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阿利吉耶里(義大利語: Dante Alighieri , 1265年-1321年9月14日),
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於 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但丁的生平記錄很少,但寫作的人很多,有許多並不可靠,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 及巴黎等地唸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望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12歲訂婚(1277.01.09 Marriage contract with Gemma Donati),20歲(1285)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只有4個(3男1女)存活。
佛羅倫斯但丁博物館門外的但丁雕像
當時佛羅倫斯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的齊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宗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由於教宗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權後1294年當選的教宗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斯,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宗,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宗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鬥,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
1301年教宗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斯「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宗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斯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斯,並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羅倫斯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斯,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斯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斯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斯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 ,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宗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思的戀人,一個叫貝雅特麗齊(Beatrice)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拉文納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主要作品
- 《新生》( La Vita Nuova )
- 《饗宴》(未完成)( Convivio )
- 長詩《 神曲》(La Divina Commedia)
- 拉丁文論文《俗語論》( De Vulgari Eloquentia )
- 政論文《帝制論》( Monarchia )
義大利建築師特拉尼在墨索里尼 執政期間曾接受但丁紀念堂的設計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原本可以體現現代建築另一個新高潮的優秀建築最終流產了。
神曲
為但丁歷時十四年完成的長篇敘事詩,全書分為地獄、淨界、天堂三篇
依次敘述但丁從黑暗和謬誤走向上天顯示的神聖之光,
最後得見上帝的整個過程。
這本書被艾略特喻為:唯有莎士比亞全部劇作可與之媲擬的劃時代巨著
涵蓋宗教、倫理、政治、哲學、美術、科學
是中世紀文學的最高成就!
而且他的英文雖然叫Comedy,但其實並不是喜劇
因為這作品本身的成就及其寫作手法在當時是創舉
實在不知道該把這本書併入何種分類
只好先以Comedy來稱
但丁(Alighieri Dante) 1265~1321
義大利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政治思想家,
與莎士比亞、歌德被稱為西歐文學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1265年,但丁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年幼時雙親即去世。
但丁早年攻讀文法與修辭,接觸拉丁作家,
同時在佛羅倫斯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氛中,培育了他對詩歌的興趣。
但丁最初的寫作經驗源於愛情,對他的初戀情人貝德麗采的愛慕,
成為但丁寫作神曲乃至他所有詩作的泉源。
但丁用義大利方言寫作,不但助長歐洲文學脫離拉丁文化的傳統,
也喚醒義大利的文學自覺,促進方言文學的興起。
但丁也參與政治活動,由於政黨之爭,他支持的黨派失敗後,
在1302年被判永久放逐,不得再返回佛羅倫斯。
他先後前往帕度亞、固皮歐及威洛納,經歷了一段極為艱辛的生活。
1318年但丁到拉文納,於此地完成神曲。
1321年但丁罹患虐疾,病逝於拉文納。
但丁歷時十餘年完成《神曲》,長達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的古典長詩,全書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三部分,主要故事為:但丁在黑林裏迷路,危急時獲維吉爾之助,跟隨他穿過地獄和煉獄,後來獲貝緹麗彩親自領導遊歷天堂,最後得見上帝一面。是魔幻、新奇、恐怖、驚險、智慧的奇境之旅。
●神曲--地獄篇
旅人但丁在黑林裏迷路,因聖母瑪利亞、拉結、貝緹麗彩之助而獲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搭救,隨維吉爾進入地獄,目睹各種受刑的陰魂,包括背判上帝的撒旦。
●神曲--煉獄篇
維吉爾和但丁穿過地心,走出地獄,在南半球攀登煉獄山,看一批批的亡魂升天前滌去前生的罪孽。煉獄的旅程將盡時,象徵人智的維吉爾把但丁交給象徵天啟的貝緹麗彩。
●神曲--天堂篇
到了煉獄山之頂,但丁隨貝緹麗彩飛升,一層層的穿越諸天,看上帝所寵的福靈如何安享天福;最後經恆星天、原動天到達最高天,藉聖貝爾納的禱告和聖母瑪利亞的轉求,在神思不能到達的高度蒙神恩眷寵,得睹凡眸無從得睹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自己的意志,也像均勻的轉輪,見旋於動日迴星的大愛。
但丁(西元一二六五-一三二一年)出生於具有文藝復興的搖籃之名的佛羅倫斯。幾乎但丁終其一生都處在義大利紛亂戰爭的社會裡。由於但丁本身捲入當時政局,以教皇黨白派的身分,於黑派得勢的時候被放逐出佛羅倫斯,過著流浪的生活;因此,但丁受到現實的刺激,把政敵一一列入《神曲》裡的地獄。
除此之外,但丁的另一個靈感來源於愛情的滋潤。他在九歲的時候便愛著Beatrice,儘管那女孩後來和別人結婚、早死,但丁卻始終單戀著她,為她寫了詩集〈新生〉,並使其形象在《神曲》昇華成為一位仙女,藉由她的力量才能從煉獄進入天堂。
《神曲》分成地獄、煉獄、天堂三部,敘述作者在這三界的旅行,並把古代傳說、歷史、神學、詩歌所暗示的來世觀,構築成為一部鉅作。
由於《神曲》裡頭的一切都是象徵性,無論人生的旅途上,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裡;而那片森林,正代表著義大利的社會是如此的紛亂。還是他想跑出森林卻走進地獄和煉獄,在裡面見到平原上有一群呻吟不堪,卻平庸、自私、卑卻的人們正被蜂和蟲刺痛著;表示那些未曾仗義抵抗黑派(與但丁政見相對派)而使得但丁遭到放逐的人們。
諸如此類的象徵手法,反映著但丁對於中古教會的不滿,表達出理性與個性的自覺;其文體更是充分運用了隱喻和象徵的手法,可說是第一位採用地方語言寫作的作家。
所謂的淨界 也就是煉獄 會有兩種名稱
是因為翻譯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翻譯
[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