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總有獨立的見解,甚至弄出名堂,還能成為「一家之言」;所以,舉凡學術界的不同的主張、見解、理論,應該都可以並存。
但是,學者若沾染上「民粹」,就總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歪理,有時簡直是狗屁不通。
例如:中研院近代史副研究員陳儀深先生說:「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清朝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天皇,那個時代,中華民國根本還不存在,又何來中華民國主權之有?」
這就是狗屁不通的典型,而且要辯駁他還真需一番手腳。
這樣說吧!中國--China--是一系沿襲的政治實體(到了1949年「又」一分為二),所以,澳門、香港、台灣都得以「回歸中國」。
中研院的研究員不明白這個基本道理嗎?如此,他能替中研院(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研究出什麼近代史?
奉勸所有的學者,若要表達政治意見,最好脫下「學者」的道袍,摘下「學者」的桂冠;如此,你要天南地北胡說一通,也是個人言論自由。否則的話,個人鬧笑話事小,把「學者」這兩個字貶低、把「中研院」這塊招牌搞爛,那就茲事體大了!
然耶!?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大 樹2013/07/26 12:27
3樓的朋友,中華民國總統連分離主義者李登輝、陳水扁之流都可以當總統,你口中的英國人就不能當?
台灣人可能是太自由、太散漫了,對什麽都用【包容、自由、人權】來一語蔽之,等到要上檯面正經競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平時散漫慣了,變得多麼不入流。
「民粹」是台灣政治的本質。
民粹,像沙塵暴,迷霧一團,當然什麼都看不清楚。
民粹,也向龍捲風,一捲起來,威力無窮。
然而,民粹卻是「混水摸魚」的好環境。
所以,台灣政治樂此不疲。
其實,兩岸半世紀以來都活在口號、教條的民粹當中。
說好聽一點,叫做「民族主義」。
Xuser 於 2013/07/26 15:00回覆 - 3樓. 馬圓圓2013/07/24 14:36
那麼1950年出生在英國殖民地的英國人為什麼可以當中華民國的公務員呢?
很奇怪耶
馬英九,無論如何不喜歡他,也不能拿他的出生地或國籍來說他。
台灣是個「移民世界」,大家或早或晚,都是「來客」,這,其實也是「華人」普遍的哀愁;移民,不是輕鬆快樂的事,好康的都是「後代」。
我們要能體會先民的苦難,包括那些最早移民美洲的「華工、豬仔」,實在是時代的悲劇。(當然,後裔出色的很多;我們在台灣,出色的更多,但不要忘記整個台灣的移民歷史。)
Xuser 於 2013/07/24 15:47回覆 - 2樓. 半個公務員退休了2013/07/23 15:55
有關歷史教科書用「日據」還是「日治」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差別, udn 「北萊茵部落格」格主「北萊因堂主」的「再論日據日治之別」,覺得相當有道理,教育部是要我們當日本人嗎?
日本佔台五十年,以世界史的角度看,是日佔,以日本史的角度看,是日治,以台灣史的角度看,是日據。
又若設,日本打勝了二戰,今天你我都AIUEO, 不用說,日治到底。然而,日本輸了二戰,吐出甲午戰的戰果,台灣回歸中華民國,角度一變,日據就是日據。再清楚不過。
有人說,日本佔領台灣,有清日馬關條約為依據,有合法性,故不能稱為日據。
合法? 請問合什麼法? 國際間,因戰爭勝負而簽定的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只能靠强權來執行,不服就再打,那有什麼法可依循。勉强說有國際公約,沒有執行機構,算個屁。一旦強弱易勢,馬上翻臉毁約,多的是。希特勒撕毁巴黎和約,國聯除了瞪眼放屁,又能如何。
- 1樓. 磐石2013/07/23 14:55請教
1.不太懂你說的不通之處,請教?
2.我在想,不知道目前墨西哥對於現今美國的德州跟新墨西哥的主權是如何主張的?這些地方是19世紀時墨西哥打輸美國被迫割讓的,跟清廷打輸了日本割讓台灣不知有啥不同?如果馬關條約是侵略下不正當的條約,那美墨的這些事呢?
3.【得以】跟【得(ㄉㄜˊ或ㄉㄟˇ)】不太一樣,身為住在台灣的人,我當然覺得是【得ㄉㄜˊ】最好了。
4.據我了解,陳的理論認為台灣在戰後日本是【放棄】台灣但並沒有交回【中華民國】,根據的是舊金山合約;至於我們在台灣自小讀的開羅宣言跟波茲坎宣言,以前小時候沒有特別想,長大了我越來越覺得不靠譜:宣言這種東西到底有什麼法律效益?跟合約還是條約能比嗎?
5.我想來個wien322004宣言:【由wien322004取得對鴻海的擁有權】,【wien322004取得跟傑西卡艾巴happy happy的權利】,嗯,蠻不錯的。
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
這樣想,就通了。
否則,英國不是笨蛋,會把香港交還給大陸。
英國,不僅把「租借到期」的交還,連「永久割讓」的也一起交還,
英國,是笨蛋嗎? Xuser 於 2013/07/23 15:09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