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無關「政治」,本欄談的是「文化」。
台北中正紀念堂前牌樓上端的匾額,由「大中至正」被改為「自由廣場」,這純然是政治問題;但是,我今天不談這個,我要談的是,「自由廣場」四個字「由左向右」的寫法是錯誤的--這是文化問題。
話說,古老中文本無「橫寫」的格式,自甲骨文開始,所有的中文都是「直寫」。但是,後來碰到某些特殊場合的文字需要「橫排」(仍然不能稱之為「橫寫」),因此,就把「直寫」分行,每行一個字--例如:匾額。而,由於「直寫」是由右至左,因此,把直寫分行、一字一字拆開來寫,當然也是由右至左。這種書寫方式叫做「榜書」。
因此,匾額「大中至正」就是將這四個字分成四行來寫,當然由右開始寫起。「自由廣場」的寫法在「榜書」(匾額)來說是錯誤的。
這是基本的文化問題。
中文,因為引進西方科學,必須「橫書」,而且也必須由左向右,才能讓數字、符號、洋文方向一致。這是「應用中文」,毫無疑問、也毫無問題。
但是,在文化層面上,「榜書」的書寫格式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改變,就是對中國文化的侵蝕。我們不能因為這是「小事」就無所謂;須知,文化的侵蝕乃是一點一滴的累積,終而變遷、甚至毀壞。
目前在台灣,只有「寺廟」還固守這個文化傳統,其餘的,如政府機關的銜牌多數已經改變。(須留意者,教育部其實有一項正式的行政命令,對於這些特殊中文的橫寫有具體規定,必須「由右寫起」;至於汽車兩邊的文字,則一律由車頭方向寫起。)
至於大陸,文化古蹟無數,但自從「共產中國」之後,橫額的寫法也大幅改變。如今,無論任何古蹟,只要看到由左向右書寫的匾額,都絕對不是「真品」。事實上,古蹟維修或翻新,必須保留「原樣」,如果把原樣顛倒,那是古蹟維修的最大禁忌,這種錯誤無法接受、也不可原諒--全世界的人來到中國看你的古蹟,看到的卻不是原樣,而是濃妝豔抹的新款,這算什麼名堂!?
如題所示,文化的侵蝕都由小處開始,而文化的維護,也必須從小處著眼。有一位法國朋友參觀某處的孔廟,他先不看孔廟內部,他只抬著頭就說,「你們孔廟正殿後面的天空出現了不該有的大樓。」(孔廟後面新蓋了一排四樓政府官舍)。
這就是觀賞文化與維護文化的深度。「中國」正在崛起,但是絕不可以將文化連根除掉--這是文革最大的災難與教訓,也是後來者應有的警惕與認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綠島尋遊記2008/08/12 19:30隨便叨絮,還請兄臺笑納。
是的,兄長提到了「榜書」的概念。
有沒有那兒有「榜書」相關資料可看?祇有用在題匾,還是也用在門口掛名的牌子?傳統的掛名方式,不是像北京故宮一樣,藍底金字細楷書直寫,沒有在橫寫的啊。
比如「教育部」上面的大門題字,照順序如下,是嗎?
部育教
>教育部其實有一項正式的行政命令
有沒有相關文件,小弟好去看一下。題外的題外的題外。現在在教育部(或是政府單位)的要求下,雙語環境已經是必要的選擇,這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小弟在排灣族學校,所以雙語就變成了三語,中文、英文、排灣語拼音。反正臺灣的教育,一定是多多益善。
這就是小弟想要兄臺找一下那個行政命令的原因。
連學校的門牌都是全部三語了。鄉公所、派出所這些都是變成三語橫式書寫,由左而右。您說,在有兩個語言已經由左至右,中文幾乎不可能由右至左。如果拼音,當然使用通用拼音,因為使用別的拼音系統,自己出錢,上頭教育局來檢查也不會通過。這是政策。
隨便叨絮,還請兄臺笑納。
地點: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舉辦的婚禮,拍攝視訊的工作人員。2005 年。 - 1樓.2008/08/07 01:20文化
台湾是一个比中国大陆还中国的地方,我承认......但是我喜欢文化是变的,现代的文化,流行歌曲早已经代替了他多的文学作品.当然你可能不喜欢,确是现实.
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历代文化的发展.......
当年欧洲中世纪,利马窦来中国,就奇怪,看到为什么中国人经常洗澡,而中国人也奇怪,这个红毛子,竟然不洗澡........
同样欧洲的文化,也是变化,,,,,并且文化的变化是人为主导的,
对与文化,不能苛求,台湾就有自己很好的文化,四川也四川的
文化,北京有北京的文化,西藏有西藏的文化.
对于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的一场悲剧,是老毛一生的错误的,,,,,,但是文化大革命却是, 磨灭了许多次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洗礼了一代中国人的风霜,但是他却没有把中国的文化给磨灭的,,,,,,,,,,,,,,,,,,带了是现在大家对西方的反思,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更家的热爱,可能这是大家没有想到,国内兴起的国学风,汉服风,历学风,都是大家为了不让文化大学革命再次放生而主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