戲劇張力。
這時,我卻想起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就小說藝術來說,『北京法源寺』並不特優。這本歷史小說,像是李敖的政治觀與人生觀,就好像他在電視節目中侃侃而談的獨白,如果你覺得興味盎然,就看下去,如果不,就像按下選台器一樣簡單,把書闔上,然後腦中一片空白。
李敖的新聞如果跟阿扁的新聞來比,又是有趣多了。阿扁走之前又說了阿扁不會累,為了台灣拼外交,阿扁不會累,還自封為鐵人團,聽到這裡,何止要把電視關掉,簡直想把電視砸了。
不過有趣的事,電視大家一定會逐漸加強阿扁的出訪行程,縮小李敖的報導篇幅,畢竟李敖怎能比得過國家元首呢?那阿扁跟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何我要從李敖想到『北京法源寺』,又想到阿扁呢?
因為,李敖在『北京法源寺』裡說,『寫大人物是多麼振奮自己,振奮人心的事』。而我們電視新聞何其可悲,要報導阿扁這種不入流的政治人物,還有謝長廷那種"沐猴而冠"的行政院長。他們的言行比不上『北京法源寺』的康有為和譚嗣同,甚至也完全沒有李敖式的娛樂效果。如果說F4的偉大胸部令人俗,那長扁的言行就令人憎。偏偏我們電視還一定得有長扁新聞,否則就被說成八卦,搞羶色腥,殊不知政治的低級比情色的低級,其實高明不到哪裡去。
再者電視因其膚淺,無法深入挖掘內幕,報導真實,所以最簡單的播出呈現就是比較,李敖比阿扁,現今的電視媒體是有Guts跟LP了嗎?沒有,所以只好李敖比金庸,阿扁出訪以專題方式報導。但是,李敖與金庸又有什麼好比的呢?『李敖登陸 金庸來台』,『大師返鄉 大俠訪台』這類的標題這兩天比比皆是,看了令人作嘔,但是身為無奈的電視人,只好說『對,就是這樣,安全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