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
今天看到中華日報的社論,標題是「兩岸都要為一九四九的亡魂上炷香」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一篇社論的內容:
兩岸都要為「一九四九」的亡魂上炷香
作家龍應台所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是國共成敗史的痛切反思。中國歷史走到一九四九年,出現一道深深的血痕,國民黨是「失敗者」,共產黨是「勝利者」。六十年後回顧這段歷史,龍應台做為「失敗者」下一代,卻以自己的身分為榮,並向「失敗者」致敬。
這種欲哭無淚的思維,來自兩方面:其一、被日本徵召投入太平洋戰爭的「台籍日本兵」,與一九四九年來台的兩百萬國軍,各有滄桑,各有悲苦,卻在台灣發展出一種「溫柔的價值觀」,這樣的文明,在大陸不容易見到。其二、背著「失敗者」身分的這群人,失敗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不需要為失敗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九四九年成立,但勝利的果實卻是苦澀的;因為,國共十年內戰不是一場反侵略戰爭,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大規模戰役雙方死亡十餘萬甚至數十萬人,小型遭遇戰死亡者數百、數千、數萬。更有難計其數的,是不屬於開戰任何一方的老百姓。
茲舉一例:一九四五年八月到一九四七年十月,河北一個三萬人口的「永年」小城,被共軍足足圍困了兩年,共軍入城後,居民只剩下三千人,其餘不是病死就是餓死。這兩年中,不但貓狗馬等已吃光,連樹皮也剝光,能下嚥的草也拔光。
最慘絕人寰的,莫過於一九四八年的「長春圍城」。當時長春約有一百八十萬居民,有十萬國軍守城,共軍十萬人攻城,指揮官林彪下令圍城,不許百姓出城,要使長春成為「死城」。由於共軍占領了機場,國軍的物質進不去,最後不得不棄城繳械,因為多守一天,百姓就多餓死一些人。
共軍在「圍城」後承認,有三十萬到五十萬百姓活活餓死,這透露一個事實:林彪以人民的性命,迫使國軍投降。參與這場戰役者泣訴,他曾目睹一個嬰兒,餓死時腸子從肛門脫出,未死之前,早已沒有力氣哭泣;也有人在一棟民宅裡,看見一家人死在床上、門後。圍城結束後,逃的逃了,死的死了,活著的老百姓不到二十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六十年,
即將滿百歲的中華民國,也應真誠面對這段歷史,因為當初不論以甚麼理由和共軍交戰,在連天烽火中死亡的、妻離子散的,多數是無辜的老百姓。連戰初訪大陸時,陳履安說:「如果我是連戰,到大陸後,會先向大陸人民說對不起。」不論是「勝利者」、「失敗者」,都需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歷史,少了這個態度,在兩岸和諧向前行的上空,難免還有烏雲。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曾說:「文明的程度,看你是選擇甚麼記憶。」但記憶成為歷史課題時,就不能選擇,只能虔誠面對,好的、壞的都必須接受。文明的進展如此,國家的進步亦復如此。如今,苦難的一九四九過去了,苦難屬於「勝利者」也屬於「失敗者」;那麼,勝利和失敗就另有定義了。
【一點想法】
1. 社論不客氣的說,中共熱烈慶祝建國六十年大慶,還拍了一部電影「建國大業」,我們要給中共政權潑一盆冷水,請正視這段歷史,在熱烈慶祝的同時,應為死難亡魂上炷香,說聲「對不起」。
我不是「失敗者」的第二代,但我可以體會龍應台的感受。我更重視以台灣人看這一段歷史的觀點,因為我們都是受害者。
2. 廖宜方著「圖解台灣史」在台灣歷史年表和世界歷史年表裡分別有下列的敘述﹕
1949為打擊共產黨人,實旋「懲治叛亂條例」、「肅清匪諜條例」、造成濫捕、濫殺和許多寃獄。台灣省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推動「土地改革」,消弭共產黨滲透的可能。進入戒嚴時期,對人民的自由和權利有諸多限制。台灣銀行改革幣制發行新台幣,穩定戰後的通貨膨脹。中華民國政府遷抵台北,大批難民與軍人陸續抵台。胡適倡議創立「自由中國」月刋,鼓吹言論自由。
1949以色列建國,與周圍阿拉伯國家不斷發生衝突。歐美各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岸分治。
………………….
…………………
3.記得今年五月在大陸看他們的電視劇,有兩部均標示「建國六十年献禮劇」,一部為「戰北平」,一部叫「人間正道是滄桑」,前者是描寫共軍與國軍內戰「解放」北平的歷史劇;後者描寫兩家族五個年輕人與黄埔一批同窗信仰不同而分道揚鏢,分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踏上殊途後的命運糾葛和人生經歷。
劇中幾乎都呈現老百姓個個厭惡國民黨的腐敗貪汚作威作福的統制,心向愛民如子的八路軍。
一段歷史兩樣情.不同的解讀演繹.這也是兩岸各自表述了.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只希望能尋得一個各有生存空間的平衡點……….
4. 今天台灣各大報的頭版頭條都是台北聽奧開幕的消息,而標榜台灣優先兩岸第一的「旺報」却隻字不提。
我只想問:旺報,你的辦報主旨是什麼?統戰來的嗎?
(2009.09.06.)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5樓. 精衛填海2010/07/20 10:45林彪是個知道反省的人
後來林彪也知道以前的那一套做錯了,或者說上了毛澤東的當,與當初的理想完全不符合,才搞出個《五七一工程》。在政治鬥爭中他又敗給了毛澤東、周恩來。
共產黨的滲透能力很強的,如果國民黨不在台灣清查可疑人士,台灣也保不住。當然有亂抓、亂捕的事發生。
不過蔣介石的皇權思想太濃厚,他兒子的字:建豐、建鎬。豐仍是商朝時西周的都城,鎬則是周武王成立周朝的時的都城。蔣介石以周文王自居?
還原歷史真相,讓原原本本的史實呈現在兩岸同胞的眼前,這是個人的衷心期盼!
可惜,我們都在人為的歷史謊言中被騙長大,這些掠奪者收割者壓迫者獨裁者都被美化為英雄還神格化了。
在已是地球村,資訊透明言論自由的時代,任何國家政權政黨百姓,對多元的言論不同的聲音,都應具有包容心同理心和尊重心。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還被中共封殺,未免有失大國風範。把「內戰」攤在陽光下,讓大家來檢視,國共兩黨都應有此胸襟和雅量!
一畝桑田 於 2010/07/20 12:09回覆 - 24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2010/06/13 13:33who was the loser?
台灣人不想瞭解中國,就會把自己當成失敗者。敞開心來,看看1976 之前的中國大陸,就應該感激當時的台灣國民黨政府所做的。誰是失敗者? 當中國大陸在走上坡,台灣人還在對應該驕傲的過去鞭屍,那麼這一代的台灣人才是失敗者。
國共內戰,國民黨是失敗者,所以龍應台才會說,以失敗者的第二代為榮。
勝利者詮釋歷史是另一付嘴臉,唯我獨尊,無視他人事實的存在。
是非功過,每個人的心中自有一把尺。
只祈望,兩岸和平發展,共存共榮!
一畝桑田 於 2010/06/14 08:37回覆 - 23樓. 迷途看花開2009/12/09 14:33命運
我也是失敗者的第二代,
但...我也沒看見勝利者呀。
言歸正傳,
《大江大海1949》不但值得看、也好看,
希望不只失敗者的第二代、第三代看,
大家都能看看,
關於那樣一段歷史,
那些被歷史洪流推著走的人和命運! - 22樓. Montréal2009/12/07 00:16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骨子裏是啥?
拙拙說: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骨子裏是啥?
我答: 共產黨一黨專政的資本主義.
- 21樓. 老溜子2009/10/18 11:17不忍讀史
好文章
血跡斑斑 愁斷離腸
何止兩岸 滿篇皆然
哀傷呀哀傷
愁腸呀愁腸
- 20樓. 山城歲月2009/09/26 00:25書已買回來
正在閱讀中
篇篇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山城歲月敬上 - 19樓. NetSpider2009/09/20 23:12歷史本來就沒有真相-只對一半
「踏雪」網友的第一段我同意,在所不免。
如果他說的只限於「教科書」,我也沒有意見。
但是個人感覺我們在網路上所談的「歷史」,絕對不止是
「教科書」,有「訪談」「前輩分析」等等,就是因為
歷史真相難尋,才有人努力,至少「獨立研究」總可以吧!所以我才敬佩龍應台的努力
一畝桑田 於 2009/09/21 17:25回覆
也希望有第二個第三個龍應台
努力還原歷史部分的真象 - 18樓. 踏雪2009/09/20 22:41歷史本來就沒有真相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只要是人參與的,就不可能客觀,因為人都是有立場的,只要有立場就會加進個人意識。
總之不管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他們筆下的歷史都會偏向自己的一方,我沒有接觸過臺灣的歷史教科書,不知臺灣是怎樣定位內戰的。不過既然作為對手,誰對誰都不會手下留情。好象內戰的第一槍是國民黨先打響的,這一點應該沒有異議。您可以在百度上搜一下長春戰役,相關網頁無數,您可以瞭解一些大陸的主流觀點的。
歷史的真象究竟是什麼
由於立場的不同
最終也是流於各說各話
一場鴉片戰爭
在大英帝國的定論是通商戰爭
國共內戰由誰發第一槍
不是片面主流觀點便是真象........ 一畝桑田 於 2009/09/21 17:21回覆 - 17樓. NetSpider2009/09/15 22:02一點感想
1. 的確,中國近代的問題要由明朝的制度開始追究。
2. 台灣以前也拍過一些「愛國」電影,
大家早就不愛看了,何況有些情節是假的。
3. 官方機構的歷史研究,獨立客觀頗有些問題。
但歷史研究又不等人(知道關鍵/目擊者也會「往生」)
- 16樓. 看雲2009/09/13 23:34國民黨在台灣的建設,絕大部分是有利所有台灣人的
「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執行時可能有粗糙的地方,但地主不是完全沒有得到補償。想想大陸實行的產業國有化和人民公社,台灣的地主和農民非常幸運了。「一九四九」使得國民黨退到台灣,其後為了怕共產黨的滲透有些做法比較過分,但在建設方面還是有利所有台灣人的。
就算白色恐怖,也是那個時代造成的,美國同時期也有麥卡錫主義,枉死了一些學者和藝術家,連主持原子彈計畫的奧本海默都遭到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