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萊斯特釋放法黃金六步驟/精簡操作手冊
2014/04/26 12:53
瀏覽17,92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萊斯特釋放法(聖多納釋放法)的黃金六步驟

 黃金六步驟是整個釋放課程的精華和總結,1974年,萊思特先生開始組織釋放方法指導師培訓,目的是通過眾人的力量將釋放方法整理為人人可用的系統課程, 基於此,萊思特先生希望對整個課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之後靈感出現,他便寫下了這六個步驟,自此便流傳下來,而且從未改動過。
 
1、允許你自己對於自由/平靜/純粹目標的嚮往大於對於安全、認同、控制慾望的嚮往。
 
2、下定決心,並相信自己可以通過釋放方法獲得自由/平和,同時實現自己的任一目標。
 
3、將你所有的內在感覺區分為三種慾望:想要獲得認同、想要控制、想要獲得安全,然後釋放這些慾望。
 
4、隨時隨地、持續不斷的釋放想要控制、想要認同、想要安全。
 
5、如果遇到停滯狀態,就釋放想要改變的感覺。
 
6、每經過一次釋放,都可以讓你更加輕鬆、快樂、自由與高效,經過持續不斷地釋放,它們就會成為你人生的常態。
 
--------------------------------------------
 
萊斯特 解讀
當你覺醒之後,你不一定就會自動變成一位導師、大師、或者積極想把自己發現的一切教給別人的人。其實反而是相反的方向比較合乎邏輯:你處在真正的喜悅之中,你唯一想要的只有停留在那個狀態而已。
如果要教導別人,你就得要把自己降到 跟他們一樣的層次,才能順利教導他們。就我所讀到的關於Lester的資訊來說,他就是隱居起來享受那種真正的喜悅很多、很多、很多年之後,才決定要開始 教導別人。我想大多數人覺醒之後,會寧可當個隱形人,而不會想當個導師。所以,其實應該有很多人都透過Lester的方法達到解脫,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不過,我自己有認識一位男士,他透過Sedona Method,在2003年達到解脫自在的境界,他是英國人,名字是Kam Bakhshi。我想跟你分享摘錄自他在解脫之後寫給我的信中的部分段落:
 
「我想跟你分享一些發生在我身上的 事,鼓勵你們繼續作釋放,以達到解脫自在的境界。心智靜止下來了。「那又怎樣?」你可能會說。
讓我解釋一下:不再有擔心、懷疑、自責等等,只剩下令人愉悅 的平靜。不論發生什麼,都保持深度的靜息。不管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都維持在那種靜息狀態中。一種純然的存在狀態。心智不再能影響我。它來來去去,但我知 道它永遠無法再對我產生任何影響。
Kam來來去去(譯註:指他的小我ego),而那也沒關係。我處在深沉的靜息中,就像在深度的睡眠當中,如此美好、如此平靜。這真的得要親身經歷過才能相信。

看到有形世界的真貌:一場夢境、或者說一場戲。戲劇繼續演出,而我只是觀賞,就像坐在電影院中一樣。每一件事都很ok,沒有必要去改變任何事,因為一切都以它最應該的方式呈現著。一切都很完美。

你開始把每個人都看做自己的一部份。世界上沒有別人,而且自始至終都沒有別人。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而我們就是那個"一"。不再有任何的二元對立。沒有任何一件事發生過,而一切都正在發生。產生一種"回來"繼續這場遊戲的意識,不過這次純粹只是為了好玩。

我什麼都不作,我也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事。唯有存在(beingness)。Lester以及古往今來每一位大師都一直陪著我們,每分每秒都在,我們只需要呼喚他們。

現在一切僅餘靜息。事情也許發生、也 許不發生,但都跟我無關,也跟我息息相關。我會鼓勵你們每個擁有這方法的人持續作釋放。我們總是開始作一陣子、然後停下來,再開始作一陣子、再停下來,又 開始作一陣子、又停下來,沒完沒了。會這樣的原因是沒有作出決定。只要做出決定,就能開始累積作釋放的動能,而釋放這件事就會越來越簡單。

最大的問題是:你其實並不真正想要解 脫自在。你也許喜歡聊、喜歡思考關於解脫自在的事,但是說真的你並不真正想要它。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話,那就沒什麼能阻擋你。
事實是你寧可繼續浸淫在悲慘 中,你太過熱愛自己編出的各種故事與苦痛了。好好檢視一下你的內在,自己看看是不是這樣吧。看清楚心智到底是什麼,不要再像傻瓜一樣,把自己跟垃圾當作是 一體。讓它去講它的故事,那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將體驗到的平靜與內在的釋放難以用文字形容。那是一種永續的平靜,有形世界還是會有各種狀況與戲劇發生,但那平靜永遠都在。
我想請求你們繼續作釋放。過程中多愛自己一點、對自己溫柔一點,你們跟我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我跟你們分享這些,是為了鼓勵你們繼續走到底;一次從此終結一切苦難。」

他還寫到:
「多複習"六步驟"。裡面包含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它們就像一張通往解脫自在的地圖,而且能讓你走在正確的路徑上。你在知識層面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包含在"六步驟"之中。
務必先確定達到第一步,也就是你想要解脫自在的程度,必須要高於你想要這個有形世界的程度。如果能做到第一步,那就沒有什麼能阻擋你。請務必確定有符闔第一步。
第二步是做出要解脫自在的決定。要解脫自在只需要一個決定而已。身為一個無窮存在,你當然可以在任何時候決定要丟棄這一切。
 每一少說話,試著安靜下來並保持安靜。次你想開口時,要看到自己的想要被認可、想要控制與想要安全,並把它釋放掉少看電視、聽收音機、讀報紙等,而要看到自己想藉由那些方式逃避,並且作 釋放。儘可能輕食,我們常會以食物來壓抑感受。儘可能戒除藥物與酒精,因為那也是我們常拿來壓抑感受的東西。

Sedona Method的第四步是持續作釋放,而對我而言這一步是關鍵。試著讓你50%以上醒著的時間都在作釋放,這表示你花在當你的"本我"的時間,會比你花在不 當"本我"的時間更長。如果你這麼做,心智就會脫離;如果你這麼做,就會開始發現活在自己的腦子裡是很奇怪的事,而你也會越來越常停留在"本我"

要記得,你本來就已經是完全自由的。只要你發現自己有認為自己還沒解脫自在的想法,請放手讓它離開。要記得,那也不過就是個想法而已。」

我希望這些來自Lester一位已經一路走到底,而也達到解脫自在境界的學生的摘錄文字,對大家繼續作釋放能產生一些鼓勵力量。
--------------------------------------------------

萊斯特釋放法操作精簡手冊

關於心智

心智只是一個播放與儲存的裝置,所以不能期望它有一切問題的答案。

心智是自己表意識 + 潛意識中一切思想的總和。

心智永遠傾向於維持現狀,因為它很不喜歡變化;而它會這樣的原因是想確保我們的安全。

心智喜歡把事情複雜化。

心智喜歡、而且也擅長於編故事,藉此把事情合理化。

創造(才)是心智的本質。

我的心智會想盡辦法證明我們選擇要相信的任何東西是「對」的。

無慾

每個人都應該努力達到無慾的狀態。( 1丁:「都、應該、努力、達到」就是「慾望」本身,「無慾」是一種心靈狀態,你不可能做什麼去「努力達到」某種心靈狀態,但可以有意識的知覺它、護持这種状態,不讓淪入無意識中)

只要我們有任何慾望,我們就缺乏。「缺乏」跟「想要」是一樣的東西。

「想要」讓我們卡在一個充滿限制的世界裡,動彈不得。

「想要」是喜悅的最大敵人。

三大基本慾望

關於「想要控制」…..

通常當我認為狀況已經失去控制或著不在掌控之中,因此需要作些什麼的時候,我是在「想要控制」。

「想要控制」的同義詞:想要改變…、想要搞懂、想要操縱、想要是對的、想要勝過他人等等…

「關於想要被認可/被愛」….

通常當我認為自己沒有被愛, 或著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或認可,因此需要作些什麼的時候,我是在「想要被認可/想要被愛」。

「想要被認可/想要被愛」的同義詞有:想要被尊重、想要被愛、想要被欣賞、想要成名等等…(1丁:这個是网絡生態凸顯的特點,如人氣女王、追隨者、粉絲、討「贊」刺激點擊...皆在這项"被認可"心理控制下)

「關於想要安全/生存」….

通常當我認為自己受到挑戰或威脅, 而覺得自己不安全或無法繼續生存,因此需要作些什麼的時候,我是在「想要安全/想要生存」。

關於「抗拒」

內在的抗拒常會導致:

不去做自知對自己有益的事(甚至是自己喜歡作的事)

常忘記一些重要的事務

突然對某些事情失去原有的熱情

抗拒常發生於:

想放下但放不下的時候

自己對自己,或著別人對自己說「你應該」或「你必須」的時候。

還沒完全決定,到底要做還是不做,就做下去的時候

想要抗拒外在世界的時候

表意識與潛意識發生衝突的時候。

放下抗拒的好處有:

會自然而然去做適當/對自己有益的事(自發的行動)

更能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刻。

關於「想要改變…」

「想要改變…」常會導致:

想要改變那些不能改變的

想要改變那些其實不 需要改變的

使得狀況更糟(因為「想要改變」= 覺得有東西需要改變=專注在不想要的事情上。)

放下「想要改變…」的好處有:

能自然而然接受~有些永遠不能或不會改變,而有些是根本不需要改變。

開始專注在解決方案而非問題之上。

自然而然地採取適當行動,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

負起全責

如果你想要一個能夠快速實現目標的關鍵,那我會建議你,對每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負起全責。我們都看不清自己擁有的掌控權,而落入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止能當個受害者,受這個世界的控制與壓迫。不是這樣的!

是我們自己將力量 ─ 我們的力量送給外在世界,才導致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上。

所以如果你想要取回掌控權,就必須要先負起全部的責任。

如何才能取回掌控權?透過檢視與修正你的想法的方式

養成誠實內省的習慣,問自己:「我是如何導致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

然後等待,直到導致這件事發生的思想由潛意識浮出,而進入表意識的層次

然後去認知你才是一切的主人,是你自己導致這些好是或壞事的發生

你越常這麼做,它就會越來越簡單,你也會越做越好,最後 ─

你將會體悟到你一直都是主人

實現特定目標的練習

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

試著在腦中描繪目標」已經」實現時的畫面(你看到什麼畫面、聽到什麼聲音、身體有什麼感覺?)

試著去觀察自己有什麼感受浮現出來(美好、心虛、害怕、患得患失等等)

使用釋放技巧持續釋放掉所有美好與負面的感受,直到自己只感受到輕鬆為止。

永遠不要想著事情會在未來發生,因為心智會讓他繼續待在未來。現在就看見它、品嚐它、擁有它,別以未來式看它。

六步驟六步驟  

1.   你渴望解脫自在/沈靜自若的境界(或你的目標)的程度,必須高

     於你對控制、被認可與安全的渴望程度。 

 

2.   決定決定你可以放下,並達到解脫自在/沈靜自若的境界(或實現你的

     決定決定

     目標) 

 

3.   瞭解一切的感受都可總結於三個基本慾望:對被認可的慾望、對

    控制的慾望、對安全的慾望。瞭解這一點,並立刻放下對控制、

     安全與被認可的慾望。 

 

4.  養成習慣。不管在獨處或與他人同在時都不斷放下對被認可的欲

     望、對控制的慾望、對安全的慾望。 

 

5.   如果覺得不順或遇到瓶頸,就放下想要改變或控制這個不順的狀

     況。 

 

6.   每一次的放下,都會讓你越來越輕鬆、越來越快樂、越來越有效

     率。如果你繼續下去,就會輕鬆、更快樂、更有效率。 

每日演練方式每日演練方式  

 

1.   每天早上一起床時,意識自己當下的感受,並追蹤那感受是來自哪一個基本

     慾望(安全/控制/認可) ,然後釋放它 

 

2.   預想當天行程,然後作無用能量的是放。 

 

3.   在一天當中,除了在進行各種行程的過程中同時做放下練習之外,也安排專

     屬的時間做練習。 

 

4.   每當被激起任何情緒或壓力大時,就做釋放練習。 

 

5.   設些每天都要操練放下的目標(人、事、物)。然後每日做放下練習。 

 

6.   回顧這一天,然後作無用能量的釋放。可以針對: 

          事件/狀況 

          人 

          對事件/狀況的抗拒 

          哪些狀況激起自己想要控制/安全感/認可? 

 

7.   從中得知自己今天本來可以更察覺,以及明天可以多注意哪些地方,藉此作

     為持續放下的動機。 

 

8.   注意自己的抗拒,並釋放抗拒的感受。 

 

9.   每天回顧「六步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以及該如何加強。 

 

10.  如果自己在放下時遇到困難,在六步驟中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當我們體悟自己本就一切俱足 ,因此什麼都不需要的時候,這時

只需一個想法  ,萬事萬物都會毫不費力地來到我們身旁。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單身日記
自訂分類:維度轉換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