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为什么法师允许烧冥纸?
2025/09/04 18:58
瀏覽2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作者:行者 能觉

最近有人在我的一篇文章底下留言问:「为什么法师允许烧冥纸?」

我的回答很简单粗暴:因为我不是宗教极端者。
而且,我更想问的是:「法师烧冥纸」这件事,为什么需要被“允许”?
是不是我们对佛教的理解,已经变成了另一种“洁癖”?
-
我出生的家庭,不是那种佛堂里供满经典、时时念佛的「佛化之家」,而是那种每年都会拜老爷(潮州“老爷”泛指神明)、清明扫墓、七月拜好兄弟的「一般家庭」。所以,当家中有长辈往生时,自然就是依循民间信仰的传统办丧。
如果因为我出了家,就要整场葬礼都换成佛教仪轨、不准烧纸、不准请冥间法师,搞得大家都不自在,只为了「合我宗派」,那不是修行,那是强迫症。
说到底,一个长辈的丧礼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我们家还讲辈分,要由自房的几位辈分比较大的一起决定,还得顾及其他房的意见和想法。换句话说——我说了也不算。
我能做的,就只是配合,尊重。
比如守夜时烧烧冥纸,替轮班烧纸的侄儿侄女搭把手,因为冥炉不能停火,需要整晚不断地烧。
试想一下,如果你家也有这样的文化,然后一个孩子长大出家了,回来面对家中办丧事,一叫他帮忙烧个纸、端个水,他就一脸正气说:「我是出家人,不能烧纸,不能碰这个那个。」
你是不是也很想赏他两巴掌?
-
更重要的是,我们太容易把行为贴上标签,而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心识。
烧冥纸,它就是一种行为。
重点不是“烧不烧”,而是你赋予这个行为什么意义。
如果你边烧边想着:「烧多一点,阿嬷会保佑我发大财中乐透!」那当然是迷信,是颠倒,是以为烧纸能贿赂阴间官员。
但如果你心里清楚:「这是家族的传统,是一种表达哀悼与敬意的方式,我现在参与,是出于爱与尊重。」
那烧冥纸,其实和你点一盏佛前酥油灯没两样——是供养,是承接,是连接。
所以有没有如实才是关键。
-
佛法讲的是如实知见,不是行为洁癖。
不要越学佛,越变成一个走火入魔的“禁止员”:
这个不能,那不能,看别人拜神就生气,看到人烧纸就冒火,好像自己代表佛陀来人间纠察。
那不是修行,那是精神内耗。
佛法不是来扭曲你的日常,而是教你如何用更清醒的眼睛看待它。
行为不是敌人,无明才是。
烧冥纸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在烧冥纸的时候掉进贪、痴、迷。
-
还记得阿嬷出殡那天,亲戚朋友都来了。
其中有几位是基督徒,我们家人贴心地提醒:“不用拿香没关系,我们理解。”
但他们却笑着回应:“没事,我可以拿。我不是拜她,是尊敬她。”
听了真的很感动。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信仰不同就会冲突,其实根本没那么极端。
真正有信仰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的信仰。
不是因为“我信什么”,就得“你也照做”;
而是因为我知道——彼此不同,但都一样重要。
就像你去朋友家吃饭,别人递上一杯你平常不喝的饮料,你不需要生气翻桌,说:“我信的不可以喝这个!”
而是点头微笑,温和婉拒或用你的方式回应——因为这是一种人情,不是辩论比赛。
有时候,一支香不只是“祭拜工具”,而是一种温柔的手势,传达的是一种:“我在意这段关系”的表达方式。
所以,别再用“我很虔诚”当成对别人无礼的借口。
信仰从来不该成为骄傲的姿态,更不是评判别人的尺。
真正的修行,不是把别人纳入你的标准,而是愿意站在对方的位置,也看见他的世界。
那才是谦卑,才是慈悲。
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但别用“我是对的”去砸别人手中的香。
你信佛,他信耶稣,别人信祖先——只要出发点是爱、是善,佛都笑了。
-
所以啊,别再拿“佛教徒”三个字当成你拒绝人情世故的挡箭牌。
别让佛法变成你自我优越的工具。
佛教徒,不能越修越不近人情。
真正的修行,是在传统里看清“空性”,
在烟火气中,活出智慧。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