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已到,作者一篇談秋的文章,讓我們再次想望秋天的意蘊。中國古人常悲秋,秋天對我們來說還會有更飽滿和平衡的味道嗎?一起來讀。
隨著蟬鳴的消退,原本綠意蔥蔥的葉子逐漸染上了黃斑,桂花飄香,鴻雁南飛,清晨寒露灑落一地,嫋嫋涼風吹拂行人——秋天冷不丁地迎面而來。
愁者,秋心拆兩半也。自古多愁善感的中國文人,往往談秋色變。站在汨羅江畔的大詩人屈原逆著風,孤獨地哀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從此奠定了秋天總要跟離別與哀愁編織在一道的悲情基調。
苦難詩人杜甫在某個秋天,來到四川夔州的白帝城,登上高台,近看眼前飄零的枯葉,遙望滾滾奔流的長江,脫口吟道:「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秋天傷感的氣氛算是擺脫不了了。後人可能覺得秋天的愁緒還不夠,還補上些什麼「秋風秋雨愁煞人」。
張愛玲15歲時,淋了一場秋雨,附和屈原、杜甫這樣的文壇前輩,寫下了「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這樣的句子,讀來不禁讓人覺得,秋天是多麼令人窒息而無望。
我翻開成語詞典,發現含「秋」字的成語,諸如「多事之秋」、「老氣橫秋」,可不是什麼褒義詞。貌似跟「秋」挂鉤的成語,都免不了帶點憂鬱和頹敗的氣質。
好吧,不得不承認,秋天如醉翁先生所說的,是萬物萬靈的提刑官,當秋風過境,「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在受造世界中,秋天的的確確是草木即將枯萎的季節。倘若秋天再與黃昏聯姻,落葉在眼前飄飛,日頭逐漸西沉,那場面蕭瑟極了,心境就免不了哀愁。
可是我不相信祂創造秋天,就只是徒增人類的哀愁。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有情人在秋天分離,是一件十分讓人哀愁的事情。可最哀愁的莫過於在伊甸園裡所發生的,人類與天父的分離。在那個屬靈裡的秋天,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經受不住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悖逆父旨意,遂被逐出伊甸園,流浪人間街頭。這一流浪就是數千年。
哀乎?愁乎?嗚呼哀哉!
但是那人類與天父的哀愁因著聖子耶穌的受難而被消磨了。祂放下天庭尊榮的偉岸姿態,成為憂患之子,有形有體,降臨人間,親歷那最深的哀愁,飲盡苦杯。即將被捕時,在客西馬尼園深沉的夜色中,祂獨自一人懇切祈禱,淌下的汗水大如血滴。
門徒們頭昏腦漲地打瞌睡,祂內心的傷痛無人知曉;懸掛在十字架上,雙手雙腳被鐵釘刺穿,頭上的荊棘冠扎得頭皮不住滲血,祂近乎絕望地哀嚎:「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祂擔當我們的傷痛,背負我們的愁苦,為了讓我們得到身心靈全然的醫治,為了讓我們重新回到父的懷抱,與祂在屬靈裡的中秋月圓之時團聚。於是,你我脫下哀愁編織的麻衣,穿上歡樂剪裁的新衣,得以暢快地手舞足蹈。萬物同祂一樣,在冬日經歷凋零的死亡,在春天經歷生命的復活。
是啊!萬物榮枯,生離死別,因為救贖主的出現,皆有了復活的盼望。不管是屬靈裡的,還是自然界的,秋天的哀愁便算不了什麼。
秋天承前啟後,亦是最具變化的一個季節。回首前塵,是鼎盛沸騰的夏天;往後餘生,便是肅殺冷峻的冬日。秋天就像一個維護和平的中保,甘心犧牲自己,獻出來,成為連接著冰與火的歌。
當我心生感恩的暖意,再次捧起手邊的成語詞典,翻開,幸運地瞥見了一個「春華秋實」。「春華秋實」,多麼沁人心脾的成語。只談「春華秋實」的字面意思——春天開花,秋天結果,便是自然世界裡多美好的運作規律。
對啊,秋天可不單單是殺敗草木的陰鬱日子,更是稻麥豐收的快活日子!
走進故鄉農家,一陣秋風吹拂過稻田,發出悅耳的「簌簌」聲,推送清新的稻田香氣。放眼望去,整片整片的黃燦燦。輕撫飽滿的稻穗,放晴了父輩農人的心田,也驅散了春夏時分勞作的辛苦。農人收割的歡喜,是不種也不收的文人所經歷不到的。因前者的肌肉和心靈緊貼土地,汗滴禾下土地日日耕種,土地講理,按時結出糧食回報他們。
春種秋收,是農耕文明流傳下來的大智慧,栽種有時,收穫有時。收穫之於秋天,無疑是一種更健康向上的意義。
江南的秋季,易下雨,淅淅瀝瀝,窸窸窣窣,像小姑娘發起脾氣,絕大不了。雖然張愛玲覺得秋雨阻礙了她的歡樂和自由,但在聖經中,秋雨卻是蒙福的象徵。
「他們走過流淚谷,這谷就變成泉源之地,秋雨使谷中水塘遍佈。」(詩84:6當代譯本)原本是走過一處苦痛傷心的人生低谷,卻因著父所降下的一場秋雨,那人生低谷居然湧出了生命的泉流。掙扎眼淚過後,領受到祝福,那是多麼美好的人生境況啊。
在聖經的另一處,也有類似的描述:「錫安的人民啊,你們應當歡喜快樂,從你們的上帝耶和華那裡得到喜樂。因為祂按時降下甘霖,像從前一樣賜給你們秋雨、春雨。」(珥2:23當代譯本)
多奇妙啊,在聖經上,中國文人歷來所怨的秋雨反倒成了蒙受恩惠的象徵。此刻,秋天有了多麼溫暖的意義。
耳邊忽然傳來孩童們嬉笑打鬧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轉身一看,原來是他們見到唯美的落葉堆,正感到欣喜而好奇呢。我走近其中,拾起一片落葉,仔細凝視乾枯葉脈的紋路,突然想起祂自己所說的:「只要大地尚存,播種收割、夏熱冬寒、白晝黑夜必永不停息。」(創8:22當代譯本)
於是我愈發感恩起祂的憐憫,感恩祂保守我們人類年年還能經歷秋天,感恩祂讓我們還能自由地品嚐秋天的哀愁和美麗。
我猜,秋天最大的韻味或許就在其中。
-END-
作者簡介
溪君
左手影像,右手作文。尋求以神為中心的生活美學,家有愛音樂的可愛嬌妻。賴祂憐憫,最近出版了第一本長篇小說《你要去哪裡》。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