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天工與清新,彩墨解鄉愁~呂坤和~
2011/10/26 20:52
瀏覽1,180
迴響0
推薦3
引用1

    當〈島嶼 食事〉熱騰騰的出爐時,捧在手上,僅管翁翁設計的封面耀眼、亮麗、吸引人,心裡仍然有個疑慮的聲音:「不知呂坤和滿不滿意?

   因為,封面的插圖多來自呂坤和的傑作,即使書本稿件要進印刷廠的當下,他仍然不改藝術家完美的個性,指導編輯團隊封面要再插入一顆剝開的、可愛的、生動的花生仁。可惜,為時已晚,眾多要修改的圖案,不如他願,甚憾與歉意。

    翻開畫家呂坤和的豐功偉業,驚死人,落落長一大串。畫家居然不計較,委身為小女子我主編的書做插畫。尤其在書的製作黃金期的國慶假日,22張圖中午交給他修圖,晚上即交卷。這種精神,除了感動,讓我為手中付出心力的書,變得光彩明亮起來。好樣的,呂坤和。

    遺憾的是,整本書找不到應讀到有關他的資歷,以及因印刷關係,讓他的畫作表現未得100%。但是,他一點都不介意,這也是我初拿書內心的聲音之由來。

  

呂坤和資歷

生於金門蓮庵村。

臺北市立美術館81年水墨創新展榮獲 創新首獎。

水墨畫創作個展二十次、國內外聯展超過百次。

元墨畫會 總幹事。

國際彩墨聯盟 秘書長。

青溪畫會顧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 博士。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客座教授。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商業設計學系 兼任講師。

私立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 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 助理教授。

金門傳統藝術研討會:金門傳統建築的未來談地區整建、維修、新建的現況與發展。

金門縣藝文長期發展計劃:協同主持人、期末報告書。

論文發表:「金門藝文展覽的省思」--以金門文化局成立二週年來所辦的展覽為例

200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地方美展金門館 負責人。

第二屆、第四屆彩墨新人賞 評審。

2003彰化縣文化局美術展覽 審查。2004基隆市文化局美術展覽審查。

2004基隆市文化局94年度雞籠地方美術展覽(水墨組)評審。

2008土城藝文館第一屆美術展覽評審。2009~2011土城藝文館申請展覽作品審查。

天工與清新,彩墨解鄉愁

-評析呂坤和彩墨作品

曾肅良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專任教授

第一眼見到呂坤和的彩墨作品,就被他新穎的畫風所吸引。他的作品充滿清新、開闊的特質,令人頓覺心曠神怡,忘憂解懷,但是我卻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縷潛藏在畫作裡,為掙脫傳統水墨的箝制,而努力不懈的靈魂。只有深入呂坤和的創作歷程,我們才得以了解他的彩墨作品,是其透過思慮與毅力,憑藉心目之中的理想,不斷地與冷酷的現實長期扭鬥的成果。

新形式與新內涵,展現天工與清新

就外在形式而言,多變的構圖和繽紛而清爽的色彩,是他的作品最大的特點。從畫面結構上看,呂坤和大學時期以學習西畫為重心的背景,以及畢業後從事設計教學工作的歷程,令他奠下了優異的佈局概念。他擅長在有限的空間裡,求取形式上多方的變化,意匠往往出人意表。他成功地突破了傳統國畫「堆山疊石、泉石生瀑」的僵化格局,運用巧妙的思維以及敏銳的觀察力,他汲取了當代前輩大師如李可染、傅抱石、日本的橫山大觀、東山魁夷等人在構圖形式上的長處。

他是多元學習的畫家,擁有強烈的企圖心與開放的胸懷,在他早期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所心儀的清代文人畫家龔賢的影子,而近幾年來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他從台灣畫家鄭善禧的彩墨技法與觀念裡汲取營養,獲益非淺。

除此之外,他更結合攝影機的鏡像原理,應用攝影鏡頭的變化,將廣角、超廣角、特寫、望遠鏡頭下所呈現的各種風景,一一加以組合變化,再融攝進入山水影象的構圖中,讓整幅作品的畫面出現了多面向,令人一新耳目的佈局。他將中國傳統繪畫中「多視點」的觀念,在新的思維下加以延伸,而將其中之東方情趣發揮得淋漓盡緻,讓欣賞者在他的筆下時而俯看、時而仰望,時而微觀,時而巨觀,發現到各種不同角度所形成的世界。

就色彩的應用而言,從1980年代單純以黑白墨韻為主的水墨作品到1990年代以後的彩墨系列,呂坤和在色彩上的演變,正與二十世紀中期以後,華人現代彩墨力圖打破明清以來重墨色、尚淺淡的陳舊作風的發展脈絡互相吻合,如何運用新技法與新媒材,將色彩與墨法做完美而獨特的結合,目前已形成大多數當代畫家的共識;而且自1950年代以來,這個龐大趨勢已然成形。呂坤和身處巨大的潮流之中,在創作理念上自然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雖然他早已企圖將其作品從黑白的視界裡,化身為色彩繽紛的國度,但是歷經了十年的醞釀,我們才在他1990年代以後的作品裡,看到了許多光彩迸射的畫作,其中以描寫台灣山水風光的「黃綠彩系列」最為出色。

為了要與墨韻做無間的融合。呂坤和作品中的色彩其實不多,仍以黃、紅、赭石和花青等傳統顏色為主,他只是讓色彩在畫幅中佔的比例和彩度大為提高,使得畫作產生飽滿的量感和更大的張力。

從風沙島到台灣島,從陰鬱到光明的遞嬗

從畫家心靈層面來探索,呂坤和的一系列作品,從水墨到彩墨的過程,似乎恰能反映其心境從陰鬱到光明,從黑暗到充滿希望的遞嬗。欣賞其畫風的演變,我也發現他對於孤寂與廣瀚意境的執著,不斷地出現在他的作品之中,那份「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希冀始終如一,不停地出現在他含藏著宿命因緣的創作熱忱裡。

呂坤和成長在鎮日海風沙吹襲的金門島,外在的自然環境,除了磨練他成就了一副剛毅耐勞的性格,家境的貧困,更使他相較於同年齡的孩子們,擁有早熟而敏感的特質,每日面對浩瀚的海洋,廣遠的天地,日月的運行,目睹海鷗與雁鳥的飛行,以及潮汐巨大而緩慢的昇降,都成為他日後繪畫的最佳素材。正如畫家在其「雨後江山畫集」的自序中所言:「常常於作品完成後,才駭然發覺,此情景竟是流逝歲月中所深烙的視覺印象……」。從旅台求學創作,成家乃至立業,讓他日夜魂牽夢縈的,還是家鄉的山川風月,在他創作的生涯裡,總抹不去那份飄泊的情懷,不論歲月流逝,他依然是來自風沙島的遊子,更是一位來自宇宙浩瀚生命之旅的過客,他忘不了鄉野純樸的點點滴滴,更忘不了面對海天林岳的那份蒼茫與壯闊,因此他專意於山水自然的描繪,而忽略了萬丈紅塵的人世,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作品以山水為主,而且絕少畫上人物點景。他曾經說過:「每當夜闌人靜,潛藏在他心靈深處的影象,愈來愈清晰,促使得他必須日以繼夜,不停地創作,才能將之一一轉化成盈漾於紙上的山川草木與日月星辰」,他的每一幅作品,紀錄了他與大自然的對話,也呈顯出他內心那份來往於天地之間的孤寂。

多方學習與多元嘗試,寫生與想像並重

就創作的展程來看,呂坤和的作品可以區別為1980年代與1990年代兩階段,顯示出其成長的脈絡與獨特的風格。

1980年代的畫作以墨色表現為主,絕少使用其他色彩,呂坤和在此階段的作品展現出多方學習的跡象,一部份深受清代龔賢的影響,帶有孤寂、蕭瑟、空靈的文人趣味,一部份則汲取台灣畫家鄭善禧的長處,與大陸畫家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在墨韻上的啟發,畫面結構紮實,用筆沈穩,用墨濃重,而層次井然有序,表現出大山大水的開闊氣象。

1990年代的作品,在1980年代的基礎上繼續延伸,但是在用筆用墨和構圖形式上卻大有進境,最特別的他突破了純粹墨色的風格,走入了色彩的世界,他融合了中國傳統用色方法,也吸取了日本畫家橫山大觀、東山魁夷等人的膠彩畫風,多方擷取,而形成他特有的面貌。

19901994年之間,出現了「黃綠彩系列」作品,他的畫作從寫生的觀念出發,在細密的山石皴法上,敷上濃濃的黃彩或綠彩,再點染上幾間農舍、炊煙與悠行的雁鳥,表現出道地的台灣鄉野風光。他所使用的色彩,鮮豔而不俚俗,明亮而充滿細膩的層次變化,描寫山林、草原、層巖,似乎和風陣陣、暖陽輕撫,處處盈漾生機,春意盎然,展現出一種清新脫俗、自在無礙的美感。除此之外,就以1993年旅歐歸來後,所做的「旅歐系列」長卷作品,最具特色。他畫歐洲鄉村景色,尖頂農舍與綠樹掩映,湖水碧藍,雀群徐行,金黃色的麥子款擺在沁人的涼風裡,將一片安寧靜謐的鄉野景象,表現得淋漓盡緻,不啻是此時期的代表作。

1995年以後的作品,在累積了豐富寫生經驗之後,墨色與色彩並用,著重在形式上力求新意,畫面構圖多所變化,重現成熟的中國彩墨畫家搬山疊石,生泉留雲的「造境」能力。「孤鳥」、「密林深處人家」以及「氤氳山林」等作品,都展現了新的視界與意境,而「天涼好個秋」和「午後窗前影」,是其取材自都市生活一隅的靈感表現,富有幽默可人的禪趣,預示了他正意圖發展在現代都會生活尋找東方意趣的新方向。

奮力掙脫傳統束縛,積極開創新風格

在學校教學工作之餘,仍然奮力向上,爭取更多的學習機會,從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班開始深造,再考取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的創作與理論組博士班,從碩士一路到博士,一共經過七到八年寒暑兢兢業業的努力,終於在2010年獲得創作與理論博士學位,在如此繁忙的教學與求學的生活裡,他可以善用時間,在讀書之餘,仍然創作不息,屢有新作,呂坤和繪畫創作精力的沛然,令人訝異。近幾年來,其作品一再推陳出新,在個重要美術館舉辦大型的個人展覽,猶記在2002年,在國立美術館的個展中,所展示的大型山水畫作,氣勢驚人。

當現代畫壇的部份畫者,以叛逆自居,一邊高喊顛覆傳統,鄙視那可以彰顯自我的獨特特質,一邊卻拾人牙慧地抄襲西方,行譁眾取寵之實,呂坤和卻從傳統出發,從觀察與寫生入手,一步一腳印地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當台灣整體藝術創作趨向偏好於油畫之際,他卻反其道而行,從原本的油畫創作轉向現代彩墨,很明顯地,他的美學觀深植在整體華夏歷史與文化層次的深遠基礎之上,而非偏向短暫與功利導向的思索。

以整體華人藝術的觀點來考量,現代彩墨的實驗的種子從台灣發芽以後,目前正在台灣與大陸乃至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積極地抽芽茁壯,不斷地推陳出新,現代彩墨正融匯成一條巨大而壯闊的河流。身處在此一歷史洪流之中的呂坤和,充滿了強烈的實驗精神,力圖擺脫傳統的限制,積極吸收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精華,創作出蘊含濃濃中國情趣的新彩墨。他試圖在傳統與創新,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撞擊之間,求取融會貫通的體悟,表達出屬於真正現代台灣彩墨的獨特風情,對於當代華人繪畫的發展,無疑是正確而穩健的典範,他的新穎畫風得到藝術界的讚賞,他的展覽也得到許多收藏家關注與掌聲,相信以呂坤和優異的資質與不畏艱難的衝勁,他的演出將會愈來愈精彩,更深深期待這位時值壯年,台灣現代彩墨陣營裡的一位健將,不斷地展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獨特風格。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