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主要以白話文書寫,沒有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的限制,形式上是非常自由的,題材更是百無禁忌,意向的經營顯得更加重要。所為意象,簡政珍說:「意象是詩人透過語言對課題的詮釋,是詩人的思維。
意象的經營包括外在形式與其思想內容:
外在形式:
〈一〉圖像視覺
1.圖像詩
圖像詩,又稱具體詩、具象詩,丁旭輝將它定義為「利用漢字的圖象特性與建築特性,將文字加以排列,以達到圖形寫貌的具體作用,或藉此進行暗示、象徵的詩學活動的詩。1
例如林世仁〈有一個字〉:
外在形式:是一文字排列「L」型狀,寫著:有一個字,太陽每天對著藍天說,藍天每天對著白雲說〈逗號用心的符號代替〉
文字排列「O」型狀,寫著:白雲每天對著大海說,大海每天對著浪花說,浪花每天對著沙灘說〈逗號用心的符號代替〉
文字排列「V」形狀,寫著:沙灘每天對著山崖說,山崖每天對著大地說,大地每天對著樓房說〈逗號用心的符號代替〉
文字排列「e」形狀,寫著:樓房每天對著月亮說,月亮每天對著媽媽說,媽媽每天對著我說,什麼時候,我才敢對你說〈逗號用心的符號代替〉。
外在形式:這首圖像詩,文字排列成一個「Love」在閱讀內容之前,就知道這是一首有關於愛的詩;明白「Love」這個字的意義的人,比例相當高,因此這首詩的外在形式很容易被理解。
思想內容:〈有一個字〉表達作者的期盼,希望他的愛被看到,以及不知何時可以把愛說出口。
例如林世仁〈雨〉:
雨是天生的鋼琴手
看見什麼都想彈一彈
彈彈小河「滴答」「滴答」
彈彈山坡「淅瀝」「淅瀝」
彈彈大街「嘩啦」「嘩啦」
鐵皮屋「咚咚咚」
紅瓦房「叮叮叮」
大臉盆「叮咚」「叮咚」
窗玻璃「啪嗒」「啪嗒」
樹葉上「淅瀝瀝」「淅瀝瀝」
雨傘上「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小聲一些「淅淅瀝」「淅淅瀝」
大聲一點「嘩啦啦」「嘩啦啦」
湖心上一圈漣漪兩圈漣漪
馬路上敲師醫輛汽車
咦 那邊有人沒帶傘 想偷跑
看我追上去
哎呀呀
噫
嗚
唉唷喂啊
唉唷唷
嘻嘻
還是人的聲音最好聽
外在形式:這首現代詩,描寫對雨的聯想,雨就像鋼琴師,彈出各種聲音。
思想內容:拿各種雨聲和人的聲音來比,作者還是喜歡聽人的聲音,是主觀感官。
例如林世仁〈邀請〉。《文本集,315頁》:3
外在形式:詩裏的「長頸鹿」字很大,感覺長頸鹿長得很高大,第二次出現「長頸鹿」比第一次出現的字小,第三次出現「長頸鹿」比第二次出現的字小,最後一次出現「長頸鹿」好像整個身體趴在地上。
思想內容:一隻小螞蟻邀請分享一朵盛開的花。
2.分行與空白
分行:一行不一定是一句。分行的技巧用的好,在是覺上可以凸顯做者想強調的意象,在聽覺上能曾強節奏感。1
空白:當文本的各個部分之間不連貫地並列起來時,就必然會有空白出現。1說出來得僅是對尚未說出來的一種題示。2
例如林世仁〈邀請〉。《文本集,315頁》。3
〈二〉、音韻節奏
透過句子的長短變化、分行,可以創造不同的節奏效果,佐以與調聲韻的抑揚頓挫與自然的韻律,產生詩的音樂性。1
例如徐志摩〈再別康橋〉:
輕輕得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和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像青草更輕觸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蕭;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外在形式:不規則的穿插「ㄠ、ㄤ、ㄞ、ㄥ」韻;疊字─輕輕、悄悄、油油,增加節奏感。
思想內容:感受到作者對康橋的眷戀。
〈三〉、章法結構
- 1. 直線順移
作品內容一句時間或空間順序前進。1
例如余光中〈三生石‧當渡船解纜〉:
當渡船解纜
風笛催容
只等你前來相送
在茫茫的渡頭
看我漸漸的離岸
水闊,天長
對我揮手
我會在對岸
苦苦守候
接你的下一班船
在荒荒的渡頭
看你漸漸的靠岸
水盡,天迴
為你招手
外在形式:從渡船解纜到守候重逢。
思想內容:描寫別離與相聚的情境。
2.對比與並置
對比:利用對比的情境、情感或語言,行成反差效果。
並置:結構間形成彼此對照。
兩者都具有比較效果。1
例如文曉村〈三代〉:
爺爺說:
太陽是太陽
星星是星星
不能混淆視聽
兒子說:
白天出現的 是太陽
夜間出現的 是星星
關鍵在於時間
孫子說:
把太陽畫得小一點
就是星星
把星星畫得大一點
就是太陽
化繁 就要簡單
外在形式:三個世代對太陽和星星的定義。
思想內容:世代間在環境背景、生活經驗差異下,觀念、態度有所不同。
3.迴環語反覆
迴環:詩的末節與首節鄉童或相似的內容相呼應,產生循環詠嘆的氣氛。1
反復: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不同段落出現,具有強化的意象或強調主題的功能。
例如徐志摩〈再別康橋〉。
參考書目
1. 鹿憶鹿等編。《現代文學》。北縣:空大,2008年。第二章。
2.《敘述學》第三章。
3.藍劍虹。《兒童文學導論‧文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