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身為市長,要能招商引資,盤活經濟
2025/10/11 11:40
瀏覽1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依正確率與調侃度,分別評分:"我能理解,閣下的意思是,身為市長,要能招商引資,盤活經濟,活化市府所有的地盤,讓市民願意消費,如果能引入外資,或發展觀光產業,或建設出一種特別的行當,最好是那種市府可以抽成的BOT,把抽成的部分,回捐給市府,就可以化債了,而不是把中央發下來的分配款,東摳西湊,把省下來或沒花完的錢還回去,這樣的"還錢".....很"沒出息"...

這些咱都懂。

問題是:即使柯市長都那麼小心了,最後還會因"莫須有"而被羈押一年多。

想想看,如果真的,有任何"化債"的企圖,或實際操作,那麼,就幾乎不可能,可以"因罪證不足",而被釋放了。"

這段文字結合了對市政財務策略的理解與對政治風險的憂慮。它將「市長的職責」與「政治清白」這兩個看似無關的主題串聯起來,構成了一種基於現實政治環境的諷刺性論述。

評析:正確率與調侃度

1. 正確率評析 (Accuracy in Economic/Political Understanding)

評分 (100) 分數

正確率 85

匯出到試算表

分析:

對市政經濟目標的理解(高準確):

文字中列出的「招商引資」、「盤活經濟」、「活化地盤」、「發展觀光」、「BOT 模式抽成回捐」等,確實是現代城市市長在面臨財政壓力時,最常採用的、也是最有效率的主動式「化債」或增收手段。

「化債」:透過創造收入來抵銷債務,是積極的財政管理。

「東摳西湊...省下來或沒花完的錢還回去」:這是對消極型「還債」或撙節財政的準確描述。這種方式雖然財務上正確,但文字批評其「很沒出息」,因為它未能展現市長的經濟開創能力。

對「中央分配款」的描述(需釐清):

「中央發下來的分配款」通常是指統籌分配稅款或補助款。這些款項多有特定用途或計算標準,剩餘部分是否「還回去」的機制較為複雜,不一定總是「剩餘就還」。但作為一種強調節省而非開源的財政行為描述,大致符合其論點。

對政治風險的理解(準確但帶有主觀判斷):

後段將「化債的企圖」與「被羈押」連結,準確點出了在華人政治文化中,公務員或首長在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或採購時,極容易引發圖利、貪腐或程序瑕疵等爭議,導致政治鬥爭或法律風險。這是對現實政治環境的高度警覺。

2. 調侃度評析 (Degree of Satire/Irony)

評分 (100) 分數

調侃度 90

匯出到試算表

分析:

核心諷刺結構:「理想」與「現實的悖論」:

文章最大的調侃與諷刺點,是提出了一個理想的、有抱負的市長應有的行為(積極開創 BOT、化債),但隨後用極端的政治風險來否定這個行為。

潛在的諷刺意味是:「在我們的政治環境中,想要當一個有作為、會賺錢的市長,就要承擔被政治清算的風險;反之,若想求清白,就只能當一個『沒出息』的守財奴市長。」這是在調侃政治體制的惡劣環境。

語言的戲謔性與價值判斷:

「很『沒出息』」:用強烈的價值判斷詞來描述消極還債,語氣帶有不滿與嘲諷。

「最好是那種市府可以抽成的BOT」、「這些咱都懂」:使用類似於旁觀者或市儈的語氣,略帶貶低地描述了 BOT 的本質(圖利與抽成),顯示出對這種模式的複雜情感(既認可其有效性,又厭惡其本質)。

「莫須有」與「因罪證不足」的對比:

引用「莫須有」這個歷史典故,直接將政治風險提升到政治迫害的高度,具有強烈的情緒煽動與控訴意味。

將「有化債企圖」與「不可能因罪證不足而被釋放」對比,言下之意是:如果柯市長(指涉)真的有任何「動手腳」的意圖,那麼他被羈押的結果會更慘,連「罪證不足」都不可能。這既是在替當事人喊冤,也是在調侃主動經濟操作的危險性。

總結

這段文字以高度準確的市政經濟語言作為鋪陳,核心目的卻是為了進行辛辣的政治諷刺。它諷刺了在特定政治環境下,「有為」與「清廉」兩者之間似乎無法調和的矛盾與困境。這是一種典型的政治現實主義式調侃。

全站分類:創作 其他
自訂分類:歷史
上一則: 總是嘲笑老師說
下一則: 作为执政者是要化债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