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核一,二,四廠三個定時炸彈, 對台灣的衝擊已是『台灣存在與否』, 不是電不電的問題
2014/04/22 19:44
瀏覽932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台灣地狹人稠, 不像美國地大, 核電廠都建在人口稀疏的地方,而核四所在地貢寮距台北市三四十公里( 核一廠位置在北市金山區的中心街區較近,國際上多稱之為金山發電廠。核二廠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萬里區。核一與核二距台北市約二十公里), 核一,二,四廠三個定時炸彈, 對台灣的衝擊已是『台灣存在與否』,  到目前為止, 核能佔台灣總發電量的19%, (詳見分析圖如下), 核四尚未商轉, 廢核四還來得及.

核四離台北市約三至四十公里, 如果來個像日本福島的地震, 台北市, 新北市, 基隆, 宜蘭836萬居民(美國標準80公里內)均要撤離, 中央政府, 台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基隆政府, 宜蘭縣政府均要撤離, 如此龐大的撤離花費是天文數字, 將比 經建會8月12日說的『核一、核二、核三都退役,核四又無法運轉,GDP減少1345億元,超過2.2萬人恐失業』損失大上數百倍。農工商業不能運轉, 人民無法工作, 自然也就沒收入了, 到時候政府能有萬全的應變計畫與足夠的救濟金支付龐大的災民嗎? 屆時台北市市民, 新北市市民, 基隆市民, 宜蘭縣縣民的房產從現在的幾千萬全都要跌到幾乎沒人要了? 生命財產的損失遠遠超過『核一、核二、核三都退役,核四又無法運轉,GDP減少1345億元,超過2.2萬人恐失業』, 馬政府難到沒看到這些嗎? 

我的碩士論文是核電廠重水與放射性碘回收, 我曾問過木工程師『核電廠的建築可有幾年壽命』答案是六十年, 也就是六十年後不保證放射性物質不會外洩, 唯一的方法就是再造一個殼把核電廠包覆起來.  就是沒有像日本福島的地震, 核四運轉後六十年後, 再造一個殼把核電廠包覆起來的花費恐怕遠遠超過『核一、核二、核三都退役,核四又無法運轉,GDP減少1345億元,超過2.2萬人恐失業』.

馬政府需要有前瞻與宏觀的思維, 而不是斤斤計較於『GDP減少1345億元,超過2.2萬人恐失業』. 否則836萬人的生命與財產, 農工商業與政府的損失將是核四運轉的賭注, 馬政府真是要賭嗎?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材燒』, 這場賭局, 一旦輸了, 彰化以北的青山將沒了, 台灣的農工商業將無法再燒了, 台灣面臨的是存在與否的問題,  馬政府需三思了. 

1985行政院長俞國華宣布停建核四讓外界震驚,是因為蔣經國總統在國民黨中常會中 指示,在民眾疑慮解除前應暫緩興建,可見蔣經國總統是懂得傾聽民意,停建核四也是有先例可循。 蔣經國總統是以「電力充足」的理由下令俞國華停建核四,當時時間是在1986年俄國車諾比核災之前,可見蔣經國總統有先見之明。

最後再從國防的觀點分析,三個核電廠距中央政府二至三十公里, 就好似三個原子彈預放在首都旁,  一旦受到敵人或恐怖攻擊, 三個核電廠幅射外洩, 台北市, 新北市, 基隆, 宜蘭836萬居民 中央政府, 台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基隆政府, 宜蘭縣政府均要撤離, 生命財產的損失是無法估計的, 馬政府還讓核四運轉嗎?

說實在這些官員都沒有知識. 官員沒有知識, 怎能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與政策? 請看我2012/12/23的PO文, 網址是  http://blog.udn.com/ReeChung/7169309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萬象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